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獨游推薦」《奇異人生:暴風前夕》:一次早已定局的開始

關注“indienova”, 挖掘獨立遊戲的更多樂趣

1

說說《奇異人生》

《奇異人生(Life is Strange)》一直都是一款我不願意玩第二遍的遊戲。

不是因為遊戲糟糕, 恰巧相反, 它一直都是我玩過的遊戲裡不可多得的佳作。

遊戲的劇情的節奏把控得非常完美, 當你這一分鐘還在享受校園生活, 下一分鐘就要去拯救已經死亡的人。

遊戲可自由尋找的細節繁多。 遊戲裡的每一分鐘活動時間都很寶貴, 因為這裡埋藏著無數的細節, 等待著玩家挖掘, 關於人物的故事, 劇情的伏筆, 都從這些細節之處一一體現。

然而讓我不想玩第二遍的原因在於, 遊戲中不少選項導致的結果總是那麼殘酷。

比如面對著即將自殺的夥伴, 擺在眼前的選項不是黑白分明, 救與不救的選擇, 而是之前在某處留意過的細節, 選擇一個你認為對的這個細節打動她, 當你選擇了一個不是真正能夠打動她的選項而導致她的死亡後,

那種無比愧疚的情緒跟就像是你真的失去了一個夥伴那樣, 成為抹不去的痛。

再比如 Max 徹底覺醒了自己時光倒流的能力, 回到小時候去改變 Chloe 最初的命運後, 雖然 Chloe 因 Max 的能力走向與現在截然不同的道路, 但到了最後, 我們依然還是要為這逆天改命的行為付出代價。

這一行為不僅導致了 Chloe 的另一種悲劇, 甚至我們還要在一次選擇中親手終結她的生命。 這種抉擇的過程將角色的情緒充分傳遞給玩家, 讓玩家的情緒與角色完全同步。

幸福美好的畫面終究都只能成為回憶……

這就是《奇異人生》帶給我超乎尋常的情感體驗,

這種體驗感貫穿了整個遊戲, 讓角色的喜怒哀樂充分傳遞給玩家。

《奇異人生》的故事因Max的特殊能力而變得不同, 那麼在這次的前傳《奇異人生:暴風前夕(Life is Strange: Before the Storm)》中, 沒有 Max 陪伴的 Chloe, 又在阿卡迪亞小鎮經歷了什麼?

2

已知的結局 未知的故事

這次前傳的故事一共分為三個章節和一個特別篇, 雖然換了新的製作組, 但是更新節奏依舊按照正傳時候那樣按照章節發售。 目前遊戲只更新了第一章。

或許在這個只有3-4小時流程裡還無法對劇情的好壞做評判, 但有一點依舊還是和正傳一樣, 那就是敘事的節奏, 足夠多的細節和鏡頭的運用。

比如遊戲的開端, Chloe 作為主角的開場倒像是她叛逆的開始。 她隻身一人, 在夜幕降臨後出現在深山的廢棄工廠, 只為聽一場火行者的演唱會, 卻無意間冒犯了別人, 在危險之時, 一位女孩出手相救, 化解了一場危機, 昇華了一段友誼。 在這段故事裡, 幾個人物之間簡短對話, 連續切換鏡頭的不停地轉變著故事的走向, 不知不覺埋下了一些伏筆。

再比如她與“新”夥伴Rachel一起蹺課,來到山上的瞭望塔,兩人本來愉快的進行著“角色扮演”的遊戲,突然之間 Rachel 情緒大變,兩人偷了別人的酒,來到垃圾場,吵了一場看起來莫名其妙的架。一切開心與難過的情緒都快速轉換著,而且這些情緒點剛好在你對某種情緒已經適應的時候,就會突然出現另一種情緒來調動神經。

在鏡頭的運用方面,遊戲目前保留了坐在指定的地方冥想的模式,鏡頭會隨之進行由遠及近或者以人物為中心;另外在面臨一般選擇的時候,如果遲遲沒有決定,就會來回切換鏡頭,展現主角和對話者此刻的面部表情。

