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夫婦報500元旅行團卻被坑40萬,原因竟是……

一直都知道騙子很會忽悠老年人買保健品。

今天才知道, 他們還有升級版——誆老人投資買房!

被騙者鄧女士, 長沙人, 今年59歲, 和老伴住在一起。

子女們平時工作都比較忙, 只有週末才能偶爾去看看他們。

3月15日, 鄧女士在五一路逛街時收到一張傳單, 宣稱是專門服務於老年人的看房旅行團。

“只需500元, 兩個人就可以在威海乳山遊玩四天, 餐飲、住宿和來回交通費全都包含在內。 ”鄧女士當即報了名。

3月17日, 鄧女士與老伴跟著旅行團到了威海, 遊玩倒是沒什麼專案, 第二天, 鄧女士就被拉去看房了。

以“優惠價”定下一套海景房

“我們吃的住的地方都挺好, 賣房子的那些人對我們也很客氣。 ”鄧女士回憶, 當時她表示自家沒有人要在威海工作置業。

置業人員對她說, 自己不住沒關係, 因為“翰林名苑”樓盤毗鄰旅遊度假區和大學區域, “租出去會很方便”。

而且, 該房屋本來標價12800元一平方米,

但置業人員將她拉到一邊, 私下告訴她, “這個房子我11000元(一平方米)賣給你, 你不要告訴別人了。 ”之後, 兩人還簽訂了“保密協議”。

鄧女士稱, 自己當時看的是一套71平方米的海景房, 總價值70多萬元。 置業人員還建議她, 可以先將房子“反租”給他們四年, 每月可獲得約3000元的租金。 合計下來, 除掉租金, 鄧女士只需付50多萬元的房款。

隨後, 置業人員和鄧女士商定, 如果需要定下那套房子, 需先付50000元的定金。 鄧女士說, 自己和老伴身上當時只剩下23000元, 鄧女士便考慮放棄購買。 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 可以先幫忙墊付27000元。

就這樣, 鄧女士夫婦定下了一套海景房。

資料圖

子女稱房子只要4000多元/平米

鄧女士回憶, 旅行團共有30多個老年人, 最後成交四套房。

交完定金之後, 工作人員對她可謂是“寸步不離”, 還經常有事沒事往她入住的酒店房間送水果, 噓寒問暖。 “後來才反應過來, 他們可能是防止我們跟當地人接觸。 ”

鄧女士的女婿譚先生介紹, 3月20日, 岳父和岳母回到家, “她下車時特別興奮,

大喊著‘以後我孫子要去山東讀大學啦’”。

得知老人出去旅遊就買了套房子, 譚先生等人大吃一驚, 便開始在網上搜索房子真正的價格。

譚先生說, 他們聯繫了多家房產仲介, 得到的結果是, “翰林名苑”樓盤的價格是4000多元一平方米。

“我們在房天下、安居客上查詢發現, 同地段的其他社區, 有的房子價格只要2000元左右, 就算這裡服務、房子品質各方面都好點, 四五千也就封頂了, 絕不至於11000元。 ”

譚先生告訴記者, 他們認識的一個人也在“翰林名苑”買了房, 對方只花了40多萬元, 就買了套80平方米的房子。

瞭解差價後, 鄧女士覺得自己上當了, 買下比實價貴了幾十萬的房子, 還沒法立即入住。

3月22日上午, 置業人員再次打電話催她交齊房款,

並歸還工作人員幫她墊付的27000元時, 鄧女士表示, “差價太大了, 我要求退定金”。 但是遭到對方拒絕。

開發商回應:退還定金幾乎不可能

3月22日下午, 記者和譚先生一起來到金鼎房產公司位於長沙的辦事處。 譚先生以價格虛高為由, 要求開發商退還鄧女士交的定金。

辦事處張姓負責人表示, 由於鄧女士購買的是精裝修“反租房”, 扣掉租金後的房價只有8580元一平方米, 並且工作人員之後又給降了1000元。 “這個價格絕無僅有, 怎麼可能貴?”

當譚先生提出有人買了該樓盤的住房, 每平方米的價格不到5000元時, 該負責人稱, 對方購買的可能不是稀有的“反租戶型”。

之後, 記者詢問, “翰林名苑”樓盤一平方米11000元的價格是否經過乳山當地物價局核價?該負責人表示, “附近還有兩萬多的呢”。

對於譚先生提出的退還定金的要求,該負責人最後表示,“這幾乎不可能,我們這邊幫鄧女士墊付的定金也受了損失”。

律師觀點:房屋售價不能高於申報價格

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律師表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對取得預售許可或者辦理現房銷售備案的房地產開發專案,商品房經營者要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並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實際上不僅要求開發商對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實行一套一標,而且不能超過其申報價格進行銷售。

本案開發商的行為,如果有嚴重高於申報價銷售或者沒有明碼標價一套一標的行為,則開發商的行為是違法的。

購房老人如果認為開發商的行為構成價格欺詐,可以保留相關證據向當地物價部門舉報,並可要求解除合同返還定金及損失。

2016年5月,北京致誠公益團隊接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齡辦的委託,開展老年維權服務專案。

據北京晚報報導的資料指出,截止到目前為止,團隊10個月已接待60歲以上老年人諮詢2477件,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申請106件,其中已經進入司法程式的案件88件。

其中,老年人在消費時權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占10%以上。

注意!欺騙老年人還有這些陷阱!

