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信集團張波:資訊化已經過去,數位化剛剛到來

更多深度文章, 請關注雲計算頻道:https://yq.aliyun.com/cloud

“2017年春節, 13萬中信員工即時看到了董事長拜年的直播, 參加了CFO的財神送福活動, 瞭解了集團的業務, 認識了更多新朋友, 還通過平臺上豐富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參加了麥當勞、中信出版、大昌行等優惠活動, 信誠人壽的線上醫生專家問診等特色服務。 而這些都是基於中信雲上的移動社交平臺來實現的。 ”

平臺從立項到上線僅用了1個月, 用戶數從0發展到13萬僅用了5個月。 “快, 是我們2016年的工作總結重要的一項。 ”沒有想到, 已經被互聯網翻來覆去所說的這個字也會被他如此推崇。

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中信集團管理資訊部副總經理張波

2017年2月15日, 中信集團管理資訊部, 時隔2年, 再次採訪張波。 之前他是中信證券資訊技術中心執行總經理, 今天他是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中信集團管理資訊部副總經理,

也是“2016雲棲獎”獲獎人之一。

在他看來:2016年以前中信證券確認“平臺+應用”的模式, 打造了IaaS+PaaS+SaaS的三層架構雲平臺, 作為集團的局部試點為“互聯網+”積累雙模式技術經驗。 而今, 中信集團正在通過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互聯互通的數位化建設, 並通過數位化實現業務轉型, 找到新價值定位, 形成新商業模式。

傳統架構和雲架構的雙模式探索

中信集團歷來重視資訊化。 5年前, 2012年, 作為局部試點的中信證券在架構部署中遇到了四大挑戰:

有限的IT資源和無限的業務需求的矛盾;

局部的業務系統和整體的IT策略的矛盾;

業務短期價值和公司長期戰略發展的矛盾;

IT要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佈局的矛盾。

事實上, 凡是依從業務需求而建的垂直化系統在企業高速發展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這些問題。 而在當時, 2011-2012年, 技術環境中與現在完全不同。

當時金融行業的企業中廣泛使用的都是傳統(以IOE為主)的架構。 但活躍的資本帶來龐大的個性化客戶需求, 傳統架構很難滿足中信證券10年乃至20年發展需求。 而彼時的互聯網企業剛剛開始嘗試很多新的分散式技術, 技術本身反覆運算速度也很快, 但成熟度並不高。 國內的雲計算也剛起步。

是堅持不斷擴充現有系統?還是用“平臺+應用”的分散式架構來滿足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如果是前者, 對架構管理而言, 系統太多必然使得複雜度劇增, 而且需求和供給的矛盾始終存在。

如果是後者, 選擇什麼技術及平臺?張波說:“論證這一點時, 我們還問了自己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對比技術能力和業務方向,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2013年6月的餘額寶, 還有恆生電子的HOMS系統, 對整個金融行業影響很大。 讓我們開始正視雲計算技術模式對市場的威力有多大。 如果說之前傳統架構的思維還占優, 那麼這兩件事件的衝擊之後, 整個行業都在思考:雲技術支援了如此大的交易量, 如此靈活的業務模式, 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用呢?”

從現實來考慮, 中信證券最終做出了選擇:採用IT雙模式, 既有穩態, 也有敏態。 但從長遠來看, 雲架構代表未來大勢, 不能沿著傳統繼續發展下去, 一定要改變技術架構, 用平臺和應用來解決矛盾。

中信證券最終用了3年的時間實現了三層架構雲平臺的搭建:IaaS底層技術採用商業化套件, PaaS基於開源的Cloud Foundry構建的商業版軟體, SaaS層將業務分成客戶、產品、交易、運營、金融資訊和公共基礎設施服務, 並變成Open API SOA化, 在其上構建更多應用。 據悉, 上線3個月時間, 就實現了第一批29個應用的遷移, 而多年下來, 雲架構也成功支援了複雜交易與流程, 滿足嚴格風險控制。

與此同時, 張波也一直密切關注著以阿裡雲為代表的國內雲計算產業和技術的變化。

企業級架構向平臺級架構的演變

時間的指針撥到2016年。 產業互聯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中信集團橫跨5大板塊, 細分56個行業, 擁有聚合各類產業資源和技術的獨特優勢, 有機會將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融合一體, 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做出積極探索。為此,中信集團在2月中專門成立了“互聯網+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整體規劃,明確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建設中信產業雲網,確認中信產業雲網的平臺架構、能力要求,以及集團與子公司的角色和定位等,並在8月底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信雲網有限公司”。