在細節方面,每個場景有著不少可以調查的東西,與部分物品互動時還會出現影響後續發展的提示。另外,日記和短信也能找到更多關於遊戲故事的背景,角色的介紹,甚至還預示著某些事件的線索。

3

伶牙俐齒

雖然在這次的前傳裡,這些文字和畫面呈現方式沒有變化,但在遊戲的核心玩法上,還是有著一些不一樣的改動。

在正傳中,Max 的特殊能力是時光倒流,因此她能在對話開始的過程中,隨時倒流時間更改之前的選擇,完成不同的命運。從正傳的體驗來看,Chloe 並沒有這種能力,但是正傳告訴我們的一點就是,Chloe 總是能有勇氣說出一些毒辣的語言,儘管這些語言很多時候都給她召來麻煩。

於是在這一作,製作組乾脆將她這個惹來麻煩的特質發揚光大,作為她與別人交流的一種方式。

在這種模式下,Chloe要與對方據理力爭,從對方說的話裡尋找可以還擊的關鍵字進行攻擊。面對不同的人,她爭辯時需要贏得的次數也不一樣,比如當她面對校長,她只要一輪沒有掌握爭辯的方向,將全盤皆輸。然而這種輸並不是遊戲結束,只是輸或者贏會走向不同的結果而已。

在進入嘴炮系統時,對話上方會出現這樣的對抗條,圓圈代表雙方鬥嘴的勝利次數,Chloe 只有贏得了規定的次數才算作最終勝利。

4

接地氣的翻譯

無論是這樣爭辯的過程,還是遊戲中的其他資訊的表述,其巨大的文字量使得遊戲的當地語系化非常艱難。令人驚喜的是,遊戲在首發過程中提供了7種語言,其中包括簡體中文。

這次的官方中文剛出現在 steam 頁面上的時候就因為主角名字的翻譯經受了好頓吐槽,但實際上來看,官方也是用心良苦。

對比正傳中民間漢化組將 Max Caulfield 翻譯成麥克斯.考菲爾德,將 Chloe Price 翻譯成克洛伊.普萊斯,本作中為了從名字上就能突出她們的性別,因此特意將兩位主角的名字分別取作麥珂茜·考爾菲德和歌露兒·普萊斯,這樣一來即使沒有接觸過正傳作品的玩家,也能一眼辨別她們的性別。

除了名字,遊戲中的一些語句也非常接地氣。比如一些常見的髒話,根據語境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達。

左邊第三段有驚喜……

更直接的

甚至還能發現一些混跡網路,論壇才會懂的梗,比如下面的這個十五字真言,以及那個諧音的人名。

第三行蘭德的回答一看就是老江湖

左邊的名字,大家讀出來感受一下……

還有一些一語雙關的表達。比如當Chloe剛剛到達學校的時候,她望著學校的大樓,吐出一句“怖萊克危爾”。從她之前和家人的對話中能夠看出她對於學校的厭惡,因此翻譯組在這裡才會將她學校的名字Blackwell翻譯成“怖萊克威爾”,以表現出她對學校的態度。

還有一個地方是她被Rachel 拉進排練室,在一個展板的後面發現了學生們對於誰更合適當主演的討論,Chloe 在此吐槽在這裡爭辯的人不過是在表演一場過時“婊彰大會”。這句話的翻譯無疑是巧妙地諷刺了留言之人無聊的舉動。

當然翻譯仍然還是有讓人不好理解的地方,例如 Rachel 和 Chloe 在火車上玩遊戲時,Rachel 用“海兒”來表示加州方言,這一點來說確實很難理解。

另外一個是在一位B站UP主對這款遊戲的實況裡,一個彈幕表達對遊戲章節名字的一些異議,我感覺頗有道理。

遊戲三個章節譯名目前為“覺醒”,“勇敢新世界”和“地獄已空”。在他看來,像第二章的“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和第三章“地獄已空(hell is empty)”,對應的英文均能在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暴風雨》中找到對應的語句,這時或許可以翻譯成“美麗新世界”和“地獄空蕩蕩”。再結合著遊戲中布萊克威爾學院即將要上演的這出莎士比亞的經戲劇來看,這樣翻譯可以用來映射遊戲中彩排的戲劇。

