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不小心,東台又加了個大伽群!

這些年, 咱大東台加入的群實在太多了, 這次又加了個什麼群呢?

我們先看一段新聞。

近日, 省發改委和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召開《揚子江城市群交通運輸規劃研究》工作大綱評審及初步成果諮詢會。 揚子江城市群是經濟集聚程度高、開放程度高、城鎮化程度高、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地區。 為深入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認真落實“1+3”功能區戰略部署, 培育江蘇發展重要增長極, 增創江蘇發展新優勢,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 省委、省政府作出齊心協力共同做好江蘇揚子江城市群規劃和建設的總體部署,

並明確提出交通規劃是重點, 是整個規劃的基礎和前提, 要深入研究相關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

根據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 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了揚子江城市群交通運輸規劃研究工作, 圍繞國家戰略及江蘇區域功能佈局及相關規劃, 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 剖析揚子江城市群戰略定位和建設對交通運輸發展的要求, 明確發展思路與目標、主要任務、近期實施重點和保障措施。

專家一致同意工作大綱通過評審, 並對下階段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課題組將緊密結合揚子江城市群發展特點, 進一步深化需求分析, 協調好與相關規劃的關係, 立足服務於揚子江城市群規劃和建設,

努力成為國內城市群交通規劃的範本。

揚子江城市群整體接軌上海。 實際上, 早在今年6月20日, 江蘇省委、省政府於就召開了深入研究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問題座談會。 省委書記李強指出, 揚子江城市群是江蘇構建的新戰略載體, 是參與全球競爭和分工的新興地域單元, 也是實施省域重點功能區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考量, 以此承擔參與未來國際競爭、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歷史使命, 從整體上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提升發展層次和水準。

目前, 揚子江城市群占到江蘇約50%的面積, 彙集了省域最為豐富的經濟、科教、人文等要素資源, 也貢獻了全省約80%的經濟總量。 根據江蘇省的部署, 揚子江城市群要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成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李強指出, 從國際範圍看, 揚子江城市群應是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開放重要門戶和標誌性區域, 要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從全國範圍看, 應是長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區, 建成長江經濟帶示範性的綠色城市群;從江蘇省內看, 則是全省的“發動機”和增長極, 將蘇南與蘇中進一步融合起來, 形成高端發展的新經濟板塊, 支撐全省、帶動其他區域發展。

沿海開放城市

眾所周知, 東台是沿海開放城市。 目前, 世界上有兩大淤長型海岸, 位於黃海之濱的東台就是其中一個。 咱東台每年向大海延伸150米, 新增灘塗1萬畝, 成為江蘇最大的東方濕地。

2009年6月10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將江蘇沿海發展列為國家戰略, 要求到2020年, 這個地區人均GDP必須超過東部地區平均水準, 成為重要經濟增長極、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江蘇全省從沿海到沿江,從蘇北到蘇南,從城市到農村,上下議發展、爭先行,豪情滿懷、幹勁衝天。牢牢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促進沿海地區經濟騰飛,實現江蘇新的跨越,這是全省上下共同的渴望。黃海之濱,近千里的江蘇海岸線,春潮湧動。

而坐擁黃海、腳踏灘塗的東台人對江蘇沿海大開發渴望已久,心情迫切。沿海大開發我們喊了多少年,盼了幾代人,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東台處在沿海開發最前沿,156萬畝灘塗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優勢,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來了,我們東台以大手筆、大創舉強勢推進東台沿海大開發。沿海灘塗風電資源十分豐富,東台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百萬千瓦風電場,打造世界綠色能源之都。

沿海外向型農業示範區

2010年初,江蘇省農委、省商務廳聯合批准設立江蘇省東台沿海外向型農業示範區,示範區位於市區東部60公里處的黃海之濱。示範區規劃總面積為150萬畝,建有十個產業基地和一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十個產業基地為:大棚西瓜、設施蔬菜、大棚青椒、甜葉菊、“三韭”、高塗養殖、森林觀光、胡蘿蔔、馬鈴薯、畜禽養殖。加工集中區位於弶港鎮,面積為60平方公里,有四個特色工業園:綠色農產品加工園、海產品加工園、畜產品加工園、風光漁觀光產業園。目前園內企業達38家,中糧肉食集團、神華集團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等先後入駐。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一片廣袤荒涼的灘塗上,建起了一座廠房樓房林立、道路、電力、通訊等配套設施齊全、充滿現代氣息的產業園和“海上新城”。

全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

2015年7月,《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規劃》)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進行了批復。根據《規劃》,江蘇省將結合全省城鎮空間發展態勢,引導中心城市差別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城市,對部分具有一體化發展態勢的城市組群進行整體功能引導。江蘇對13個直轄市和8個縣、縣級市進行了發展定位,這就是省政府“13+8”中心城市(組群)規劃。

東台的發展定位: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沿海城市軸(鹽城和南通之間)的次級中心。功能引導:堅持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產業載體,以市場為導向,經先進技術和制度創新為支撐,優化調整產業佈局,通過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帶動沿海城市軸中南部地區發展。

《規劃》提出,江蘇堅持“協調推進城鎮化、區域發展差異化、建設模式集約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構建“一帶二軸,三圈一極”(即沿江城市帶、沿海城鎮軸、沿東隴海城鎮軸與南京、徐州、蘇錫常三個都市圈,淮安增長極)城鎮化空間格局,遠期形成“帶軸集聚、腹地開敞”的區域空間格局,構建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生態良好、設施完善、城鄉協調的城鎮體系。

而咱東台所處的沿海城鎮軸將建設成為以中心城市為主體,以推動新型工業化為重點,實現快速發展的新興城鎮化地區!

