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磅丨《光明日報》整版聚焦西工大:突顯國防特色 實現高教強國

9月12日, 《光明日報》第六版"砥礪奮進的五年·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刊"中, 以整版篇幅聚焦西北工業大學。

在專版報導中,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欄目刊登了西工大黨委書記張煒、校長汪勁松的署名文章《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服務重大戰略需求》;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西北工業大學的足跡”欄目以題為《突顯國防特色 實現高教強國》的長篇通訊對西工大堅持建設國防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進行了報導;

“我看西工大這五年”欄目刊登了西北工業大學78級校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殲-2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的《鑄就新中國航空教育的偉業》一文;

此外, 還以“數讀西工大”的方式展示了學校近年來取得的部分成果。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服務重大戰略需求

張煒 汪勁松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張煒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汪勁松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 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西北工業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不斷鞏固和深化辦學特色, 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著力建設國防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堅持立德樹人, 培養德才兼備的國防科技領軍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西工大堅持“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者為要、以學術為魂、以責任為重”的辦學理念, 構建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重構本科生培養方案, 全面推行完全學分制, 為學生實現全面、多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黨委制定實施《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 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 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 構建形成點面結合、協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堅持和矢志奉獻, 西工大校友中走出了48位將軍和45位兩院院士,
培養了如殲-20總師楊偉、運-20總師唐長紅等一大批國防科技領軍人才, 造就了人才培養領域的“西工大現象”, 廣大優秀畢業生已成為國防系統“願意去、留得住、幹得好”的中堅力量, 為國防科技事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堅強可靠的人才支撐。

堅持創新驅動, 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和裝備研製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 西工大堅持“頂天、立地、育人”的科研價值取向,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立足軍工使命, 鼓勵教師和團隊開展“有組織的科研”, 積極參與重大項目和型號研製任務。 前不久, 西工大自主研製的三型無人機以整個方隊形式出現在紀念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 是我校無人機繼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後,再次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學校不斷強化基礎研究,促進新興學科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聚合中國製造2025、人工智慧、3D列印、空天地海一體化等技術優勢和產業潛力,努力在關鍵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學校還不斷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建立靈活多樣的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著力構建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探索形成具有西工大特色的成果轉化模式。

堅持軍民融合,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輾轉型升級。西工大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緊密結合起來,出實招、求實效,努力把自身蘊含的人才優勢、創新能力和精神文化不斷轉化為國家利益、社會財富和思想動力,努力成為陝西經濟社會發輾轉型升級的“能量源”和“助推器”。學校依託軍民融合天然優勢,充分發揮創新平臺的作用,促進科技資源分享,通過與陝西省共建網路創新研究院、空天動力研究院等,助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學校還積極拓展軍民融合平臺和發展空間,依託無人機、無人系統、通用航空、智慧裝備等優勢交叉學科和科研成果,加快在西安建設“翱翔小鎮”、規劃打造“飛翔小鎮”和“飛天小鎮”,為追趕超越提供新的增長點。同時,學校在北京、深圳、青島等地加快建設研究院,打造學校對外開放的前沿視窗、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優勢平臺、學科拓展和成果轉化的創新創業基地。

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宏偉目標,是國防特色高校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北工業大學將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快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科技工業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突顯國防特色 實現高教強國——西工大聚焦一流大學建設的“使命與擔當”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西北工業大學的足跡】

2017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由西北工業大學自主研製的三型無人機系統編隊威武亮相,在朱日和訓練基地接受總書記的檢閱。

這是西工大師生的驕傲,展示出一所大學為“強我國防”作出的貢獻,這是西工大人用忠誠和熱血譜寫的自主創新的發展華章。這樣的發展動力,來自西工大始終以工業化、資訊化和國防科技現代化為己任的責任與擔當,源自學校創建學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情懷與夢想。

育國家棟樑,立德樹人,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西北工業大學始終把“德”放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首要位置,在新時期“公誠勇毅”的校訓和“三實一新”

鑄就新中國航空教育的偉業

【我看西工大這五年】

西北工業大學以“三實一新”的校風,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培養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在當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西工大校友領軍人才輩出。我所在的1978級5381班,就為中國的航空事業培養了3名型號總師。母校始終堅守“航空報國”理念,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鑄就了新中國航空教育的偉業。從漫天烽火的舊時代到波瀾壯闊的新中國,西工大矢志不渝,薪火承傳科學發展,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艱難曲折而又壯麗輝煌的發展歷程。

