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路耕耘寫春秋 兢兢業業譜華章

——沂水縣人民醫院肛腸科主任孔凡傑先進事蹟

在沂水縣人民醫院醫院, 提起孔凡傑的名字, 沒有人不為他那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和對工作的認真勁所折服, 也沒有人不為他那質樸、正直、平易近人和為病人無私奉獻的品行而讚歎。 他從事肛腸科臨床工作二十年, 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他腳踏實地、刻苦鑽研, 全身心投入肛腸科臨床診治和研究工作中, 他視事業如生命, 待患者如親人, 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誠摯的服務, 贏得了廣大患者的稱讚, 用平凡的事蹟詮釋了一名醫生救死扶傷,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天職。

兢兢業業的“工作狂人”, 二十年默默耕耘

孔凡傑主任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 從父母開始, 如今的家庭成員, 都從事醫務工作。 家庭的薰陶, 讓他從小就樹立起了長大當個好醫生的志向。 1993年, 臨沂衛生學校畢業的孔凡傑穿上了綠軍裝, 三年的部隊衛生員工作, 讓他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實踐。 1997年, 退伍後的孔凡傑走進了沂水中醫院, 從事肛腸醫治工作。

1998年進入沂水縣人民醫院擔任肛腸科主任至今, 主要致力於肛腸疾病的防治研究。 二十年來, 在工作的同時, 他心懷為患者解除苦痛的滿腔熱情, 孜孜不倦地學習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苦練臨床基本技術。 為了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

他多次到南京市立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等各級醫院進修學習, 參加各種學術會議, 不斷學習和掌握肛腸科微創治療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療法。

1998年, 孔凡傑剛到縣人民醫院工作時, 肛腸科包括他在內只有2名大夫, 沒有專職護士, 也沒有專門的病房。 人員少, 孔凡傑就既當手術大夫, 還當護理人員。 建科之路的艱難, 使他養成了“事必躬親”的習慣。 每天早上, 他提前半個小時就到醫院開始工作。 中午, 常常是連台手術到下午上班, 晚上下班更經常是披星戴月。 吃過晚飯後, 他會來到寇里, 不是給病人換藥, 就是準備第二天的手術。 肛腸科的護士都說, 孔主任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 永遠都不知疲倦。 一個深夜, 白天做了6例手術的孔凡傑剛剛準備休息,

值班大夫打來電話說, 從其他醫院轉來一名術後患者, 出血嚴重, 十分危急。 孔凡傑二話沒說, 一路小跑來到寇里,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搶救和治療, 患者轉危為安。 這時天已經亮了, 托同事買了兩個包子準備吃, 就診病人已經來了, 他放下包子, 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多年來, 孔凡傑的節假日基本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甚至連大年初一都是在手術臺上度過。 看到如此勞累的他, 同事打趣地問他“你都是科主任了還這麼拼?”這時, 他淡淡一笑“這是我的本職工作, 有病人來找我, 我就要對他負責到底。 ”

孔凡傑主任在工作上達到了無私忘我的境界。 因為肛腸疾病是常見的多發病, 肛腸科的患者多、手術多、工作繁重是眾所周知的,

他這一干就是二十個年頭, 卻從不抱怨, 反而樂在其中。 現在已是肛腸科主任的他在工作上仍是兢兢業業, 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 讓科室裡的每一位同事肅然起敬。 他說:我最大的幸福, 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 每天早上8點不到, 孔主任的辦公室門口就擠滿了慕名而來的患者, 如果來遲一點, 就要等他從手術臺上下來才能就診。 趕上手術多的時候, 就診者甚至要等到下午下班以後。 考慮到很多患者是從外地趕來, 看一次病不容易, 為了儘量讓每一個來的患者都能看上病, 孔主任就提前了上班時間, 每天早上7:30點準時到辦公室開始忙碌的一天。 他耐心對待每一個就診患者, 詳細詢問患者的狀況,
盡力為患者們排憂解難。 對於每個病人, 孔凡傑都是親自將自己的名片交給患者, 以方便患者隨時諮詢。 不管是早晨五六點鐘, 還是到夜晚十一二點, 孔凡傑的手機總是隨時接聽, 每天接到患者諮詢電話不低於三十四個。 不管是同事還是就診者, 對孔主任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太忙了!