“中信雲平臺的建立,比當初中信證券的試點範圍要大很多,技術決策上更加慎重。”張波如此表示:要在中信集團如此廣泛的產業佈局中,通過中信雲平臺加強關聯,發揮整體優勢,實現業務協同,“我們從集團多個企業中抽調了多批技術專家。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在什麼層次上實現互聯互通?”而參考了雲計算分級標準,中信雲平臺也劃分出“基礎設施、技術平臺、資料資源、業務平臺到業務應用”等層級。

2016年9月-11月,2個月上線企業級全棧私有雲服務

那麼,底層的“基礎設施和平臺方面,是否要自建?”要回答這個問題既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站在2016年看互聯網技術以及雲計算產業發展,與當年成熟度完全不一樣。如果當時是企業範圍內的雲技術架構變革,那麼在今天從集團層面來看,並沒有這套複雜的傳統技術架構的負擔,不需要考慮傳統架構的升級與改造,而是可以直接用新架構來實現。對比下來,自建週期長,資產重,雲計算按需付費,擴展自由等優勢極為明顯,中信雲平臺很容易確認了“不必擁有”的原則。

不容易的是,中信雲平臺提出的服務仲介模式(用仲介的模式將外部IaaS,PaaS和SaaS資源輸出到內部,同時也將集團內部資源仲介給外部)在國內並未找到可以借鑒的案例,是否可持續發展?多雲的複雜結構安全性該如何解決?

張波表示:“我們先邀請了Gartner分析師詳細解讀了Cloud Service Brokage的應用報告,證明了國際上雲服務仲介是成熟且可持續的;而後邀請了多方的雲計算專家、網路專家、安全專家,比如阿裡的多位技術專家都深入參加了對技術方案進行討論和評審,以保證多雲複雜架構可以符合中信集團的資訊安全要求。”

除此以外,中信集團還曾統計出重點子公司中有1200個傳統系統,面對技術體系相對分散的現狀,中信雲平臺還確立了三個原則:

一、做新的,不是升級舊的

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利用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中信雲整合內外部資源,推動互聯網+轉型。不是通過對原有技術平臺的升級改造實現雲計算平臺。因此,採用新模式,做輕資產,專注價值。例如:IaaS、PaaS。

二、做連接,不是替代舊的

傳統資訊技術整合的方式是大集中,其方式是總部統一建設新系統替代舊系統。例如:金融行業核心交易系統的大集線模式。中信雲實施策略是開放共用和互聯互通,提供連接服務和共用服務,舊的系統通過中信雲實現開放共用和互聯互通,新的應用可以直接依託中信雲來開發實現互聯互通。例如:使用者連接器、支付服務。

三、做賦能,不是拋棄舊的

產業互聯網的架構策略是提供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科技供給,助推經營網路化、管控智慧化、產業生態化。通過中信雲平臺將新科技、新資源和新能力提供給傳統業務,助推傳統業務實現互聯網+轉型,而不是拋棄舊業務和舊系統。

解決了這些問題,經過選型與評估,中信集團選擇了阿裡雲作為中信產業雲網的首批入駐服務提供者之一。而阿裡云云伺服器ECS、雲資料庫RDS、雲資料庫Redis、物件存儲OSS、訊息佇列MQ、容器服務Docker、安全等產品與無縫連接、可彈性擴展升級的金融級混合雲部署方案,不僅為中信雲平臺輸出了技術支援與計算資源,還為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提供了技術動力。

張波笑著對雲棲社區說:“我們非常看重阿裡雲在IaaS和PaaS的先進性以及平臺服務的擴展性。比如阿裡雲Docker服務,還未正式推出,我們就已經應用起來了。通力合作下,最終中信雲平臺只用了3個月就上線了,這應該是業內最快速度。為此,8月我們和阿裡雲一起特別召開了互聯網+轉型戰略發佈會,宣佈中信雲平臺上線。隨後半年時間,集團總部利用中信雲平臺開發了幾十個集團級應用,同時有幾十家子公司利用中信雲開發了豐富的管道、生產和管理類應用,比如各級負責人都可以通過‘高管看板’即時看到公文、日程、經營報告、財務報告,甚至還有客戶動態,市場動態,外部評價資訊等;開發的中信頭條、黨建平臺、i協同等系列應用,也大幅提升了資訊傳播和工作效率;還有覆蓋13萬中信人的移動社交平臺上線,也在今年春節中較好地承載了將‘中信人連起來’的目標。就些都是新技術賦能很好的體現。”

