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樣也能掙錢?昔日“邊角料”今成“田間寶”

隨著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 大量殘次蔬菜和蔬菜加工處理時產生的葉、根、莖及果實等成為了尾菜。 尾菜被隨意傾倒和堆積在田間地頭、溝渠裡、道路旁, 腐爛變質後不僅污染環境, 同時也影響百姓的身體健康以及蔬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做好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減少資源浪費、防止環境污染, 已成為當前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須解決的新問題。

近日, 筆者來到甘肅省武山縣洛門鎮郭家莊村, 村民李小東正在烈日下查看自家蒜苗的長勢。 不久前, 這片地裡種植的萵筍獲得豐收,

李小東在掌握了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後, 將萵筍尾菜製成有機肥後施入土地, 接著種上了蒜苗。

“尾菜處理技術經過去年試點後, 今年大面積推廣。 我在地裡挖了7個漚肥簡易坑, 把筍葉、雜葉、雜草集中在一起, 製成有機肥再施入田地,

然後種上了蒜苗。 施過肥的土地黑黑的, 長出的蒜苗顏色綠得很, 長勢也格外好……”李小東說。

武山縣是甘肅省的蔬菜產業大縣, 蔬菜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 據瞭解, 目前武山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9萬畝, 總產量122萬噸, 產值22.5億元, 年產生尾菜約30萬噸, 約占蔬菜總產量的24.5%, 尾菜處理工作任務繁重。

武山縣農業局局長宗新武介紹說, 今年以來, 洛門鎮郭莊園區積極向種植戶推廣田間簡易半堆半漚肥及直接還田等尾菜處理利用技術, 示範區面積達到2800畝。 同時, 充分運用廣播、宣傳標語、寫真圖片、宣傳展板等多種形式, 大力宣傳尾菜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好處, 積極宣導清潔生產方式, 做到了尾菜處理家喻戶曉, 人人皆知。

宗新武說, 目前, 全縣通過輻射帶動已處理萵筍、菜花、甘藍、韭菜及黃瓜等尾菜6.5萬畝, 處理尾菜8.5萬噸, 挖建尾菜田間簡易堆肥坑1.2萬多個, 全縣尾菜處理利用率達39%以上, 其中示範區、示範點尾菜處理利用率達80%以上。

尾菜處理利用也為農民節約了成本。 武山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甄永良說,

利用尾菜處理技術製成有機肥再施入田地, 每畝地能節約種植成本70~80元。

對於尾菜處理利用工作開展以來帶來的環境變化, 郭家莊村黨總支書記王金瑞更是深有體會。 王金瑞說:“試點開展尾菜處理利用工作後, 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得到了農戶的肯定和推廣, 村裡的環境情況大不一樣了。 今年4月底至6月中旬, 萵筍大量上市之際, 村裡種植的1465畝萵筍產生了1300多噸尾菜, 但幾乎見不到尾菜被亂丟亂倒的現象, 環境整潔了, 空氣也好了。 ”

附:尾菜處理措施

1、開展尾菜生物堆肥發酵試驗推廣。 在等蔬菜生產集中區, 引進先進的複式發酵生物菌群, 進行生物堆肥發酵試驗。 利用微生物之間共生、寄生等相互作用, 利用有機物料高溫快速連續發酵和綜合除臭技術, 將尾菜“標準化”發酵處理, 通過對發酵過程中有機物含量、含水率、溫度、碳氮比等進行有效的控制及調節, 按平衡施肥原理進行配方, 處理尾菜。

2、開展尾菜漚肥技術試驗推廣。 在蔬菜生產分散區, 建設漚肥池,利用尾菜漚制有機肥,將尾菜還田。

3、鼓勵、引導企業建設尾菜處理生產線,生產蔬菜粉及動物飼料等產品。選擇1—2個示範點,示範生產,示範食用,逐步推廣。

4、加強蔬菜集散市場、倉庫、企業環境管理,嚴禁隨意棄置尾菜。按照“誰生產、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未進行環評審批和環保“三同時”(建設專案的環保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驗收的市場、倉庫、企業,一律限期整改,補充建設尾菜處理設施,督促尾菜無害化處理。

建設漚肥池,利用尾菜漚制有機肥,將尾菜還田。

3、鼓勵、引導企業建設尾菜處理生產線,生產蔬菜粉及動物飼料等產品。選擇1—2個示範點,示範生產,示範食用,逐步推廣。

4、加強蔬菜集散市場、倉庫、企業環境管理,嚴禁隨意棄置尾菜。按照“誰生產、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未進行環評審批和環保“三同時”(建設專案的環保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驗收的市場、倉庫、企業,一律限期整改,補充建設尾菜處理設施,督促尾菜無害化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