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科創大拿”是如何練成的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科技獎勵大會上, 6名一線職工一舉摘下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這樣的殊榮並非首次。 記者從市職工技術協會瞭解到, 自2011年起, 市職工技協每年都會將優秀發明選拔賽與上海市科技進步獎評選對接, 推薦優秀的發明專案參與本市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市科技進步獎的角逐。

6年來, 推薦的項目中已有20項獲市科技進步獎, 其中9個專案榮獲二等獎, 11個項目榮獲三等獎。 是什麼讓這些長期紮根一線、默默無聞的職工, 近些年來屢屢站上滬上科技大獎的寶塔尖?

廣泛動員

讓更多人走上創新路

職工創新是群眾性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激發更多職工創新潛力, 讓他們走上創新之路, 做大職工科技創新的覆蓋面, 從而優中選優, 是提高創新品質的基礎保障。

為積極動員更多一線職工參與創新, 近年來, 市職工技術協會做出一系列有益嘗試:一方面, 積極承辦由市總工會、市科委、市經信委、市國資委推出的“上海市職工合理化建議優秀成果和職工先進操作法優秀成果徵集、命名活動”, 另一方面, 深入基層企業調研, 收集基層工會鼓勵職工創新的好方法, 並進行廣泛宣傳。

在各級工會、行政的積極推動下, 近年來本市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和先進操作(工作)法活動蓬勃開展。 據不完全統計, 近年來,

平均每年全市約有1.5萬件來自一線職工的創新成果被成功轉化運用到生產實踐中。

搭建平臺

讓更多人愛上創新

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謂十年磨一劍, 當有一個創新作品呈現出來時, 每一位參與創新的發明者, 都會希望將自己的作品展現在更多人面前。 市職工技術協會就積極為廣大愛發明的職工搭建了這麼一個展示舞臺, 讓這些會發明、能發明的職工, 從中找到自豪感, 從而愛上發明。

為進一步激發職工創造熱情, 營造萬眾創新的氛圍, 從2015年起, 在上海職工科技節或上海職工科技活動周期間, 上海市職工技術協會每年都會舉辦上海職工創新創意大賽, 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發揮想像力和提高創新力的平臺。

除了比賽外, 市職工技術協會積極借助外力, 推薦優秀職工創新成果參加全國規模的發明展覽。 據瞭解, 近年來, 已先後推薦563項職工創新成果參加全國發明展和“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 其中412項獲獎, 獲獎率達73%。

在各類展示平臺的激勵下, 如今全市各區、產業(局)工會每年約有近萬名職工, 獲得全市各層面的科技創新獎項, 職工創新力被有效激發。

落實專案

讓職工從創新中名利雙收

鼓勵創新, 不應僅停留在給予榮譽上, 物質方面的獎勵同樣重要。 不讓會發明的職工吃虧, 要讓他們名利雙收。

2016年起, 市總工會在每年的上海工會服務職工實事專案中, 新增了一線職工授權發明專利獎勵計畫。 符合相關條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

且為第一發明人的企業一線職工, 由市總工會和職工所在區縣局(產業)工會或基層工會給予2000元現金獎勵。 這一實事項目的推出, 鼓勵了一批想上進、願學習、能創新的職工, 不斷提升創新技能。

日前, 為推動市總服務職工實事工程進一步落地, 市職工技術協會制定了《關於推進市總工會激勵一線職工崗位創新實事工程的實施計畫》, 以此確保實事專案更多地惠及一線職工, 更好地維護職工的職業發展權。 據統計, 2016年, 全市共有1566項一線職工發明專利獲得獎勵, 獎勵金額超300萬元。

如何讓更多職工走上創新之路?幫助他們把這條路走得更順暢?這是上海市職工技術協會一直堅持的使命, 也是他們始終在思考的問題。

可喜的是, 在市職工技術協會的不懈努力下, 今年有6名一線職工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其中來自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振球更成為全市首名獲得此項殊榮的農民工。 此外, 記者還瞭解到, 目前, 市職工技術協會已推薦兩項滬上一線職工優秀科技創新成果, 申報了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 讓我們一起期待佳音傳來, 期待今後能有更多的一線職工走上台前, 成為全國科技創新領域的“大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