資訊化已經過去,數位化剛剛到來

2017年已經到來。站在中信雲平臺上,想像大有不同。

“中信雲平臺與中信重工在物聯網+人工智慧方面的探索,正在討論使用阿裡雲等合作夥伴的物聯網套件和服務在重型機械設備上安裝感測器進行資料獲取,傳輸存儲到大資料平臺,並通過資料分析與挖掘實現製造+服務的新的業務目標,如對設備的預測維護,備品備件管理,能耗管理等,從而將裝備製造變成了更為開放的智慧製造+綜合服務。”

“與阿裡集團菜鳥網路一起探討過倉儲物流和金融服務的結合,通過倉儲管理,提升倉單信用進而發掘金融服務的機會。其中自然也有倉庫中的感測器,也有物流過程中的感測器,還有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過程中的信用問題。”

中信雲平臺架構圖

張波將這個階段稱之為數位化階段。他對雲棲社區說:“盤點中信集團資訊化建設,我認為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階段:資訊化階段和數位化階段,資訊化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企業內部流程資訊化,提升管理效率,例如:CRM、ERP、HR、財務、協同,資訊化的高級階段也強調企業間的協作,但這種協作是更多是點對點的連接。數位化轉型就是互聯網+轉型,數位化階段更多強調的是節點的關聯和協作關係,企業、組織、人、物都是可以數位化定義的節點,每個數位化節點都可程式設計可定義,節點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從而改變關聯和協作關係,形成新的生態模式。數位化階段的企業將通過數位化實現業務轉型,找到企業在新業態中的價值定位,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二者的分水嶺是雲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雲計算使得計算能力大幅提升,開發者可以很容易獲取和利用計算資源,開發豐富多彩的應用。從而推動大資料、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等技術應用。”

未來,中信雲團隊計畫將完成“產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建設”、“提高大資料處理和供給能力”、“經營服務數位化、線上化”、“產業生態化試點”、“啟動集團雙創工作”等五大戰役,推動產業互聯網專案落地實施。

作為“2016雲棲獎”獲獎人,談到到對團隊成長的建議時,張波很謙遜:“我們在不斷向互聯網、更多行業學習實踐經驗,比如每天站立會,敏捷管理內部流程,規模後安全體系加固,申請的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體系國際認證等。現在團隊氣氛活躍,從原來領導要求做什麼到現在開放給大家想做什麼,主動性掌握在手中,開心且成就感更強。我們借調的子公司的技術同學曾問我,‘這麼重要的事情直接就交給我了?我能當這個項目經理嗎?’我的回答從來都是當然可以。打造有利於團隊成長的環境,給予團隊發揮價值的空間,讓我們的團隊值得信任和尊敬,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在他看來:“‘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數位化階段,所有企業都將重新在新的大價值網路中尋找定位,我相信以互聯網創業的心態,全力以赴,技術一定會更好地在業務中發揮價值,空間也將大不相同。”

寫在最後:

在3月29日的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雲棲聯盟和第一財經聯合發佈2016雲棲獎名單,評選出九大“新技術時代影響中國的決策者”。九位獲獎者如何將雲計算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的深層變革?為此,我們分別採訪了他們,希望展示出深耕DT時代的豐富圖景。

【深度】2020年業務峰值提前3年出現,中國郵政上雲實戰經驗談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0

【深度】中信集團張波:資訊化已經過去,數位化剛剛到來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1

【深度】一條已經堅持了10年原則,是否能適應波司登“新零售”征程?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2

【深度】小矽片與大資料的結合——協鑫光伏的新製造之路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11

【深度】特步CIO唐坤軍:特步上雲,最難的地方是組織流程的調整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7

【深度】餓了麼四次技術進化的曲折路,記訪談張雪峰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4

【深度】金鑫:基因應用現狀解析及華大基因的資料平臺架構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1

