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天文臺建全新銀河系電子密度模型 可測量距離脈衝星數目增加

自由電子密度在銀河系盤面的分佈。 從藍顏色到紅顏色, 自由電子密度逐漸增加。 圖中心為銀心成分, 依次向外為分子環對應的薄盤成分以及旋臂成分。

由於靠近太陽的本地成分尺度較小, 因此在圖中不明顯。 新疆天文臺研究人員近日構建了全新的銀河系電子密度模型, 利用大幅增加的脈衝星測量距離等參數, 提高銀河系結構參數精度, 還是首個可用於估測麥哲倫雲脈衝星及快速射電暴距離的模型。

記者28日從新疆天文臺獲悉, 作為一種週期性發射脈衝信號的星體, 脈衝星為人類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變遷提供了一把天然鑰匙。 脈衝星距離是進一步研究脈衝星起源、演化、分佈以及輻射特性等所需最基本的參數。 不過目前已發現的兩千多顆脈衝星中, 僅有約十分之一的脈衝星具有測量距離。

科學家利用脈衝星測量距離以及色散量(DM)構建了銀河系電子密度模型。

不過之前的模型精度極大依賴於已知距離測量的脈衝星數目和準確度, 範圍也僅局限於銀河系內部。

近期, 來自新疆天文臺的博士生姚菊枚構建了全新的電子密度模型(簡稱YMW16)。 通過近十年的觀測, 具有測量距離的脈衝星數目增加了一倍, 提高了銀河系結構參數的精度, 在95%的置信區間範圍內比最近的模型NE2001提高了近4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