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和患者如何從容面對病情變化

——孟長海/文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治病救人是一門學問, 也是世間最難的學問, 面對複雜的人體和疾病, 能不能有效的做出診斷和治療, 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事情。

醫療救治的結果不外乎有效和無效兩種, 是是而非的有效和無效之間說不清楚的狀態也是有的, 而且佔據很大的比例, 但總可以歸在有效和無效。 所以治療的目的就是奔著有效而來, 醫生患者這一點目的相同, 想保證疾病治療的效果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責任。

作為病人面對自己病情的變化常有一些考慮和懷疑, 這是正常的現象, 是病人的權利, 這也是臨床醫生遇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生活中有一些病人常常喜歡在一個醫生面前訴說其他醫生的不是, 有的公然說自己的病是被那個醫生治壞的;也有一些病人, 吃了藥之後咽喉不舒服了, 就質問醫生是不是吃藥造成的;對於婦科最常見的就是,

吃了藥之後月經出現與前邊不一樣的情況, 要不少了, 要不多了;等等, 這樣的情況病人提出來了, 該如何解決呢?

這裡邊是很有學問的。 一方面考慮的是疾病的問題, 醫生並沒有看透病情, 藥物和治療沒有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醫源性、藥源性的問題。 此外, 就要考慮患者本身的問題。 比如一些病人訴說咽喉疼痛, 他可能會有感冒的因素或者吃了辛辣刺激的東西;一些病人訴說其他醫生治療壞了, 可能與他有病亂求醫有關, 或者與不遵守醫囑亂用保健品有關;一些病人月經出現了問題, 也可能因為近段時間勞累或者熬夜或者飲酒生氣等生活方式的影響。

一個疑問的產生必須要深入的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誘發的因素, 我們的目的是有效的解決患者的疑問。

那麼有沒有醫生治壞的, 或者吃藥吃出毛病的?有。 醫源性疾病和藥源性疾病是發生在醫生治療以及病人治療後出現的反應, 這種情況過去都有。 熟悉張仲景《傷寒論》的都知道,

中間就有很多他醫壞病的, 比如這個病該補的用了促進泄瀉的藥物, 這樣的情況不少, 所以治療壞病也成了傷寒論的特色之一, 從而也讓人更加佩服醫聖醫術精湛。 而實際上, 誤診誤治也是臨床普遍存在的問題, 也是不可避免的情況。 想什麼時候就遇上神醫、藥到病除是不容易的,

現代醫療發生的醫源性藥源性的問題並不少。 發生在中醫的有西醫的有, 這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是藥物錯用。 這種情況很多, 錯用就是不該用的用了。 比如中藥脾胃虛弱的病人, 一個勁的適應清熱解毒的中藥。 二是藥物濫用。 就是可以用但是用的過於誇張, 如激素或抗生素。 三是藥物附加的反應。 這裡邊有一些是避免的藥物反應,

如過敏的問題, 或者裡邊雜質的問題。

醫療是門極為複雜的科學, 有拿得准的, 有拿不准的, 任何一個醫生都不是聖人, 即使是學貫中西的大專家也不能百發百中。 很多問題只是努力的去避免或者預防, 並不一定能夠杜絕。 尤其是門診, 現在病人多的專家, 一個病人要在短暫的幾分鐘內做出準確判斷, 準確開藥, 準確預後是不現實的, 醫生能做的就是在患者所提供的病歷資料以及患者病情採集後做出自己水準相對應的判斷。

作為病人就應該明白在很多事情發生後,可以去考慮醫源性藥源性因素而去懷疑,或者問詢醫生,諮詢他人,但是更要注重於病情以及自己設身處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一些專家常說,醫生和病人是一個組合體,每一個醫生都希望藥到病除,每一個病人也一樣希望遇到神醫妙手回春。但是,很多時候是不可能的,醫生患者治療還會發生很多的事情。比如熬中藥,醫生交代病人醫院買藥然後回去自己熬藥,結果患者圖省事把藥方給了藥店代煎了,這有時候就有一些擅自做主的店員不遵守藥方配製而使用的,也有隨意替代的,這樣可能藥效就打折了;病人回去熬藥,也很認真,但是熬幹了又添水重熬,這問題出來怎麼辦?一些病人明確交代他們戒除葷腥油膩辛辣刺激,但是回去之後一邊吃藥,一邊飲酒作樂,如此藥怎麼能有效果呢?醫生和患者並可能一直生活在一起進行時時刻刻的指導和調理,患者離開醫院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不可捉摸。

出現了問題不可怕,作為醫生也要做好患者質疑質問甚至責難投訴的準備,畢竟不舒服或者新感覺是存在的,患者有權力做出質疑問難,就要促使醫生用藥更加謹慎,病情判斷更加準確,步步驚心,處境不亂,核心就是德藝雙馨,盡力避免醫源性問題發生。而對於可能出現的用藥風險或者使用注意事項要提前告知患者禁忌與應用要求,從而避免可能出現問題。面對疑問也要注重與患者溝通,正視問題,在後邊治療中解決問題。正確的態度決定著正確的治療和有效性。