遊戲在接下來的章節將會呈現這齣戲劇

所以從第一章的翻譯來看,遊戲的翻譯已經做到了足夠用心,遊戲中角色的性格,情感變化都在文字中得以呈現。若後面的兩章按照這一章的翻譯方式,一定能夠帶來很好的遊戲體驗。

5

一點猜測

《奇異人生:暴風前夕》雖然換了新的製作組,但無論是敘事方法、音樂的選擇還是鏡頭的運用都保留著正傳中的風格,依然還是那種注重情感的遊戲體驗。目前遊戲中的一些選擇已經埋下了伏筆,諸多的細節也給玩家提供更多發揮想像的空間,對於玩過正傳的我來說,故事的結果已經不重要,這些角色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正傳中的模樣才是我想知道的。

然而我依然擔心的是,Chloe 的“嘴炮”能力比起 Max 時空倒流的能力從目前來看都弱化了很多,目前來看,“嘴炮”輸或贏對於玩家情緒上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從對校長發起的“嘴炮”戰爭來看,嘴炮的輸贏似乎會導致後續一些支線的變化,至於對主線的影響程度在第一章並沒有體現。

對於Chloe這種能力的設計是否也預示著其他角色也會有新的能力出現?那個在正傳中異常神秘的角色 Rachel 雖然才剛剛露面,但她的各種行為都指向著她不同于常人的一面。至於她的故事,需要等待8-10周的第二章更新時才能揭曉。

Steam 連結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54620/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不知不覺埋下了一些伏筆。

再比如她與“新”夥伴Rachel一起蹺課,來到山上的瞭望塔,兩人本來愉快的進行著“角色扮演”的遊戲,突然之間 Rachel 情緒大變,兩人偷了別人的酒,來到垃圾場,吵了一場看起來莫名其妙的架。一切開心與難過的情緒都快速轉換著,而且這些情緒點剛好在你對某種情緒已經適應的時候,就會突然出現另一種情緒來調動神經。

在鏡頭的運用方面,遊戲目前保留了坐在指定的地方冥想的模式,鏡頭會隨之進行由遠及近或者以人物為中心;另外在面臨一般選擇的時候,如果遲遲沒有決定,就會來回切換鏡頭,展現主角和對話者此刻的面部表情。

在細節方面,每個場景有著不少可以調查的東西,與部分物品互動時還會出現影響後續發展的提示。另外,日記和短信也能找到更多關於遊戲故事的背景,角色的介紹,甚至還預示著某些事件的線索。

3

伶牙俐齒

雖然在這次的前傳裡,這些文字和畫面呈現方式沒有變化,但在遊戲的核心玩法上,還是有著一些不一樣的改動。

在正傳中,Max 的特殊能力是時光倒流,因此她能在對話開始的過程中,隨時倒流時間更改之前的選擇,完成不同的命運。從正傳的體驗來看,Chloe 並沒有這種能力,但是正傳告訴我們的一點就是,Chloe 總是能有勇氣說出一些毒辣的語言,儘管這些語言很多時候都給她召來麻煩。

於是在這一作,製作組乾脆將她這個惹來麻煩的特質發揚光大,作為她與別人交流的一種方式。

在這種模式下,Chloe要與對方據理力爭,從對方說的話裡尋找可以還擊的關鍵字進行攻擊。面對不同的人,她爭辯時需要贏得的次數也不一樣,比如當她面對校長,她只要一輪沒有掌握爭辯的方向,將全盤皆輸。然而這種輸並不是遊戲結束,只是輸或者贏會走向不同的結果而已。

