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助學金評定:這事沒那麼簡單

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嗎?沒有。

都說學校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場所, 但學校裡評定助學金這事, 水性不好的可能要被淹死。

相比獎學金而言, 助學金的評定有更大的貓膩。 畢竟學習成績是白紙黑字擺在明面上的, 成績不夠, 大家的眼睛又不是瞎, 怎麼也不可能淪到你。 助學金就不一樣了, 可操作性太強, 從高中開始, 記憶裡就沒有過一次相對公正的。

助學金的要求一般是, 家庭貧困, 品學兼優, 其實最主要看的就是“家庭貧困”。 可這個標準太模糊, 雖然有所細化, 但是只能阻擋一部分想渾水摸魚的人, 貓膩太多。

關於助學金的評定民憤譁然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 家境很好的同學造假評選。

身邊很多同學應該都抱怨過那些家裡條件可以說是富裕的同學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助學金的事蹟, 有的同學家裡年入百萬竟然還有精准扶貧證, 這就讓很多真正貧困的人不服氣了。

對於那部分真正貧困的同學而言, 各種證明的蓋章足以跑前跑後麻煩家裡了, 但是那部分富裕的同學完全可以憑藉家裡手中握有的資源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所需的各種證明。

更讓這部分真正貧困的同學寒心的是, 這些濫竽充數的同學評定的過程符合正常程式要求, 該有的證件一個不少, 那麼從理論上來說, 只要證明內容“真實”,

評選就是公平合理的。

至於貧困認定組委會人為的審查, 有些人確實剛正不阿, 明辨是非, 但還有一些人可能和那部分富裕的同學關係好, 可能收受禮物, 這些都是無法存在于光明中的陰影。 就算心有怨氣, 又能改變什麼?

舉報是一種途徑, 可大多數人自有考量, 還要在這所學校裡混幾年, 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 沒必要直接撕破臉。

人與人的關係有時候很脆弱, 有時候又不得不鐵, 說到底還是沒有勇氣維權, 做一個鬥爭者。

就不能把補助留給真正有需要的同學嗎?這句話十分理想主義了。

比金錢更有質感的是無需提醒的自覺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可惜那些“偽裝者”並沒有意識到。

至於第二類, 就是對看起來光鮮亮麗同學的偏見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大家對貧困生的印象就是長得平凡普通, 打扮的土裡土氣。 如果穿了一雙耐克鞋, 那就不是貧困生, 貧困生哪裡買得起耐克?

不止其他人, 包括很多貧困生自己, 都衍生出了一種:我窮我有理的邏輯。

毫不客氣的說, 這就是一種強盜邏輯。

以我為例子, 自從我能寫稿掙錢, 就再也沒問家裡要過錢, 這在大家眼裡就變成了我能獨立賺錢我很富裕的表現。

何以見得?我不問家裡要錢不是覺得自己錢夠多, 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 完全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但我家裡按照補助的條件來說, 是真貧困。

那麼問題來了, 我愛打扮自己, 用自己掙的不多的錢打扮自己, 看起來不平凡, 大家就覺得我不貧困,

沒有資格申請助學金。

那麼是不是家裡窮, 自己也不努力, 混吃等死的人才有資格獲得助學金呢?這點亦舒說過:窮是一種心態, 你若一輩子堅持自己是窮人, 擁有大量金錢也救不了你。

這對那些真正靠自己勞動掙錢的同學太不公。 不止如此, 這部分人還會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你:既然你都能自己賺錢了, 為什麼不能把助學金留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呢?

什麼是“真正需要”?我不覺得那些只會哭窮, 只會比慘的同學真正需要。 我反倒覺得, 那些哪怕窮也不放棄努力, 一直在拼的人, 更值得拿到助學金, 這才是對正能量的傳遞。

對於助學金的評定, 存在太多偏見, 柴靜在《看見》裡講:“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 被無知和偏見遮蔽,

被概念化, 被模式化, 這些思維, 就埋在無意識之下。 無意識是如此之深, 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 對自己也熟視無睹。

真正可怕的不是助學金評定的結果, 而是由此而來的, 那些盤踞于人心深處, 時時作祟, 未曾甘休的謬誤與偏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