但很多時候,是有趣的,醫生和患者總是喜歡于一葉障目,或者單方面的誇大某一問題。醫生在這樣的情況發生後,很容易神經敏感,從而趨於保護性解釋;而患者自己可能不去考慮個人問題,單純的考慮醫學方面的問題。網上看了一個笑話,樓上鄰居生了小孩,臉上有個胎記,看見後問怎麼回事,來一句,還不是接生的時候醫生弄得。

笑話歸笑話,但是問題還在,對待這樣的問題只能靠有效的溝通,而醫患信任是基本的前提。醫生要理解患者的痛苦以及病情變化給患者帶來的新的壓力,根據病情做出合理的解釋;患者一方也要真誠的面對發生了的問題,正確理解醫療中存在的不完善,理解醫生並非萬能,要與醫生有效溝通自己生活方式心理情緒等發生的變化,讓醫生更加清楚病情變化的邏輯。只有醫患信任才能彼此說起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原因,然後有效的處理出現的病情變化。如果沒有信任的存在,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就會是無效的交流,甚至是防禦性的交流,心存抵觸或者不滿,或者誤解偏見,就會導致在病情出現新變化後的矛盾和糾結,甚至於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過去,醫生曾經被當做救護神和天使而獲得美譽,但實際上醫生脫下白大衣,也就是平頭老百姓,也不比別人多一些三頭六臂,我們不能將醫學神聖化,也不能將醫生萬能化,同時也要對患者多些信任,醫患之間要對待的就是坦誠相見,然後能夠直面溝通存在的問題,妥善解決偏差,確保治療效果。

作為病人就應該明白在很多事情發生後,可以去考慮醫源性藥源性因素而去懷疑,或者問詢醫生,諮詢他人,但是更要注重於病情以及自己設身處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一些專家常說,醫生和病人是一個組合體,每一個醫生都希望藥到病除,每一個病人也一樣希望遇到神醫妙手回春。但是,很多時候是不可能的,醫生患者治療還會發生很多的事情。比如熬中藥,醫生交代病人醫院買藥然後回去自己熬藥,結果患者圖省事把藥方給了藥店代煎了,這有時候就有一些擅自做主的店員不遵守藥方配製而使用的,也有隨意替代的,這樣可能藥效就打折了;病人回去熬藥,也很認真,但是熬幹了又添水重熬,這問題出來怎麼辦?一些病人明確交代他們戒除葷腥油膩辛辣刺激,但是回去之後一邊吃藥,一邊飲酒作樂,如此藥怎麼能有效果呢?醫生和患者並可能一直生活在一起進行時時刻刻的指導和調理,患者離開醫院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不可捉摸。

出現了問題不可怕,作為醫生也要做好患者質疑質問甚至責難投訴的準備,畢竟不舒服或者新感覺是存在的,患者有權力做出質疑問難,就要促使醫生用藥更加謹慎,病情判斷更加準確,步步驚心,處境不亂,核心就是德藝雙馨,盡力避免醫源性問題發生。而對於可能出現的用藥風險或者使用注意事項要提前告知患者禁忌與應用要求,從而避免可能出現問題。面對疑問也要注重與患者溝通,正視問題,在後邊治療中解決問題。正確的態度決定著正確的治療和有效性。

但很多時候,是有趣的,醫生和患者總是喜歡于一葉障目,或者單方面的誇大某一問題。醫生在這樣的情況發生後,很容易神經敏感,從而趨於保護性解釋;而患者自己可能不去考慮個人問題,單純的考慮醫學方面的問題。網上看了一個笑話,樓上鄰居生了小孩,臉上有個胎記,看見後問怎麼回事,來一句,還不是接生的時候醫生弄得。

笑話歸笑話,但是問題還在,對待這樣的問題只能靠有效的溝通,而醫患信任是基本的前提。醫生要理解患者的痛苦以及病情變化給患者帶來的新的壓力,根據病情做出合理的解釋;患者一方也要真誠的面對發生了的問題,正確理解醫療中存在的不完善,理解醫生並非萬能,要與醫生有效溝通自己生活方式心理情緒等發生的變化,讓醫生更加清楚病情變化的邏輯。只有醫患信任才能彼此說起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原因,然後有效的處理出現的病情變化。如果沒有信任的存在,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就會是無效的交流,甚至是防禦性的交流,心存抵觸或者不滿,或者誤解偏見,就會導致在病情出現新變化後的矛盾和糾結,甚至於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過去,醫生曾經被當做救護神和天使而獲得美譽,但實際上醫生脫下白大衣,也就是平頭老百姓,也不比別人多一些三頭六臂,我們不能將醫學神聖化,也不能將醫生萬能化,同時也要對患者多些信任,醫患之間要對待的就是坦誠相見,然後能夠直面溝通存在的問題,妥善解決偏差,確保治療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