近五年來,母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基石,著力培養基礎扎實、專業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每年的畢業生中,約有一半都選擇在國防和軍工單位工作。僅僅“十二五”以來,西工大共計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輸送畢業生近4000人,是為中航工業輸送畢業生最多的高校。

西工大幾乎與新中國的航空同行,一直以來都是牽頭承擔國防重大工程項目和國家重大專項的為數不多的高校之一。近五年來,從ARJ21到C919,從運-20到殲-20……西工大校友和師生為這些重點型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流的大學以培養一流的人才為己任,經過五年的發展,西工大在更加開放、多元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堅定。一大批傑出的西工大人正在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勇挑重擔、頑強攻關,在航空助力“中國夢”的征程中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楊偉,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殲-20總設計師)

殲-20

楊偉

數讀西北工大

-版權所有-

攝影:郭友軍

視覺:周傑

責編:鄭真

是我校無人機繼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後,再次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學校不斷強化基礎研究,促進新興學科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聚合中國製造2025、人工智慧、3D列印、空天地海一體化等技術優勢和產業潛力,努力在關鍵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學校還不斷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建立靈活多樣的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著力構建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探索形成具有西工大特色的成果轉化模式。

堅持軍民融合,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輾轉型升級。西工大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緊密結合起來,出實招、求實效,努力把自身蘊含的人才優勢、創新能力和精神文化不斷轉化為國家利益、社會財富和思想動力,努力成為陝西經濟社會發輾轉型升級的“能量源”和“助推器”。學校依託軍民融合天然優勢,充分發揮創新平臺的作用,促進科技資源分享,通過與陝西省共建網路創新研究院、空天動力研究院等,助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學校還積極拓展軍民融合平臺和發展空間,依託無人機、無人系統、通用航空、智慧裝備等優勢交叉學科和科研成果,加快在西安建設“翱翔小鎮”、規劃打造“飛翔小鎮”和“飛天小鎮”,為追趕超越提供新的增長點。同時,學校在北京、深圳、青島等地加快建設研究院,打造學校對外開放的前沿視窗、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優勢平臺、學科拓展和成果轉化的創新創業基地。

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宏偉目標,是國防特色高校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北工業大學將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快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科技工業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突顯國防特色 實現高教強國——西工大聚焦一流大學建設的“使命與擔當”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西北工業大學的足跡】

2017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由西北工業大學自主研製的三型無人機系統編隊威武亮相,在朱日和訓練基地接受總書記的檢閱。

這是西工大師生的驕傲,展示出一所大學為“強我國防”作出的貢獻,這是西工大人用忠誠和熱血譜寫的自主創新的發展華章。這樣的發展動力,來自西工大始終以工業化、資訊化和國防科技現代化為己任的責任與擔當,源自學校創建學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情懷與夢想。

育國家棟樑,立德樹人,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西北工業大學始終把“德”放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首要位置,在新時期“公誠勇毅”的校訓和“三實一新”

鑄就新中國航空教育的偉業

【我看西工大這五年】

西北工業大學以“三實一新”的校風,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培養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在當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西工大校友領軍人才輩出。我所在的1978級5381班,就為中國的航空事業培養了3名型號總師。母校始終堅守“航空報國”理念,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鑄就了新中國航空教育的偉業。從漫天烽火的舊時代到波瀾壯闊的新中國,西工大矢志不渝,薪火承傳科學發展,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艱難曲折而又壯麗輝煌的發展歷程。

近五年來,母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基石,著力培養基礎扎實、專業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每年的畢業生中,約有一半都選擇在國防和軍工單位工作。僅僅“十二五”以來,西工大共計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輸送畢業生近4000人,是為中航工業輸送畢業生最多的高校。

西工大幾乎與新中國的航空同行,一直以來都是牽頭承擔國防重大工程項目和國家重大專項的為數不多的高校之一。近五年來,從ARJ21到C919,從運-20到殲-20……西工大校友和師生為這些重點型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流的大學以培養一流的人才為己任,經過五年的發展,西工大在更加開放、多元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堅定。一大批傑出的西工大人正在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勇挑重擔、頑強攻關,在航空助力“中國夢”的征程中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楊偉,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殲-20總設計師)

殲-20

楊偉

數讀西北工大

-版權所有-

攝影:郭友軍

視覺:周傑

責編:鄭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