案件一:免費講座釣魚,“教授”坐診忽悠

據北京晚報報導,年過七旬的李阿姨夫婦,都有很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長期靠藥物維持,但病情沒有好轉。

一次,她接到一張寫著有關治療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治療功效藥的宣傳單後,打通了諮詢電話,被邀請前往一個免費健康知識講座,講座的專家號稱是某醫院的外科主任王教授。

聽完講座後,王教授又為她進行了免費的健康檢查,但王教授說李阿姨的身體情況不樂觀,如果不及時服用該特效藥 ,很有可能突發腦血管疾病死亡。

心裡開始打顫的李阿姨當場購買了價值一萬元的保健品。

事後相關銷售人員來送貨,但是並沒有發票,再後來發票不僅沒寄來,連人也聯繫不上了。

李阿姨想起了講座裡的教授,與他取得了聯繫。王教授稱可以幫助協調退貨,此後便一直推託,最後不再接聽李阿姨的電話。

李阿姨只好委託律師幫忙,經查證,李阿姨所購買的“全動力膠囊”為虛假的保健品。

“藥廠是在利用已取得生產資質保健品的批准文號,套用在了未取得批准文號的保健品上,並違規向消費者出售。”

最終經過法院調解,由王教授退還李阿姨貨款一萬元,並額外支付李阿姨一萬二千元的賠償金。

案件二:藏寶閣內學收藏投資,300余老人被騙900萬

2016年7月,60歲的劉大爺在淄博人民公園鍛煉身體時,接到一張傳單,上面說可以去某公司領小禮品。閑來無事,劉大爺就跟著業務員去了。

到了這家公司,業務員領他去聽課。劉大爺開始瞭解到,這家公司是賣郵票、字畫、連號外幣等藏品的。

聽完課後,劉大爺領著禮品回家了。此後,他經常接到業務員的電話,在業務員的鼓動下,讓他投資買藏品,劉大爺心動了,陸續花10余萬元購買藏品,放在藏寶閣商貿有限公司代為保管。

2016年9月和10月,劉大爺分別按時領到了1000餘元的增值費用,當時他還覺得自己這筆投資挺划算,可沒想到,11月再去時,公司已經人去樓空了,業務員的電話也無法接通。

民警調查後發現,掉入藏品詐騙陷阱的老人不在少數,初步統計,被騙的老人超過300人,涉案900余萬元。

詐騙團夥銷售的郵票只是普通郵票,字畫都是贗品,所謂的連號外幣也只是價值很低的秘魯幣等。將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包裝後,高價賣給老年人。

其間,拿出一部分錢作為增值費發放,等斂財到一定數額,就攜錢跑路,人間蒸發。

最終民警抽絲剝繭,端掉了這個披著賣藏品的外衣、專門詐騙老年人的團夥,將23名成員全部抓捕歸案。

這些年,老人被詐騙的新聞層出不窮。

行騙手段也非常多類型,賣虛假保健品的、誆投資書畫字畫的、免費旅遊實際忽悠購物的。

網頁截圖

受害老人基本都是聽信了騙子的“高回報”、“有療效”、“又免費又好”的謊言,且未與他人或子女溝通,導致踏進了騙子的層層圈套裡。

這些被報導的事件基本還能得到解決,受害人的利益還能挽回。但肯定也還有些詐騙集團成漏網之魚,或者已經受騙但無法挽回損失的受害人。

氣憤歸氣憤,日常生活裡,還是需要子女和老人時刻保持警惕,要做好防騙工作。

防騙原則

民警提醒,在高額收益面前,一定要做到“三不一多”。

1. 不輕信,不輕信陌生人和陌生短信、陌生廣告;

2. 不洩露,不洩露自己及家庭的隱私如銀行卡密碼、人員情況、聯繫方式等;

3. 不轉帳,不隨意轉帳,特別是陌生帳戶,轉帳前一定要打電話確認;

4. 多諮詢,多向子女、親友、公安機關諮詢,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導致自身利益受損。

5. 此外,子女要多關愛老人,日常生活中,應該多與老人溝通。瞭解老人近況並向其講解防騙知識,才能更有效的避免出現上當受騙的情形。

轉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能避開詐騙陷阱!

