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國人驚歎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好,原來和我們的語言優勢有關

【軍武次位面】作者:fattle

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 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 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邁克爾·法拉第

一直有傳聞說外國人的數學很差, 小編之前也只是聽說, 那到底有多差呢?看了這個視頻, 小編我才算真正理解了。

上圖這位身穿橘色制服大哥的朋友給他出了一道數學題“假設在我6歲的時候, 我妹妹年齡是我的一半, 那我今年70歲了, 我妹妹有多大呢?”這位大哥沉思良久道:“應該是35歲?”最後, 這位大哥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3分鐘才在朋友的幫助下想明白了怎麼回事, 好多中國網友看後表示“簡直不敢相信這麼簡單的數學題要用3分鐘算出來”。

老外數學真這麼差嗎?上面這個事情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

為了瞭解事實, 小編找到一份國際奧數比賽的統計圖, 這是“二十歲以下中學學歷”才可以參與的國際奧數比賽, 可以看到我們統治了這個比賽將近 30 年。 最下面一行的 CHN(China)就是中國, 從 88 年到 16 年將近 30 年的時間中, 幾乎沒跌出過前三。

如果說這還是有點偏個例, 那我們就來看看下面這幾個街邊採訪吧。

看了這幾個外國人的回答, 小編我都笑出淚了, 小學生的數學對他們來說都這麼難, 我們的數學是不是真的獨孤求敗了?

其實, 外國人也有這種疑問, 就有外國人在他們的論壇上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國人數學真的很厲害嗎?

提問的這個外國人是這麼說的:“學校裡有很多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同學, 感覺他們數學都特別好。 和他們相比, 我老拿低分, 不開心, 感覺自己很笨。 我不想拿種族說事兒, 但我就是很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所有中國人都很擅長數學。 ”

有位叫做凱文·阿斯蘭的網友回答他說:我雖然不認為中國人比我們更擅長數學, 但我認為他們的語言對於學習數學而言有很大優勢。 例如, 數位97, 用法語說, 是“4*20+17”, 而如果用中文, 就只用依次說出“九”, “十”和“七”。

或者, 583, 是“五-百-八-十-三”。 即Five-Hundred-Eight-Ten-Three, 非常直觀, 而英語或法語裡的很多數字比如11, 12, 13等雖然我們口頭說的很溜, 但是不夠直觀。 也就是說, 你只要會說幾個中文單詞就可以用它們拼出很複雜的數位。 中國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只需要認識“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4個字就可以從0數到99999,比起英語相對複雜的表述來說,中文降低了數學學習的入門難度。而你們有些人居然覺得中文很難......

這樣解釋你們就該知道為什麼用中文學數學容易了吧,因為中文這個語言本身就在解釋數位的數學含義。這一點在分數上更明顯,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不懂分數而在痛哭流涕,比如8/12。8/12,用中文讀是十二分之八,意思是12份東西其中的8份,你們看,中文的數字讀法本身又一次解釋了複雜的數學概念,所以能讓人更容易理解。

所以,我並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人都擅長數學,而是想說,也許他們語言邏輯的本質讓中國人在一開始就有一個小小的優勢。

而另一位外國老師邁克爾·拉涅利則認為中國學生的平均數學水準較高和中國家庭重視數學教育有關,他說:我在亞洲國家教過書,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由於當地教育系統的要求, 數學是最重要的學科,許多的中國學生都很擅長“大學之前的數學”。是的,他們很不錯。如果一名中國學生在上中學時數學成績不好,他就必須參加額外的補習、輔導甚至死記硬背。一些學生甚至會為了獲得更高的數學分數而選擇重新高考。

對中國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家長來說,中學的數學水準是可以被量化的,他們習慣於“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分類,一考定終身。大多數家長也都贊同這種觀念。

對於那些順利完成中學數學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分數很高,可以進入當地的好大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的學生在大學時期,儘管在數學的某些方面領先于一些西方同行,但㛑僅僅是在一些數學知識的線性,機械的數學表達方面。而在數學概念上的創新幾乎沒有,也看不到發展前景,最後甚至可能是倒退。

