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封賀信,習近平指向一個世界

“金磚”的熱度還未散去, 夥伴們還沉浸在廈門盛會的友好氣氛和愛拼才會贏的閩南文化當中。 9月11日, 在北京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分別舉行了兩場大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都發去了賀信。 在北京舉行的是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在鄂爾多斯舉辦的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 “學習大軍”發現, 兩個相隔七百公里的會議分別說的是檢察官和荒漠化的議題, 但在習近平主席的兩封賀信當中, 能看到背後的一個共同指向。

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在給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大會開幕式的賀信中, 習近平強調,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 持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韓非子有雲:“國無常強, 無常弱。 奉法者強則國強, 奉法者弱則國弱。 ”全面依法治國是關係我們党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全面依法治國的“全”就體現在它是一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體系。 “立善法於天下, 則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國, 則一國治。 ”在立法上,
堅持立法先行, 立改廢釋並舉, 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 而執法難的問題, 更是歷代統治者頭痛的難題, 明代首輔張居正就說“天下之事, 不難於立法, 而難於法之必行”。 的確, 法律的生命和權威都在於實施, 沒有嚴格的執法, 再好的法律法規也只是一紙空文, 毫無效力。 “道私者亂, 道法者治。 ”在司法上, 必須嚴格規範和約束公權力, 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等等, 有效防止以權壓法的現象。 “法令既行, 紀律自正, 則無不治之國, 無不化之民”, 黨和國家機關做好了立法、執法、司法的表率, 全體人民就會以此為榜樣, 造就一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利益一致的“法律共同體”。 習近平指出:“中國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承擔懲治和預防犯罪、對訴訟活動進行監督等職責, 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僅對國家檢察機關的使命和職責有這樣的期望, 習近平對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各級檢查機關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 多次強調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 從黨內到國家法律監督機關, 打造的是一套全面依法治國法律體系, 為的是推動全面法治中國的建設。

堅定維護全球生態安全。 在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開幕的賀信中, 習近平指出:“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 公約生效21年來,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但形勢依然嚴峻, 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的人民飽受荒漠化之苦。 ”的確, 當我們在自家吹著空調, 喝著涼飲, 望著窗外的鬱鬱蔥蔥之時, 不能不想到在我國西部的一些省份和全球的很多地區人民正飽受荒漠化之苦。 中國提倡的發展是一種綠色發展, 這就要求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問題。 人類的發展如果不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 那對自然的每一分傷害最終都會報復到人類自身, 甚至加重加倍的報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將從福建甯德工作時就秉持的發展理念逐步完善, 並上升到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 就是對全球荒漠化趨勢的有效應對。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我們要弘揚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堅持生態優先、預防為主, 堅定信心, 面向未來, 制定廣泛合作、目標明確的公約新戰略框架, 共同推進全球荒漠生態系統治理, 讓荒漠造福人類。 ”中國古代面對自然災害的態度不是“堵”, 而是“疏”, 習近平用的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 從荒漠形成的原因去探討如何著眼于未來, 讓荒漠不是危害, 而是造福人類。

深入挖掘每個“人”的力量。 在給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 習近平指出:“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 肩負著重要責任。 本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以‘為公益服務的檢察’為主題, 圍繞建設平安、公正、和諧的法治社會, 深入探討檢察官保護公益問題, 對推動各國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作為一種條文體系,無論構造得多麼龐大、多麼精細,終究是一套制度,必然會有漏洞。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必然有法律照顧不到的地方。我們在“懲惡”上,可以不斷推進制度建設,但在“揚善”方面,也要邁開步伐。習近平支援鼓勵檢察官探索公益服務,就是真正讓恢恢天網能覆蓋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幫助他們的,也是一個個生活的“人”,是我們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檢察官們。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人”的因素更加重要。我們從前學習治理風沙、鹽鹼和內澇的焦裕祿,學習習近平念念不忘的好幹部谷文昌,在他們身上,真正值得驕傲的不是一個縣委書記的權威,而是一個党的好幹部的擔當和優良作風,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堅定理想信念。焦裕祿說“死了也要看蘭考人民把風沙治好”,谷文昌說“治不好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就是一種高尚的“人”的大無畏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習近平欣賞的是這樣默默無聞、滴水穿石的幹部,法治文明和生態文明也需要一個個這樣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來守護。

