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深人士支招!五大方法帶領昆明葉菜種植戶走出“跟風種植困境”

9月10日晚上, 【國資雲農大課堂】第四次嘉賓分享開課了!

課程進行一個小時, 擁有豐富的葉菜種植和銷售經驗的嘉賓楊紅星先生給大家分享了許多經驗, 以及他自己的看法, 菜農們感同身受, 在評論區互動點贊。

對於昆明蔬菜種植戶面臨的“跟風種植、賠本出售”等困境, 他為大家支了幾招。

他說了些啥?接著往下看吧!

國資雲農大課堂第四期邀請嘉賓 楊紅星

注:以下課程內容非楊紅星先生原話, 對本期直播課感興趣的朋友, 下拉到文章尾部,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可以收聽。

我是土生土長的呈貢人, 1999年到2006年自主經營蔬菜批發, 主要批發到廣州、鄭州。 2007年又和幾個朋友一塊兒租地種植葉菜。 2010年和朋友一起搭夥發成都廣州的蔬菜, 因為資金周轉、母親身體不好等客觀原因, 2014年放棄經營。 2014年我加入了一個生鮮蔬菜電商公司, 主要負責生鮮採購和物流配送這兩部分。

多年來我一直是在做蔬菜種植和外銷有關的工作, 所以在這方面經驗算豐富。

第一部分:昆明種植葉菜的黃金年代

呈貢、官渡是昆明早期的種植老區, 發展到現在, 晉寧、嵩明、彝良、東川也加入了種植行列。

從1999年到2006年, 是昆明蔬菜種植最黃金的幾年,

那幾年昆明蔬菜深受省外消費者歡迎。 那時對於外銷蔬菜, 種植戶都非常重視, 包括土壤情況關注度、肥料用量、農藥用量都不和現在一樣。 可以這樣說, 昆明的蔬菜只要能往外走, 都是百分之百暢銷。 因此蔬菜種植戶也賺得盆滿缽滿。

在1999年之前, 全國範圍內比昆明做的早的是北京、廣東和海南這三個地方。

當年呈貢、官渡作為昆明市的蔬菜供給區, 都是一些老品種蔬菜, 老黃瓜、大蓮花白、番茄等, 種植的都是一些只求產量和個頭大的。

省外客商看到雲南的菜品質好, 加上雲南貨講公斤和外省其他地方論市斤的差異, 大量客戶商來到昆明收購蔬菜。

隨著外來客戶越來越多, 而每個客商的需求又不同, 呈貢、官渡、嵩明開始種植不同的種類。

時間一長, 種菜的人逐漸摸清了哪些外銷蔬菜品種受歡迎, 哪些蔬菜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熟、而且產量大能賺到錢。

種植戶能夠摸清門路, 外銷客商來雲南, 也清楚哪個季節哪些蔬菜適合往外走, 有針對性的收購, 然後客商就把這種品種引進到昆明來。

第二部分:昆明葉菜種植“命運轉捩點”

外來客商引進新品種, 這些品種的需求量也大, 所以前一年價高, 菜農開始跟風種植。 供不應求, 為了縮短種植週期和成熟時間, 就採用高肥高藥。 上海青、義大利就是例子。

在強肥料的前提下, 確實也收到了時間縮短, 產量提高的成效。 但是也形成了一個問題:供過於求。

不管種植上海青或者義大利都還是需要一個成熟的過程,

而採購商的出價又由市場來決定。 成熟和採購這兩個時間點並不能完全契合, 因此銷售市場只要一落價, 採購市場立馬跟著落, 即便價格低於成本, 供過於求又形成滯銷局面, 不可能讓菜白白爛在地裡, “不賣不行”。

第三部分:如何走出“困境”?

