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提牡蠣就想到吃?它辛辛苦苦長成這樣,就是不想被吃掉啊

接到雞冠牡蠣Lopha cristagalli(cockscomb oyster)時, 海邊長大的我第一反應無非是“能”“好”“隨便”這三個答案。 顯然, 我的眼裡只有“牡蠣[mǔ lì]”兩字, 舌尖上似乎已經感受到了鮮美多汁的家鄉味道。

膠東吃牡蠣的方法, 無非是原湯蒸或炸蠣黃。

顏值超高的雞冠牡蠣。

作為海蠣子, 也是可以有粉色少女心的!

絕世容顏靠衣裝

“雞冠牡蠣”是按照英文名直譯的名字, 拉丁文種本名cristagalli的含義也是“雞冠”。 和我們常常“能好怎”的各種牡蠣一樣, 它也是雙殼綱牡蠣科的軟體動物。 它也被稱為“鋸齒牡蠣”, 豔麗的紅色外殼加上大開大合的Z字曲線外形, 充滿了視覺衝擊力和後現代主義風格, 恐怕比雞冠頭還要潮上三分, 堪稱是海蠣子界顏值扛把子了。

這個曲線眼熟嗎?

看, 是不是一毛一樣?

像其他的牡蠣一樣, 雞冠牡蠣也依靠過濾海水來獲取營養物質。 這麼美麗的牡蠣, 生長環境自然也要“強於汙淖陷渠溝”。 雞冠牡蠣廣泛分佈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 西起非洲沿岸和紅海, 東到大洋洲的群島地區。 它們的斧足已經退化, 固著生活在5~30米深的淺海珊瑚礁上, 和其他美麗的物種一起爭奇鬥豔。

在美麗、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中, 雞冠牡蠣顏值也不低。

前面幾張圖片大概都是雞冠牡蠣願意放在朋友圈裡給你看的;實際上, 豔麗的顏色並非它們本來的面目。 雞冠牡蠣有著相對厚實的殼, 殼體本身是紫褐色或者更偏灰白的顏色, 並不顯眼, 拜附生在殼上的海綿動物所賜, 才有了或少女或妖冶的粉色、紅色。 除了海綿, 有時候雞冠牡蠣的殼上也會附著海鞘之類的生物, 畫風可能更加波希米亞一些。

素顏的雞冠牡蠣。

炫酷外形自有道

但是,無論有沒有“烈焰紅唇”的效果,雞冠牡蠣的大Z字殼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我們常見的牡蠣大多有著近似扇形的殼,殼上幾條凸起的肋在邊緣造成波浪形的曲線。而雞冠牡蠣的肋有著更加明顯的凸起,一直延伸形成銀鉤鐵劃的Z形邊緣。

這樣神奇的邊緣可不光是為了特立獨行的美。不懷好意的捕食者們很可能被這樣的殼所迷惑,無從下“手”——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用力才能撬開眼前這個奇形怪狀的殼呢?

這樣規則起伏的外形也有助於雞冠牡蠣的不同個體疊在一起,互相鑲嵌,緊密團結,難捨難分。繁殖季節,年輕的牡蠣扮演雄性向海中釋放精子,而年長的牡蠣作為雌性,消耗更多積累的能量來釋放卵子,在海水中形成的受精卵先發育成自由遊動的幼蟲,經過變態發育後才會把自己固定在珊瑚礁上成為成體。

嵌在一起的雞冠牡蠣。這張圖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附著在牡蠣殼表面的海綿們。

一億年的諷刺結局

跟雞冠牡蠣同一個屬的其他物種也是這樣的Z字外形,而化石證據表明,早在一億多年以前,本屬的老祖宗們就已經擁有了這種鬼斧神工的形態。

雞冠牡蠣傳承了一億年的奇特長相本來是它們從捕食者口中逃生的法寶,但到了人類文明時期,牡蠣科的物種們竟因奇特的外形而被視為春藥。在科學昌明的現代,你還會盲目相信“以形補形”“吃啥補啥”嗎?

牡蠣正在看著你。圖為張開雙殼的Lopha sp.,可以看到它的外套膜和眼睛。

素顏的雞冠牡蠣。

炫酷外形自有道

但是,無論有沒有“烈焰紅唇”的效果,雞冠牡蠣的大Z字殼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我們常見的牡蠣大多有著近似扇形的殼,殼上幾條凸起的肋在邊緣造成波浪形的曲線。而雞冠牡蠣的肋有著更加明顯的凸起,一直延伸形成銀鉤鐵劃的Z形邊緣。

這樣神奇的邊緣可不光是為了特立獨行的美。不懷好意的捕食者們很可能被這樣的殼所迷惑,無從下“手”——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用力才能撬開眼前這個奇形怪狀的殼呢?

這樣規則起伏的外形也有助於雞冠牡蠣的不同個體疊在一起,互相鑲嵌,緊密團結,難捨難分。繁殖季節,年輕的牡蠣扮演雄性向海中釋放精子,而年長的牡蠣作為雌性,消耗更多積累的能量來釋放卵子,在海水中形成的受精卵先發育成自由遊動的幼蟲,經過變態發育後才會把自己固定在珊瑚礁上成為成體。

嵌在一起的雞冠牡蠣。這張圖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附著在牡蠣殼表面的海綿們。

一億年的諷刺結局

跟雞冠牡蠣同一個屬的其他物種也是這樣的Z字外形,而化石證據表明,早在一億多年以前,本屬的老祖宗們就已經擁有了這種鬼斧神工的形態。

雞冠牡蠣傳承了一億年的奇特長相本來是它們從捕食者口中逃生的法寶,但到了人類文明時期,牡蠣科的物種們竟因奇特的外形而被視為春藥。在科學昌明的現代,你還會盲目相信“以形補形”“吃啥補啥”嗎?

牡蠣正在看著你。圖為張開雙殼的Lopha sp.,可以看到它的外套膜和眼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