在肛腸科, 有一份孔凡傑的手術清單:7天時間裡, 做了26例手術, 最多時一天做了6例。 護士長說, 去年, 肛腸科一共做了1100多例手術, 98%的手術都是孔主任親自主持完成的。 為了儘快減輕患者的病痛, 他每天的手術量都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手術上限。 手術多的時候, 中間短暫的休息時間, 他實在是太累了, 就靠在手術室的牆角, 坐在凳子上打盹一會兒。 時間長了,同事們私下裡給他取了一個“工作狂人”的雅號,同時,也都以他為學習的榜樣。更為重要的是,孔凡傑的“事必躬親”,為病人減少了住院時間,節省了住院費用。科室內的手術病人一般住院8天,最多12天,比其他醫院少了一周時間。手術病人出院後,隨時都能來到科室得到孔凡傑的親自換藥。

溫暖細心的“勝似親人”,愛病人勝過自己

從醫多年來,孔凡傑一直以來都視病人為親人,以自己的行為感動著接診的每一位患者。肛腸科由於病人太多,時常出現病人想住院卻沒病床的情況。因此,就有病人因想住院住不上而不滿,甚至爭吵。很多次,看到這種情況,他就協調同一樓層的耳鼻喉科將空閒的床鋪給患者或者想方設法找空閒地方加床,讓患者能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減少等待的煎熬。他說這是一種對病人關心的本能,是每一個臨床醫務工作者都應該有的修養。關心病人,早已成了他多年來養成的行為準則。在他的時間表裡,沒有星期天、節假日。這些年來,不知多少次謝絕了同學、戰友的旅遊、聚會邀請。他說:“對於那些手術者,我如果天天探望、問尋,就能夠很好地解除他們的精神負擔,就有益於身體康復”。有一位老人手術後,內心緊張,就是不讓孔主任離開他的病床。孔主任只好買來了盒飯,吃喝在老人身邊,直至老人心情平靜,身體各項指標一切正常後才離開。當患者及家屬表示感激之時,他微笑著說“不客氣,這是我的工作”。

每週四上午是孔主任的門診時間,肛腸科門診慢性腸炎病人特別多,而且大多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這是慢性病常併發的心理問題。每次接診時,慢性腸炎患者的問題都特別多和瑣碎,常常超過正常的接診時間,但是他總是耐心的聽病人說每一句話,還不厭其煩一一回答病人的問題。不管有再多的病人,他都堅持看完才下班,上午的門診經常加班到下午1點鐘,不僅飯顧不上吃,連廁所也顧不上去。每次門診結束,他都會說一句:“終於可以上廁所了!”

每次給患者做檢查時,他都會扶一把;每次患者進手術室前,他都會握著患者的手說“放心,有我在”;每次給患者換藥時,他都動作輕盈,就怕給患者造成任何一點痛苦,同時用鼓勵和安慰陪患者度過疼痛期。他說:“作為醫生,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患者過來看病已經深受痛苦,醫生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攙扶的細心動作、一次力所能及的幫助,本身就是對症良藥,甚至救人一命”。

一次門診,莒縣的一個病人痔瘡出血很嚴重,已經有明顯的貧血症狀,走路都已經很困難,因聽說孔凡傑醫術高超,慕名就診。孔凡傑建議病人立即住院手術,那個病人很急切的問手術費用大概多少,得知答案後,病人低頭自言自語說,能否保守治療。經瞭解,原來這個病人是莒縣農村的,家裡一貧如洗,一直在青島打零工,也沒繳納合作醫療保險,如果住院手術沒法報銷,所以有病就一直拖著。但是據他經驗判斷,如果這個病人再這樣出血,可能會有嚴重後果。血是人身體的生命支撐,他不忍心看病人再多留一滴血,於是他先幫著病人辦了住院手續。下了門診後,他飯沒顧得上吃,就給這個病人做了急診痔剝紮手術,手術順利,做完手術第一時間去病房看望病人,問寒問暖,關心備至。在治療最後階段,因為病人無法報銷治療費,孔凡傑根據實際用口服藥代替了掛點滴,最後還盡最大可能的減免了這位患者的費用,患者出院的時候幾次落下感激的淚水......