跟風種植一直是普遍情況, 如何規避這個風險呢?必須要政府、企業、種植戶來相互配合。

總體來說是種植和生產環境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主要是在三個方面做出調整。 在種植上更精細化, 公司+農戶性質, 昆明本地外銷蔬菜能否在生產環節上精加工、深加工做的更好。 讓種植情況更好, 提升銷售情況。

●改變合作模式

如何把種植市場規範統一, 避免大量種植, 供過去求的局面。在我看來,可以以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會相對好一些,儘量規避這個問題。三方聯合,互利共贏。

由政府來牽頭規劃種植地區,公司根據訂單提供需求量,農戶加入並確保品質關。例如某個地方適合種植某樣農產品,就把這一款農產品種精,以公司牽頭,農戶加入的模式,在有計劃有訂單的前提下種植。

●品種選擇問題

雲南的地理氣候相差很大,各個地方的種植條件也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優勢。

例如嵩明以五大葉菜種植為主。彝良產出的蠶豆、毛豆、西葫蘆的品質也明顯比其他幾個縣好。

嵩明的種植優勢也是在這幾年形成的。2016年以前嵩明大部分以大菜種植為主,當時情況是散戶多,外來客商看到了嵩明的絕佳地理位置和氣候優越等因素,才開始種植葉菜。政府對農業投入也不斷加大,今年上半年嵩明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扶持種植。

因此,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的種植優勢尤為關鍵。

●嚴格把控品質關、樹立誠信形象

關於種植哪種品類的產品,也可和其他客商溝通需求量。再來選擇種植面積等,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規避因供需不平衡產生的風險。

關鍵的一點是,需要保持產品品質,樹立誠信形象。

●改善種植方法

五大葉菜的種植時間短和產量也大,按理來說應該是但大家沒有想到,這些是有很大的風險,雲南種植面積大、種植時間短,如何把控好?分析現在現有條件,例如氣候、地理、交通、水利條件、市場等分析,再和客商溝通,採納意見。可以避開五大葉菜,有意向性的種植,例如荷蘭豆、西芹等。風險比盲目跟風種植小很多。

●銷售模式選擇

如何把銷售市場品牌打響?可以考慮把昆明的種植戶聯合起來,打造一個“昆明菜”品牌,以統一的品質、統一的價格、統一的標準到市場上競爭,減少市場因素的干擾。

責任編輯:李德琳

供過去求的局面。在我看來,可以以公司+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會相對好一些,儘量規避這個問題。三方聯合,互利共贏。

由政府來牽頭規劃種植地區,公司根據訂單提供需求量,農戶加入並確保品質關。例如某個地方適合種植某樣農產品,就把這一款農產品種精,以公司牽頭,農戶加入的模式,在有計劃有訂單的前提下種植。

●品種選擇問題

雲南的地理氣候相差很大,各個地方的種植條件也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優勢。

例如嵩明以五大葉菜種植為主。彝良產出的蠶豆、毛豆、西葫蘆的品質也明顯比其他幾個縣好。

嵩明的種植優勢也是在這幾年形成的。2016年以前嵩明大部分以大菜種植為主,當時情況是散戶多,外來客商看到了嵩明的絕佳地理位置和氣候優越等因素,才開始種植葉菜。政府對農業投入也不斷加大,今年上半年嵩明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扶持種植。

因此,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的種植優勢尤為關鍵。

●嚴格把控品質關、樹立誠信形象

關於種植哪種品類的產品,也可和其他客商溝通需求量。再來選擇種植面積等,這樣可以盡可能的規避因供需不平衡產生的風險。

關鍵的一點是,需要保持產品品質,樹立誠信形象。

●改善種植方法

五大葉菜的種植時間短和產量也大,按理來說應該是但大家沒有想到,這些是有很大的風險,雲南種植面積大、種植時間短,如何把控好?分析現在現有條件,例如氣候、地理、交通、水利條件、市場等分析,再和客商溝通,採納意見。可以避開五大葉菜,有意向性的種植,例如荷蘭豆、西芹等。風險比盲目跟風種植小很多。

●銷售模式選擇

如何把銷售市場品牌打響?可以考慮把昆明的種植戶聯合起來,打造一個“昆明菜”品牌,以統一的品質、統一的價格、統一的標準到市場上競爭,減少市場因素的干擾。

責任編輯:李德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