我接觸過很多從這個教育系統裡走出來的,現在已為人父母的中國人,現在的他們真的不再那麼地擅長數學了,因為沒有考試了,所以全忘了。但是,他們會說,自己曾經數學是怎麼怎麼好,並且以此為底氣要求他們的子女像他們當初一樣去學數學。這就像一個迴圈,我真的無法解釋這是為什麼。

好吧,他說的似乎有些道理,真的是考完就忘啊!畢業這麼久了,你現在再讓我做高三數學題我還真不一定能及格,哎,這也算是優良傳統吧!畢竟日常出去吃飯買菜也用不著解函數方程啥的。

還有一些外國人則覺得中國人數學好跟他們渴望財富有關,因為你會“算錢”了才能掙到錢,就比如說這位叫金·伊斯坎的網友,他說:我認為這不是數學這個單一學科的問題,“勤奮的亞洲學生”,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陳詞濫調了。隨著激烈的競爭和對學術成就的巨大需求,中國人工作學習都非常努力。請看看中國高考的激烈程度吧:

進入考試大樓的學生必須在監考人的嚴密監視下,使用指紋匹配設備來驗證他們的身份。與此同時,無人機在上空盤旋,掃描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在古代,“科舉”是中國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核心。那時,一個男人(女人不能參加) 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分。成績最好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地方政府官員。

Sheng Guan Fock Choi “升官發財”的概念深深植根於中國的DNA中。它的意思是“在政府中的官位得到提升,同時變得富有”,這個觀點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之前,我在中文網站上看到一些有關中國人笑話我們買東西時不會找零錢的段子,說明中國人非常會算錢,結合上面“升官發財”裡的“發財”,我覺得,可能中國人認為“發財”和“算”有關,而“算”和數學有關,所以自然認為數學很重要吧。

但據我的觀察,中國人對數學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似乎把“計算”和“數學”完全等同起來,當要計算加減乘除時,尤其是算錢時,他們會說數學是多麼多麼的重要,並且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學好數學。可當我和他們討論更高深的數學問題時,他們卻說:“學這些有什麼用啊,我買菜又不開根號3。”因此,我只能認為,中國人對數學的的重視範圍,只停留在“算錢”的範圍之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數學就變得“毫無用處”。

這個網友的觀點小編不是很認同,升官發財這類觀念,我覺得對中國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並不大,對我們來說我們之所以數學好是因為中國教學模式好,像2016年英國教育部就斥資4100萬英鎊推廣“上海掌握教學模式”,將英格蘭地區8000所中小學納入其中。《衛報》等媒體評論,中國老師把“數學的藝術”帶進英國課堂。其實,中國教育的輻射力,早已不止于英倫三島。美國、芬蘭和南非等許多國家,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不少國際組織,也紛紛來中國“取經”。

不過就算我們已經這麼牛逼了,但小編有句話一定要講一下,雖然咱們在數學初級階段的教學效果確實好,學了很快就能用,但大學以後的數學好像就無人問津了。最近這些年也很少聽說有中國人在數學領域取得什麼研究成果。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不能因為別人偶爾誇我們兩句我們就驕傲了,什麼時候英國的大學,研究院,工程院開始用中國的數學教材了,那才是咱們揚眉吐氣的時候。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中國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只需要認識“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4個字就可以從0數到99999,比起英語相對複雜的表述來說,中文降低了數學學習的入門難度。而你們有些人居然覺得中文很難......

這樣解釋你們就該知道為什麼用中文學數學容易了吧,因為中文這個語言本身就在解釋數位的數學含義。這一點在分數上更明顯,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不懂分數而在痛哭流涕,比如8/12。8/12,用中文讀是十二分之八,意思是12份東西其中的8份,你們看,中文的數字讀法本身又一次解釋了複雜的數學概念,所以能讓人更容易理解。

所以,我並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人都擅長數學,而是想說,也許他們語言邏輯的本質讓中國人在一開始就有一個小小的優勢。