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做出積極探索。為此,中信集團在2月中專門成立了“互聯網+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整體規劃,明確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建設中信產業雲網,確認中信產業雲網的平臺架構、能力要求,以及集團與子公司的角色和定位等,並在8月底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信雲網有限公司”。

“中信雲平臺的建立,比當初中信證券的試點範圍要大很多,技術決策上更加慎重。”張波如此表示:要在中信集團如此廣泛的產業佈局中,通過中信雲平臺加強關聯,發揮整體優勢,實現業務協同,“我們從集團多個企業中抽調了多批技術專家。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在什麼層次上實現互聯互通?”而參考了雲計算分級標準,中信雲平臺也劃分出“基礎設施、技術平臺、資料資源、業務平臺到業務應用”等層級。

2016年9月-11月,2個月上線企業級全棧私有雲服務

那麼,底層的“基礎設施和平臺方面,是否要自建?”要回答這個問題既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站在2016年看互聯網技術以及雲計算產業發展,與當年成熟度完全不一樣。如果當時是企業範圍內的雲技術架構變革,那麼在今天從集團層面來看,並沒有這套複雜的傳統技術架構的負擔,不需要考慮傳統架構的升級與改造,而是可以直接用新架構來實現。對比下來,自建週期長,資產重,雲計算按需付費,擴展自由等優勢極為明顯,中信雲平臺很容易確認了“不必擁有”的原則。

不容易的是,中信雲平臺提出的服務仲介模式(用仲介的模式將外部IaaS,PaaS和SaaS資源輸出到內部,同時也將集團內部資源仲介給外部)在國內並未找到可以借鑒的案例,是否可持續發展?多雲的複雜結構安全性該如何解決?

張波表示:“我們先邀請了Gartner分析師詳細解讀了Cloud Service Brokage的應用報告,證明了國際上雲服務仲介是成熟且可持續的;而後邀請了多方的雲計算專家、網路專家、安全專家,比如阿裡的多位技術專家都深入參加了對技術方案進行討論和評審,以保證多雲複雜架構可以符合中信集團的資訊安全要求。”

除此以外,中信集團還曾統計出重點子公司中有1200個傳統系統,面對技術體系相對分散的現狀,中信雲平臺還確立了三個原則:

一、做新的,不是升級舊的

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利用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中信雲整合內外部資源,推動互聯網+轉型。不是通過對原有技術平臺的升級改造實現雲計算平臺。因此,採用新模式,做輕資產,專注價值。例如:IaaS、PaaS。

二、做連接,不是替代舊的

傳統資訊技術整合的方式是大集中,其方式是總部統一建設新系統替代舊系統。例如:金融行業核心交易系統的大集線模式。中信雲實施策略是開放共用和互聯互通,提供連接服務和共用服務,舊的系統通過中信雲實現開放共用和互聯互通,新的應用可以直接依託中信雲來開發實現互聯互通。例如:使用者連接器、支付服務。

三、做賦能,不是拋棄舊的

產業互聯網的架構策略是提供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科技供給,助推經營網路化、管控智慧化、產業生態化。通過中信雲平臺將新科技、新資源和新能力提供給傳統業務,助推傳統業務實現互聯網+轉型,而不是拋棄舊業務和舊系統。

解決了這些問題,經過選型與評估,中信集團選擇了阿裡雲作為中信產業雲網的首批入駐服務提供者之一。而阿裡云云伺服器ECS、雲資料庫RDS、雲資料庫Redis、物件存儲OSS、訊息佇列MQ、容器服務Docker、安全等產品與無縫連接、可彈性擴展升級的金融級混合雲部署方案,不僅為中信雲平臺輸出了技術支援與計算資源,還為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提供了技術動力。

張波笑著對雲棲社區說:“我們非常看重阿裡雲在IaaS和PaaS的先進性以及平臺服務的擴展性。比如阿裡雲Docker服務,還未正式推出,我們就已經應用起來了。通力合作下,最終中信雲平臺只用了3個月就上線了,這應該是業內最快速度。為此,8月我們和阿裡雲一起特別召開了互聯網+轉型戰略發佈會,宣佈中信雲平臺上線。隨後半年時間,集團總部利用中信雲平臺開發了幾十個集團級應用,同時有幾十家子公司利用中信雲開發了豐富的管道、生產和管理類應用,比如各級負責人都可以通過‘高管看板’即時看到公文、日程、經營報告、財務報告,甚至還有客戶動態,市場動態,外部評價資訊等;開發的中信頭條、黨建平臺、i協同等系列應用,也大幅提升了資訊傳播和工作效率;還有覆蓋13萬中信人的移動社交平臺上線,也在今年春節中較好地承載了將‘中信人連起來’的目標。就些都是新技術賦能很好的體現。”