選擇了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奉獻。時光荏苒,他在這個平凡而又無比神聖的崗位上辛勤耕耘20多年後,他也取得了組織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在肛腸科室辦公室裡,“堆”著很多病人送來的錦旗和表揚信,他從未讓人把這些錦旗整理掛上,他的心思只放在診治患者,他說:“這一切都是我該做的,只要看到病人疾苦緩解後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就知足了”。憑藉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任,支持著他在肛腸醫學上走的更深、更遠。

業務發展的“技術達人”,勇攀醫學高峰

由於肛腸科手術操作靈活,每位醫生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操作技巧,因此孔凡傑手術操作上學習各家之長,逐個病種突破,總結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手術操作方法,他不僅在理論上充實自己,而且在治療中發揮中醫優勢,運用中醫、中藥等手段治療疾病,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孔凡傑作為全縣肛腸領域學術和技術權威,多年來堅持科研指導臨床,把關全縣肛腸領域診療品質,不斷加強肛腸疾病學科之間的交流以及內涵建設,提高規範化診療水準,勇於思考,開拓創新,在全市肛腸學界成功創造了多項市內第一。對待每一例疑難雜症,孔主任都加倍仔細,認真接診。

記得有一個從臨沂外縣轉來的高位複雜性肛瘺患者,在當地醫院開刀後隨即復發,隨後轉到濟南某醫院求醫,結果還是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後經朋友介紹來到沂水縣人民醫院肛腸科,孔主任在接診後,首先給患者仔細分析了這個病的特點,讓患者全面瞭解自己的病情的同時也安撫了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然後積極跟患者溝通,認真講解手術方案和術後存在的復發風險等。患者及家屬被他熟練掌握的專業知識折服,被他的認真負責感動,接受了高位複雜性肛瘺切掛術,手術非常順利,至今未復發。“何必跑到省會求名醫,其實我們本地就有神醫啊!”患者在出院時對孔主任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一名醫生,孔主任很善於對疑難病例的討論和總結,並在討論總結中切實提高科室醫務人員的臨床診斷思維和技能,不斷改進醫療服務品質,保障醫療安全,提升科室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在平時工作中,他不斷教導大家“提高專業技能才是硬道理,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贏得患者的信任”。在提高業務的同時,他還教育年輕醫生護士必須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形象,並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幫助別人,把科室建設成一支積極向上、和諧的團隊。

現今孔凡傑在臨沂市肛腸學界已成為領軍人物,但他仍然堅持勤讀書、勤筆記,每年都要閱讀大量的專業論文,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時刻關注業界新技術、新理論的發展,並在肛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科研創新,他自主研發術後無痛換藥法,在促進肛腸疾病術後創面癒合有較好的療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肯定。通過閱讀文獻和總結前人經驗,總結出中藥坐浴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對肛腸病人術後療效顯著。憑著再難也要堅持幹的堅定信念,短短幾年時間,肛腸科由最初的“居無定所”發展到單獨病區、專門病床30張,每天住院病人最多時近50個,並被評為醫院重點建設專科。其主持開展的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混合痔痔上粘膜套紮技術(RPH)、選擇性庤上粘膜切除吻合技術(TST)、內痔超聲多普勒痔動脈結紮技術、混合痔銅離子治療技術填補了市、縣技術空白。

時光荏苒,他已在這個平凡而又無比神聖的崗位上辛勤耕耘20多年,他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心系患者的情懷和帶領科室同仁不斷創新,勇攀醫學高峰的職業追求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廣泛認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他曾多次獲得縣“優秀共產黨員”、“院優秀科主任”、“院先進工作者”、“優秀指導教師”等光榮稱號,深受廣大職工和患者的信任和愛戴。二十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不動搖,始終以“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為服務宗旨,以院為家,滿腔熱忱地為患者服務,事事處處以病人為中心,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論是嚴冬還是酷夏,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再難也要堅持幹,再累也要親自幹。就是這樣,孔凡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優秀醫療專家的人格魅力!