共同促進人類崇高事業。在給國際檢察官聯合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在發揮檢察官公益保護作用、推進法治建設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願積極借鑒世界有關法治文明成果。希望各國檢察官以本屆會議為契機,分享保護公益、推動法治建設的經驗,深化司法合作交流,共同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貢獻。”中國在法治建設中,已經建立起一套行之多年的法律援助體系和法律公益服務經驗,但絕不會因為國情、制度的不同而固步自封,不學習西方國家在法律公益方面的先進成果。而是願意通過深化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推進實施公益保護的法律功能。同樣,在給以“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為主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開幕的賀信中,習近平強調,“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中國將堅定不移履行公約義務,按照本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目標,一如既往加強同各成員國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太平洋西岸一隻蝴蝶翅膀的扇動能引發東岸的一場颶風,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作為一座孤島置身事外。問題的解決也一定是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荒漠治理。根據每個國家的國力和國情,在具體義務的履行上,或許會有多寡的差別,但是在共同的責任上,各國必須通力合作。無論是檢察官大會的法治文明,還是防治荒漠化大會的生態文明,無論是法律的崇高事業,還是生態的美好事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是站在一個人類文明的高度去理解。

“唯有開放才能進步,唯有包容才能讓進步持久。”習近平在“金磚會議”上的教誨還言猶在耳。這兩封賀信讓“學習大軍”更加確信習近平眼裡的“世界”是一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2015年9月,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發展的問題上,在習近平的帶領下,中國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上的工作一直都是為了構建一個更加崇高、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奮鬥。

(文/學習大軍,2017年9月11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法律作為一種條文體系,無論構造得多麼龐大、多麼精細,終究是一套制度,必然會有漏洞。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必然有法律照顧不到的地方。我們在“懲惡”上,可以不斷推進制度建設,但在“揚善”方面,也要邁開步伐。習近平支援鼓勵檢察官探索公益服務,就是真正讓恢恢天網能覆蓋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而幫助他們的,也是一個個生活的“人”,是我們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檢察官們。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人”的因素更加重要。我們從前學習治理風沙、鹽鹼和內澇的焦裕祿,學習習近平念念不忘的好幹部谷文昌,在他們身上,真正值得驕傲的不是一個縣委書記的權威,而是一個党的好幹部的擔當和優良作風,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堅定理想信念。焦裕祿說“死了也要看蘭考人民把風沙治好”,谷文昌說“治不好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就是一種高尚的“人”的大無畏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習近平欣賞的是這樣默默無聞、滴水穿石的幹部,法治文明和生態文明也需要一個個這樣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來守護。

共同促進人類崇高事業。在給國際檢察官聯合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在發揮檢察官公益保護作用、推進法治建設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願積極借鑒世界有關法治文明成果。希望各國檢察官以本屆會議為契機,分享保護公益、推動法治建設的經驗,深化司法合作交流,共同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貢獻。”中國在法治建設中,已經建立起一套行之多年的法律援助體系和法律公益服務經驗,但絕不會因為國情、制度的不同而固步自封,不學習西方國家在法律公益方面的先進成果。而是願意通過深化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推進實施公益保護的法律功能。同樣,在給以“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為主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開幕的賀信中,習近平強調,“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中國將堅定不移履行公約義務,按照本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目標,一如既往加強同各成員國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太平洋西岸一隻蝴蝶翅膀的扇動能引發東岸的一場颶風,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作為一座孤島置身事外。問題的解決也一定是攜起手來,共同應對荒漠治理。根據每個國家的國力和國情,在具體義務的履行上,或許會有多寡的差別,但是在共同的責任上,各國必須通力合作。無論是檢察官大會的法治文明,還是防治荒漠化大會的生態文明,無論是法律的崇高事業,還是生態的美好事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是站在一個人類文明的高度去理解。

“唯有開放才能進步,唯有包容才能讓進步持久。”習近平在“金磚會議”上的教誨還言猶在耳。這兩封賀信讓“學習大軍”更加確信習近平眼裡的“世界”是一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2015年9月,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發展的問題上,在習近平的帶領下,中國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上的工作一直都是為了構建一個更加崇高、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奮鬥。

(文/學習大軍,2017年9月11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