資訊化已經過去,數位化剛剛到來

2017年已經到來。站在中信雲平臺上,想像大有不同。

“中信雲平臺與中信重工在物聯網+人工智慧方面的探索,正在討論使用阿裡雲等合作夥伴的物聯網套件和服務在重型機械設備上安裝感測器進行資料獲取,傳輸存儲到大資料平臺,並通過資料分析與挖掘實現製造+服務的新的業務目標,如對設備的預測維護,備品備件管理,能耗管理等,從而將裝備製造變成了更為開放的智慧製造+綜合服務。”

“與阿裡集團菜鳥網路一起探討過倉儲物流和金融服務的結合,通過倉儲管理,提升倉單信用進而發掘金融服務的機會。其中自然也有倉庫中的感測器,也有物流過程中的感測器,還有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過程中的信用問題。”

中信雲平臺架構圖

張波將這個階段稱之為數位化階段。他對雲棲社區說:“盤點中信集團資訊化建設,我認為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階段:資訊化階段和數位化階段,資訊化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企業內部流程資訊化,提升管理效率,例如:CRM、ERP、HR、財務、協同,資訊化的高級階段也強調企業間的協作,但這種協作是更多是點對點的連接。數位化轉型就是互聯網+轉型,數位化階段更多強調的是節點的關聯和協作關係,企業、組織、人、物都是可以數位化定義的節點,每個數位化節點都可程式設計可定義,節點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從而改變關聯和協作關係,形成新的生態模式。數位化階段的企業將通過數位化實現業務轉型,找到企業在新業態中的價值定位,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二者的分水嶺是雲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雲計算使得計算能力大幅提升,開發者可以很容易獲取和利用計算資源,開發豐富多彩的應用。從而推動大資料、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等技術應用。”

未來,中信雲團隊計畫將完成“產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建設”、“提高大資料處理和供給能力”、“經營服務數位化、線上化”、“產業生態化試點”、“啟動集團雙創工作”等五大戰役,推動產業互聯網專案落地實施。

作為“2016雲棲獎”獲獎人,談到到對團隊成長的建議時,張波很謙遜:“我們在不斷向互聯網、更多行業學習實踐經驗,比如每天站立會,敏捷管理內部流程,規模後安全體系加固,申請的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體系國際認證等。現在團隊氣氛活躍,從原來領導要求做什麼到現在開放給大家想做什麼,主動性掌握在手中,開心且成就感更強。我們借調的子公司的技術同學曾問我,‘這麼重要的事情直接就交給我了?我能當這個項目經理嗎?’我的回答從來都是當然可以。打造有利於團隊成長的環境,給予團隊發揮價值的空間,讓我們的團隊值得信任和尊敬,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在他看來:“‘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數位化階段,所有企業都將重新在新的大價值網路中尋找定位,我相信以互聯網創業的心態,全力以赴,技術一定會更好地在業務中發揮價值,空間也將大不相同。”

寫在最後:

在3月29日的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雲棲聯盟和第一財經聯合發佈2016雲棲獎名單,評選出九大“新技術時代影響中國的決策者”。九位獲獎者如何將雲計算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的深層變革?為此,我們分別採訪了他們,希望展示出深耕DT時代的豐富圖景。

【深度】2020年業務峰值提前3年出現,中國郵政上雲實戰經驗談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0

【深度】中信集團張波:資訊化已經過去,數位化剛剛到來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1

【深度】一條已經堅持了10年原則,是否能適應波司登“新零售”征程?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2

【深度】小矽片與大資料的結合——協鑫光伏的新製造之路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11

【深度】特步CIO唐坤軍:特步上雲,最難的地方是組織流程的調整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7

【深度】餓了麼四次技術進化的曲折路,記訪談張雪峰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4

【深度】金鑫:基因應用現狀解析及華大基因的資料平臺架構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