(孫 凱)

時間長了,同事們私下裡給他取了一個“工作狂人”的雅號,同時,也都以他為學習的榜樣。更為重要的是,孔凡傑的“事必躬親”,為病人減少了住院時間,節省了住院費用。科室內的手術病人一般住院8天,最多12天,比其他醫院少了一周時間。手術病人出院後,隨時都能來到科室得到孔凡傑的親自換藥。

溫暖細心的“勝似親人”,愛病人勝過自己

從醫多年來,孔凡傑一直以來都視病人為親人,以自己的行為感動著接診的每一位患者。肛腸科由於病人太多,時常出現病人想住院卻沒病床的情況。因此,就有病人因想住院住不上而不滿,甚至爭吵。很多次,看到這種情況,他就協調同一樓層的耳鼻喉科將空閒的床鋪給患者或者想方設法找空閒地方加床,讓患者能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減少等待的煎熬。他說這是一種對病人關心的本能,是每一個臨床醫務工作者都應該有的修養。關心病人,早已成了他多年來養成的行為準則。在他的時間表裡,沒有星期天、節假日。這些年來,不知多少次謝絕了同學、戰友的旅遊、聚會邀請。他說:“對於那些手術者,我如果天天探望、問尋,就能夠很好地解除他們的精神負擔,就有益於身體康復”。有一位老人手術後,內心緊張,就是不讓孔主任離開他的病床。孔主任只好買來了盒飯,吃喝在老人身邊,直至老人心情平靜,身體各項指標一切正常後才離開。當患者及家屬表示感激之時,他微笑著說“不客氣,這是我的工作”。

每週四上午是孔主任的門診時間,肛腸科門診慢性腸炎病人特別多,而且大多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這是慢性病常併發的心理問題。每次接診時,慢性腸炎患者的問題都特別多和瑣碎,常常超過正常的接診時間,但是他總是耐心的聽病人說每一句話,還不厭其煩一一回答病人的問題。不管有再多的病人,他都堅持看完才下班,上午的門診經常加班到下午1點鐘,不僅飯顧不上吃,連廁所也顧不上去。每次門診結束,他都會說一句:“終於可以上廁所了!”

每次給患者做檢查時,他都會扶一把;每次患者進手術室前,他都會握著患者的手說“放心,有我在”;每次給患者換藥時,他都動作輕盈,就怕給患者造成任何一點痛苦,同時用鼓勵和安慰陪患者度過疼痛期。他說:“作為醫生,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患者過來看病已經深受痛苦,醫生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攙扶的細心動作、一次力所能及的幫助,本身就是對症良藥,甚至救人一命”。

一次門診,莒縣的一個病人痔瘡出血很嚴重,已經有明顯的貧血症狀,走路都已經很困難,因聽說孔凡傑醫術高超,慕名就診。孔凡傑建議病人立即住院手術,那個病人很急切的問手術費用大概多少,得知答案後,病人低頭自言自語說,能否保守治療。經瞭解,原來這個病人是莒縣農村的,家裡一貧如洗,一直在青島打零工,也沒繳納合作醫療保險,如果住院手術沒法報銷,所以有病就一直拖著。但是據他經驗判斷,如果這個病人再這樣出血,可能會有嚴重後果。血是人身體的生命支撐,他不忍心看病人再多留一滴血,於是他先幫著病人辦了住院手續。下了門診後,他飯沒顧得上吃,就給這個病人做了急診痔剝紮手術,手術順利,做完手術第一時間去病房看望病人,問寒問暖,關心備至。在治療最後階段,因為病人無法報銷治療費,孔凡傑根據實際用口服藥代替了掛點滴,最後還盡最大可能的減免了這位患者的費用,患者出院的時候幾次落下感激的淚水......