更多

“附近還有兩萬多的呢”。

對於譚先生提出的退還定金的要求,該負責人最後表示,“這幾乎不可能,我們這邊幫鄧女士墊付的定金也受了損失”。

律師觀點:房屋售價不能高於申報價格

湖南睿邦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劉明律師表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對取得預售許可或者辦理現房銷售備案的房地產開發專案,商品房經營者要在規定時間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並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

實際上不僅要求開發商對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實行一套一標,而且不能超過其申報價格進行銷售。

本案開發商的行為,如果有嚴重高於申報價銷售或者沒有明碼標價一套一標的行為,則開發商的行為是違法的。

購房老人如果認為開發商的行為構成價格欺詐,可以保留相關證據向當地物價部門舉報,並可要求解除合同返還定金及損失。

2016年5月,北京致誠公益團隊接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齡辦的委託,開展老年維權服務專案。

據北京晚報報導的資料指出,截止到目前為止,團隊10個月已接待60歲以上老年人諮詢2477件,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申請106件,其中已經進入司法程式的案件88件。

其中,老年人在消費時權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占10%以上。

注意!欺騙老年人還有這些陷阱!

案件一:免費講座釣魚,“教授”坐診忽悠

據北京晚報報導,年過七旬的李阿姨夫婦,都有很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長期靠藥物維持,但病情沒有好轉。

一次,她接到一張寫著有關治療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有特殊治療功效藥的宣傳單後,打通了諮詢電話,被邀請前往一個免費健康知識講座,講座的專家號稱是某醫院的外科主任王教授。

聽完講座後,王教授又為她進行了免費的健康檢查,但王教授說李阿姨的身體情況不樂觀,如果不及時服用該特效藥 ,很有可能突發腦血管疾病死亡。

心裡開始打顫的李阿姨當場購買了價值一萬元的保健品。

事後相關銷售人員來送貨,但是並沒有發票,再後來發票不僅沒寄來,連人也聯繫不上了。

李阿姨想起了講座裡的教授,與他取得了聯繫。王教授稱可以幫助協調退貨,此後便一直推託,最後不再接聽李阿姨的電話。

李阿姨只好委託律師幫忙,經查證,李阿姨所購買的“全動力膠囊”為虛假的保健品。

“藥廠是在利用已取得生產資質保健品的批准文號,套用在了未取得批准文號的保健品上,並違規向消費者出售。”

最終經過法院調解,由王教授退還李阿姨貨款一萬元,並額外支付李阿姨一萬二千元的賠償金。

案件二:藏寶閣內學收藏投資,300余老人被騙900萬

2016年7月,60歲的劉大爺在淄博人民公園鍛煉身體時,接到一張傳單,上面說可以去某公司領小禮品。閑來無事,劉大爺就跟著業務員去了。

到了這家公司,業務員領他去聽課。劉大爺開始瞭解到,這家公司是賣郵票、字畫、連號外幣等藏品的。

聽完課後,劉大爺領著禮品回家了。此後,他經常接到業務員的電話,在業務員的鼓動下,讓他投資買藏品,劉大爺心動了,陸續花10余萬元購買藏品,放在藏寶閣商貿有限公司代為保管。

2016年9月和10月,劉大爺分別按時領到了1000餘元的增值費用,當時他還覺得自己這筆投資挺划算,可沒想到,11月再去時,公司已經人去樓空了,業務員的電話也無法接通。

民警調查後發現,掉入藏品詐騙陷阱的老人不在少數,初步統計,被騙的老人超過300人,涉案900余萬元。

詐騙團夥銷售的郵票只是普通郵票,字畫都是贗品,所謂的連號外幣也只是價值很低的秘魯幣等。將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包裝後,高價賣給老年人。

其間,拿出一部分錢作為增值費發放,等斂財到一定數額,就攜錢跑路,人間蒸發。

最終民警抽絲剝繭,端掉了這個披著賣藏品的外衣、專門詐騙老年人的團夥,將23名成員全部抓捕歸案。

這些年,老人被詐騙的新聞層出不窮。

行騙手段也非常多類型,賣虛假保健品的、誆投資書畫字畫的、免費旅遊實際忽悠購物的。

網頁截圖

受害老人基本都是聽信了騙子的“高回報”、“有療效”、“又免費又好”的謊言,且未與他人或子女溝通,導致踏進了騙子的層層圈套裡。

這些被報導的事件基本還能得到解決,受害人的利益還能挽回。但肯定也還有些詐騙集團成漏網之魚,或者已經受騙但無法挽回損失的受害人。

氣憤歸氣憤,日常生活裡,還是需要子女和老人時刻保持警惕,要做好防騙工作。

防騙原則

民警提醒,在高額收益面前,一定要做到“三不一多”。

1. 不輕信,不輕信陌生人和陌生短信、陌生廣告;

2. 不洩露,不洩露自己及家庭的隱私如銀行卡密碼、人員情況、聯繫方式等;

3. 不轉帳,不隨意轉帳,特別是陌生帳戶,轉帳前一定要打電話確認;

4. 多諮詢,多向子女、親友、公安機關諮詢,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導致自身利益受損。

5. 此外,子女要多關愛老人,日常生活中,應該多與老人溝通。瞭解老人近況並向其講解防騙知識,才能更有效的避免出現上當受騙的情形。

轉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能避開詐騙陷阱!

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