在進入嘴炮系統時,對話上方會出現這樣的對抗條,圓圈代表雙方鬥嘴的勝利次數,Chloe 只有贏得了規定的次數才算作最終勝利。

4

接地氣的翻譯

無論是這樣爭辯的過程,還是遊戲中的其他資訊的表述,其巨大的文字量使得遊戲的當地語系化非常艱難。令人驚喜的是,遊戲在首發過程中提供了7種語言,其中包括簡體中文。

這次的官方中文剛出現在 steam 頁面上的時候就因為主角名字的翻譯經受了好頓吐槽,但實際上來看,官方也是用心良苦。

對比正傳中民間漢化組將 Max Caulfield 翻譯成麥克斯.考菲爾德,將 Chloe Price 翻譯成克洛伊.普萊斯,本作中為了從名字上就能突出她們的性別,因此特意將兩位主角的名字分別取作麥珂茜·考爾菲德和歌露兒·普萊斯,這樣一來即使沒有接觸過正傳作品的玩家,也能一眼辨別她們的性別。

除了名字,遊戲中的一些語句也非常接地氣。比如一些常見的髒話,根據語境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表達。

左邊第三段有驚喜……

更直接的

甚至還能發現一些混跡網路,論壇才會懂的梗,比如下面的這個十五字真言,以及那個諧音的人名。

第三行蘭德的回答一看就是老江湖

左邊的名字,大家讀出來感受一下……

還有一些一語雙關的表達。比如當Chloe剛剛到達學校的時候,她望著學校的大樓,吐出一句“怖萊克危爾”。從她之前和家人的對話中能夠看出她對於學校的厭惡,因此翻譯組在這裡才會將她學校的名字Blackwell翻譯成“怖萊克威爾”,以表現出她對學校的態度。

還有一個地方是她被Rachel 拉進排練室,在一個展板的後面發現了學生們對於誰更合適當主演的討論,Chloe 在此吐槽在這裡爭辯的人不過是在表演一場過時“婊彰大會”。這句話的翻譯無疑是巧妙地諷刺了留言之人無聊的舉動。

當然翻譯仍然還是有讓人不好理解的地方,例如 Rachel 和 Chloe 在火車上玩遊戲時,Rachel 用“海兒”來表示加州方言,這一點來說確實很難理解。

另外一個是在一位B站UP主對這款遊戲的實況裡,一個彈幕表達對遊戲章節名字的一些異議,我感覺頗有道理。

遊戲三個章節譯名目前為“覺醒”,“勇敢新世界”和“地獄已空”。在他看來,像第二章的“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和第三章“地獄已空(hell is empty)”,對應的英文均能在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暴風雨》中找到對應的語句,這時或許可以翻譯成“美麗新世界”和“地獄空蕩蕩”。再結合著遊戲中布萊克威爾學院即將要上演的這出莎士比亞的經戲劇來看,這樣翻譯可以用來映射遊戲中彩排的戲劇。

遊戲在接下來的章節將會呈現這齣戲劇

所以從第一章的翻譯來看,遊戲的翻譯已經做到了足夠用心,遊戲中角色的性格,情感變化都在文字中得以呈現。若後面的兩章按照這一章的翻譯方式,一定能夠帶來很好的遊戲體驗。

5

一點猜測

《奇異人生:暴風前夕》雖然換了新的製作組,但無論是敘事方法、音樂的選擇還是鏡頭的運用都保留著正傳中的風格,依然還是那種注重情感的遊戲體驗。目前遊戲中的一些選擇已經埋下了伏筆,諸多的細節也給玩家提供更多發揮想像的空間,對於玩過正傳的我來說,故事的結果已經不重要,這些角色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正傳中的模樣才是我想知道的。

然而我依然擔心的是,Chloe 的“嘴炮”能力比起 Max 時空倒流的能力從目前來看都弱化了很多,目前來看,“嘴炮”輸或贏對於玩家情緒上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從對校長發起的“嘴炮”戰爭來看,嘴炮的輸贏似乎會導致後續一些支線的變化,至於對主線的影響程度在第一章並沒有體現。

對於Chloe這種能力的設計是否也預示著其他角色也會有新的能力出現?那個在正傳中異常神秘的角色 Rachel 雖然才剛剛露面,但她的各種行為都指向著她不同于常人的一面。至於她的故事,需要等待8-10周的第二章更新時才能揭曉。

Steam 連結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554620/

想瞭解更多?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