而另一位外國老師邁克爾·拉涅利則認為中國學生的平均數學水準較高和中國家庭重視數學教育有關,他說:我在亞洲國家教過書,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由於當地教育系統的要求, 數學是最重要的學科,許多的中國學生都很擅長“大學之前的數學”。是的,他們很不錯。如果一名中國學生在上中學時數學成績不好,他就必須參加額外的補習、輔導甚至死記硬背。一些學生甚至會為了獲得更高的數學分數而選擇重新高考。

對中國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家長來說,中學的數學水準是可以被量化的,他們習慣於“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分類,一考定終身。大多數家長也都贊同這種觀念。

對於那些順利完成中學數學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們分數很高,可以進入當地的好大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的學生在大學時期,儘管在數學的某些方面領先于一些西方同行,但㛑僅僅是在一些數學知識的線性,機械的數學表達方面。而在數學概念上的創新幾乎沒有,也看不到發展前景,最後甚至可能是倒退。

我接觸過很多從這個教育系統裡走出來的,現在已為人父母的中國人,現在的他們真的不再那麼地擅長數學了,因為沒有考試了,所以全忘了。但是,他們會說,自己曾經數學是怎麼怎麼好,並且以此為底氣要求他們的子女像他們當初一樣去學數學。這就像一個迴圈,我真的無法解釋這是為什麼。

好吧,他說的似乎有些道理,真的是考完就忘啊!畢業這麼久了,你現在再讓我做高三數學題我還真不一定能及格,哎,這也算是優良傳統吧!畢竟日常出去吃飯買菜也用不著解函數方程啥的。

還有一些外國人則覺得中國人數學好跟他們渴望財富有關,因為你會“算錢”了才能掙到錢,就比如說這位叫金·伊斯坎的網友,他說:我認為這不是數學這個單一學科的問題,“勤奮的亞洲學生”,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陳詞濫調了。隨著激烈的競爭和對學術成就的巨大需求,中國人工作學習都非常努力。請看看中國高考的激烈程度吧:

進入考試大樓的學生必須在監考人的嚴密監視下,使用指紋匹配設備來驗證他們的身份。與此同時,無人機在上空盤旋,掃描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在古代,“科舉”是中國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核心。那時,一個男人(女人不能參加) 要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分。成績最好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地方政府官員。

Sheng Guan Fock Choi “升官發財”的概念深深植根於中國的DNA中。它的意思是“在政府中的官位得到提升,同時變得富有”,這個觀點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之前,我在中文網站上看到一些有關中國人笑話我們買東西時不會找零錢的段子,說明中國人非常會算錢,結合上面“升官發財”裡的“發財”,我覺得,可能中國人認為“發財”和“算”有關,而“算”和數學有關,所以自然認為數學很重要吧。

但據我的觀察,中國人對數學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似乎把“計算”和“數學”完全等同起來,當要計算加減乘除時,尤其是算錢時,他們會說數學是多麼多麼的重要,並且要求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學好數學。可當我和他們討論更高深的數學問題時,他們卻說:“學這些有什麼用啊,我買菜又不開根號3。”因此,我只能認為,中國人對數學的的重視範圍,只停留在“算錢”的範圍之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數學就變得“毫無用處”。

這個網友的觀點小編不是很認同,升官發財這類觀念,我覺得對中國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並不大,對我們來說我們之所以數學好是因為中國教學模式好,像2016年英國教育部就斥資4100萬英鎊推廣“上海掌握教學模式”,將英格蘭地區8000所中小學納入其中。《衛報》等媒體評論,中國老師把“數學的藝術”帶進英國課堂。其實,中國教育的輻射力,早已不止于英倫三島。美國、芬蘭和南非等許多國家,還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不少國際組織,也紛紛來中國“取經”。

不過就算我們已經這麼牛逼了,但小編有句話一定要講一下,雖然咱們在數學初級階段的教學效果確實好,學了很快就能用,但大學以後的數學好像就無人問津了。最近這些年也很少聽說有中國人在數學領域取得什麼研究成果。所以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不能因為別人偶爾誇我們兩句我們就驕傲了,什麼時候英國的大學,研究院,工程院開始用中國的數學教材了,那才是咱們揚眉吐氣的時候。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