全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

2016年5月11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包含26個城市(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 6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在《規劃》中,東台成為蘇北唯一一家入圍的縣級市,被定位為城區常住人口20萬至50萬人的Ⅰ型小城市。

近年來,東台緊扣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的發展定位,堅持大手筆規劃、大規模投入、大力度建設,城鄉面貌和品位顯著提升,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持續增強,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城市規劃區從45平方公里擴大到128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從28平方公里擴大到3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45.1%提高到57.8%。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規劃》中明確,到2030年,長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資源的樞紐作用更加凸顯,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群。東台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北翼城市大有可為,將進一步完善提高城市發展定位,抓住鹽通蘇嘉高鐵開工建設,與上海實現同城效應的機遇,分類承接上海優質資源,主動參與建設沿海沿江戰略性產業帶,著力創建沿海現代產業集聚區,加快打造沿海中心城市;放大生態優勢,整合旅遊資源,積極打造上海旅遊休閒“後花園”;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品牌建設,變提供初級品到提供淨菜、精深加工農產品和農業休閒服務,努力建成上海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到2030年該市將實現基本現代化,總人口達1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1.2萬人,城鎮化率為76%,GDP達3000億元。

江蘇全省從沿海到沿江,從蘇北到蘇南,從城市到農村,上下議發展、爭先行,豪情滿懷、幹勁衝天。牢牢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促進沿海地區經濟騰飛,實現江蘇新的跨越,這是全省上下共同的渴望。黃海之濱,近千里的江蘇海岸線,春潮湧動。

而坐擁黃海、腳踏灘塗的東台人對江蘇沿海大開發渴望已久,心情迫切。沿海大開發我們喊了多少年,盼了幾代人,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東台處在沿海開發最前沿,156萬畝灘塗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優勢,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來了,我們東台以大手筆、大創舉強勢推進東台沿海大開發。沿海灘塗風電資源十分豐富,東台因地制宜,規劃建設百萬千瓦風電場,打造世界綠色能源之都。

沿海外向型農業示範區

2010年初,江蘇省農委、省商務廳聯合批准設立江蘇省東台沿海外向型農業示範區,示範區位於市區東部60公里處的黃海之濱。示範區規劃總面積為150萬畝,建有十個產業基地和一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十個產業基地為:大棚西瓜、設施蔬菜、大棚青椒、甜葉菊、“三韭”、高塗養殖、森林觀光、胡蘿蔔、馬鈴薯、畜禽養殖。加工集中區位於弶港鎮,面積為60平方公里,有四個特色工業園:綠色農產品加工園、海產品加工園、畜產品加工園、風光漁觀光產業園。目前園內企業達38家,中糧肉食集團、神華集團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等先後入駐。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一片廣袤荒涼的灘塗上,建起了一座廠房樓房林立、道路、電力、通訊等配套設施齊全、充滿現代氣息的產業園和“海上新城”。

全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

2015年7月,《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規劃》)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進行了批復。根據《規劃》,江蘇省將結合全省城鎮空間發展態勢,引導中心城市差別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城市,對部分具有一體化發展態勢的城市組群進行整體功能引導。江蘇對13個直轄市和8個縣、縣級市進行了發展定位,這就是省政府“13+8”中心城市(組群)規劃。

東台的發展定位: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沿海城市軸(鹽城和南通之間)的次級中心。功能引導:堅持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產業載體,以市場為導向,經先進技術和制度創新為支撐,優化調整產業佈局,通過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帶動沿海城市軸中南部地區發展。

《規劃》提出,江蘇堅持“協調推進城鎮化、區域發展差異化、建設模式集約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構建“一帶二軸,三圈一極”(即沿江城市帶、沿海城鎮軸、沿東隴海城鎮軸與南京、徐州、蘇錫常三個都市圈,淮安增長極)城鎮化空間格局,遠期形成“帶軸集聚、腹地開敞”的區域空間格局,構建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生態良好、設施完善、城鄉協調的城鎮體系。

而咱東台所處的沿海城鎮軸將建設成為以中心城市為主體,以推動新型工業化為重點,實現快速發展的新興城鎮化地區!

全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

2016年5月11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包含26個城市(上海1個、江蘇9個、浙江8個、安徽8個), 6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在《規劃》中,東台成為蘇北唯一一家入圍的縣級市,被定位為城區常住人口20萬至50萬人的Ⅰ型小城市。

近年來,東台緊扣省21個中心城市(組群)的發展定位,堅持大手筆規劃、大規模投入、大力度建設,城鄉面貌和品位顯著提升,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持續增強,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城市規劃區從45平方公里擴大到128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從28平方公里擴大到3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45.1%提高到57.8%。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規劃》中明確,到2030年,長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資源的樞紐作用更加凸顯,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群。東台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北翼城市大有可為,將進一步完善提高城市發展定位,抓住鹽通蘇嘉高鐵開工建設,與上海實現同城效應的機遇,分類承接上海優質資源,主動參與建設沿海沿江戰略性產業帶,著力創建沿海現代產業集聚區,加快打造沿海中心城市;放大生態優勢,整合旅遊資源,積極打造上海旅遊休閒“後花園”;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品牌建設,變提供初級品到提供淨菜、精深加工農產品和農業休閒服務,努力建成上海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到2030年該市將實現基本現代化,總人口達1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1.2萬人,城鎮化率為76%,GDP達3000億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