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生生命教育,有多少學校家庭真正重視?

新學期開學之初, 上海市初中生接連跳樓自殺的消息讓聞者唏噓不已:2月14日, 15歲初二學生盧某的屍體在上海市某社區的草叢中被發現;2月15日, 年僅14歲的上海市初一學生趙某某從社區高層跳下身亡;2月16日一名初二學生從學校5樓跳下, 經救治已暫無生命危險。 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 2013年媒體上關於中小學生自殺的報導共計79例, 其中自殺率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攀升, 初中最高, 高中次之。 而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曾發佈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更讓人心頭一顫——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占樣本總數的20.4%, 而為自殺做過計畫的占6.5%。 據悉, 全國13個省約1.5萬名學生參與了調查。 (中國青年報3月28日)

學生自殺的悲劇, 就在我們身邊發生, 而調查研究提供的資料, 更見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可是, 每次在自殺悲劇發生時, 輿論都會發出 “誰之過”之類的質疑,

各方的“檢討”也十分深刻, 比如分析家庭教育的問題, 呼籲家長不要逼孩子學習, 讓孩子非上“名校”不可, 要給孩子快樂成長的空間;分析學生生教育、心理教育的問題, 認為現在的學校和家庭缺乏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 孩子的生命意識淡漠, 心理極為脆弱, 經受不起挫折;分析應試教育體系的問題, 指出是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 造成學校育人不育分, 導致學生被規劃、被管理, 被學校、老師設定的學業目標“壓制”不堪重負, 也覺生活沒有樂趣與意義。

可是, 這些反思多在過場。 更確切地說, 全社會都高嚷著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但根本就沒有把這真當回事。 在象徵性的反思之後, 沒有任何改變的實際行動,

有的地方, 學校、家長更加變本加厲, 把“弱肉強食”競爭觀灌輸給孩子。 這是比孩子自殺更可怕的、扭曲的社會教育生態。 關注孩子自殺問題, 必須有實際的行動, 每個人都有責任改變目前的教育生態。

有多少父母因周圍有自殺悲劇的發生, 就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大家所見, 家長還是熱衷於把孩子送到名校, 逼迫孩子學習, “狼爸”、“虎媽”在現實中受到熱烈的追捧就是明證, 父母們認為, 其他孩子的悲劇不會發生自己身上, 直到真發生在自己身上, 才悔之莫及、捶胸頓足。

有多少學校、家庭開始關注子女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問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 教育部曾經以“開學第一課——生命教育”,

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但這之後, 生命教育沒有在中小學校內堅持推進, 就是還在進行生命教育的學校, 也大多停留在概念和形式上, 一些學校的做法, 就明顯不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的尊嚴, 比如制訂漠視學生身心健康的變態校規, 對學生進行圈養教育, 還有比較典型的口號是“只要學不死, 就往死裡學”。 最近, 全國各地很多高中都在舉行“高考百日誓師”, 讓學生高呼口號, 給學生“打雞血”。 如果真重視生命教育, 各級教育部門當立即叫停這類“誓師”——接下來, 還有學校會搞五十天誓師。 高考誓師大會就是時下教育生態下反教育的典型, 可則卻成了很多學校共同的行動。

對於心理教育, 教育部也在2012年要求各地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要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要求,

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但對於心理教育的前景, 輿論普遍不樂觀。 原因在於, 學校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教育, 追求的是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 這種辦學導向, 已經造成教師群體有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 2012年年初,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包括廣東在內的14個地區168所中小學教師的抽樣調查顯示, 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 其中2.49%已構成“心理疾病”。 中國人民大學啟動的“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則顯示, 82.2%的被調查者對工作不滿意, 逾60%表示有跳槽意向。 當教師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時,怎樣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而與學校教育的這種情況對應,很多家庭也陷入嚴重的教育焦慮中,孩子的成績表就是親子關係的晴雨錶。

為了孩子,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國有關部門、學校和家庭,應該各司其職,真正行動起來了!客觀而言,只有整體教育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才能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根本改變社會的教育觀、成才觀,從育分走向育人,因此,推進教改,是給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環境,防患學生自殺等極端事件發生的根本措施,而在教改尚未徹底推進之前,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必要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做力所能及的改變和調整,減少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家長多給孩子一點自主空間,學校多一點關注孩子的生命教育與心理教育,就會讓孩子多一些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現在已經不是討論問題嚴重性的時候,而是必須行動的時候。

當教師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時,怎樣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而與學校教育的這種情況對應,很多家庭也陷入嚴重的教育焦慮中,孩子的成績表就是親子關係的晴雨錶。

為了孩子,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國有關部門、學校和家庭,應該各司其職,真正行動起來了!客觀而言,只有整體教育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才能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根本改變社會的教育觀、成才觀,從育分走向育人,因此,推進教改,是給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環境,防患學生自殺等極端事件發生的根本措施,而在教改尚未徹底推進之前,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必要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做力所能及的改變和調整,減少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或許,家長多給孩子一點自主空間,學校多一點關注孩子的生命教育與心理教育,就會讓孩子多一些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

現在已經不是討論問題嚴重性的時候,而是必須行動的時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