選擇了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奉獻。時光荏苒,他在這個平凡而又無比神聖的崗位上辛勤耕耘20多年後,他也取得了組織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在肛腸科室辦公室裡,“堆”著很多病人送來的錦旗和表揚信,他從未讓人把這些錦旗整理掛上,他的心思只放在診治患者,他說:“這一切都是我該做的,只要看到病人疾苦緩解後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就知足了”。憑藉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任,支持著他在肛腸醫學上走的更深、更遠。

業務發展的“技術達人”,勇攀醫學高峰

由於肛腸科手術操作靈活,每位醫生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操作技巧,因此孔凡傑手術操作上學習各家之長,逐個病種突破,總結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手術操作方法,他不僅在理論上充實自己,而且在治療中發揮中醫優勢,運用中醫、中藥等手段治療疾病,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孔凡傑作為全縣肛腸領域學術和技術權威,多年來堅持科研指導臨床,把關全縣肛腸領域診療品質,不斷加強肛腸疾病學科之間的交流以及內涵建設,提高規範化診療水準,勇於思考,開拓創新,在全市肛腸學界成功創造了多項市內第一。對待每一例疑難雜症,孔主任都加倍仔細,認真接診。

記得有一個從臨沂外縣轉來的高位複雜性肛瘺患者,在當地醫院開刀後隨即復發,隨後轉到濟南某醫院求醫,結果還是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後經朋友介紹來到沂水縣人民醫院肛腸科,孔主任在接診後,首先給患者仔細分析了這個病的特點,讓患者全面瞭解自己的病情的同時也安撫了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然後積極跟患者溝通,認真講解手術方案和術後存在的復發風險等。患者及家屬被他熟練掌握的專業知識折服,被他的認真負責感動,接受了高位複雜性肛瘺切掛術,手術非常順利,至今未復發。“何必跑到省會求名醫,其實我們本地就有神醫啊!”患者在出院時對孔主任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一名醫生,孔主任很善於對疑難病例的討論和總結,並在討論總結中切實提高科室醫務人員的臨床診斷思維和技能,不斷改進醫療服務品質,保障醫療安全,提升科室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在平時工作中,他不斷教導大家“提高專業技能才是硬道理,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贏得患者的信任”。在提高業務的同時,他還教育年輕醫生護士必須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形象,並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幫助別人,把科室建設成一支積極向上、和諧的團隊。

現今孔凡傑在臨沂市肛腸學界已成為領軍人物,但他仍然堅持勤讀書、勤筆記,每年都要閱讀大量的專業論文,積極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時刻關注業界新技術、新理論的發展,並在肛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科研創新,他自主研發術後無痛換藥法,在促進肛腸疾病術後創面癒合有較好的療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肯定。通過閱讀文獻和總結前人經驗,總結出中藥坐浴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對肛腸病人術後療效顯著。憑著再難也要堅持幹的堅定信念,短短幾年時間,肛腸科由最初的“居無定所”發展到單獨病區、專門病床30張,每天住院病人最多時近50個,並被評為醫院重點建設專科。其主持開展的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混合痔痔上粘膜套紮技術(RPH)、選擇性庤上粘膜切除吻合技術(TST)、內痔超聲多普勒痔動脈結紮技術、混合痔銅離子治療技術填補了市、縣技術空白。

時光荏苒,他已在這個平凡而又無比神聖的崗位上辛勤耕耘20多年,他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心系患者的情懷和帶領科室同仁不斷創新,勇攀醫學高峰的職業追求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廣泛認可,獲得了不少的榮譽。他曾多次獲得縣“優秀共產黨員”、“院優秀科主任”、“院先進工作者”、“優秀指導教師”等光榮稱號,深受廣大職工和患者的信任和愛戴。二十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不動搖,始終以“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為服務宗旨,以院為家,滿腔熱忱地為患者服務,事事處處以病人為中心,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論是嚴冬還是酷夏,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隨叫隨到,毫無怨言。再難也要堅持幹,再累也要親自幹。就是這樣,孔凡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優秀醫療專家的人格魅力!

(孫 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