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保定鄉村教師楊秀珍三十三載堅守狼牙山腳下

楊秀珍在自己家裡教學

抗日戰爭時期, 狼牙山因五勇士奮勇一跳舉世聞名。 事發地點就在狼牙山背後三道溝溝口處的一個小村莊,

名叫五勇村。 就在這個小村莊, 有一位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女教師, 三十三載寒來暑往, 放棄城市隨軍, 回到深山, 把學堂搬到家裡, 助貧救困, 深受學生擁戴, 她就是五勇村小學教師——楊秀珍。

明知環境艱苦, 仍放棄城市隨軍回深山執教

教師節前夕, 記者與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相關負責人一行來到五勇村。 儘管該村人口不多, 但居住非常分散, 三道溝足有30多裡長。 前往村裡的山路全是羊腸小徑, 盤在溝底及半山腰的懸崖上, 山石裸露, 雜草覆蓋, 行人走路膽戰心驚, 十分艱難。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五勇村條件更加艱苦, 派駐教師待不了多久就離開了, 村裡孩子斷課成了常事兒。 當時, 楊秀珍正隨丈夫在山西大同某部隊,

作為隨軍家屬已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1984年, 五勇村學校又斷教了, 村裡急著向鎮裡要老師, 可是鎮裡也犯了難。 楊秀珍的父親得知此事後, 想讓她回村任教。 可是考慮到丈夫在外, 村裡條件艱苦, 一直有著教師夢的楊秀珍還是猶豫了。 父親的電報發了一封又一封, 看到一直沒有回音, 便孤身一人前往大同, 將女兒帶了回來。 “看到父親, 我就決定要回來。 ”楊秀珍回憶說。

到家後第二天, 楊秀珍正式開始了她的執教生涯。 學生正式上課了, 她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備課教學上, 不到半年, 學生的成績直線上升, 全鎮統測考了第一名。

記者在楊秀珍的簡歷上看到, 自參加工作以來, 她教的班級成績一直很優異, 她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

1986年第二屆河北省“音樂之春”活動中, 她創作的歌曲《教學改革好》榮獲創作獎;1986年她被評為“愛生標兵”;1987年榮獲“教學成績獎”;1988年被評為“模範班主任”;1989年被評為“小學一級教師”;1993年被評為“優秀教育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教師”;2010年在狼牙山學區組織的公開課活動中獲得第一名;2015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為了不耽誤一節課, 親人患病她不能守護

一張張成績單的背後是楊秀珍的付出和家人的無私支持。 1987年, 楊秀珍的丈夫得了急性眼底出血, 疼痛難忍, 連夜送到保定住了院。 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 楊秀珍安排好丈夫就回校上課了, 沒有耽誤一天。 丈夫住院40多天, 楊秀珍只有星期天才去醫院看望。 她的丈夫從未有過怨言,

還語重心長地安慰心愛的妻子:“我的一隻眼雖然永遠失去了光明, 但我仍然支持你的工作。 ”

為了教學, 楊秀珍一直沒有放棄學習, 為了跟上新課程, 她常常學習至深夜, 還一點一點地學會了使用電腦, 也因此落下了頸椎病的毛病。

為了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楊秀珍快40歲時才有了女兒。 女兒剛兩周歲, 楊秀珍就把她送到了幼稚園。 “當時我姐姐覺得我太狠心, 可是他們也理解我不能耽誤給村裡孩子們上課, 她只能默默幫我承擔很多。 ”楊秀珍說。

楊秀珍的兄弟姐妹都從事教師職業, 難以在父母身邊盡孝。 楊秀珍離著父母最近, 但也有三四公里的路程。 她常年帶畢業班, 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 她探望父母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2012年春節過後, 母親氣管炎越來越嚴重, 為了不打擾孩子們, 一直瞞著, 直到瞞不下去才給不遠處的楊秀珍打了電話。 她匆忙回了家, 然而母親已病入膏肓, 找來鎮上的大夫查看後, 大夫通知他們準備後事。 楊秀珍慌亂中給姐姐打了電話, 正在住院的姐姐、姐夫立即回了家。 “第二天就要開學, 學生們都在我家裡上課, 只有我一個老師, 我要請假就只能斷課。 我姐姐是回來替換我, 不想讓我誤了課。 ”楊秀珍滿眼淚水地說。 當天晚上, 楊秀珍被姐姐、姐夫“趕”回了家。 剛到家, 楊秀珍就接到了姐姐的電話:“母親剛剛離開了。 ”聽聞噩耗的楊秀珍號啕大哭。 “我沒有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 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楊秀珍哭著告訴記者。

“站在三尺講臺上,給孩子們上課我就知足”

五勇村小學原本坐落在一條溝裡,教室年久失修早已不能使用。這裡教師少、學生也不多,因此經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同意,楊秀珍自2010年起把學生領回了自家授課,她一人要負責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的課程。儘管家中條件有限,楊秀珍仍然嚴格按照上課時間和規定課程教學,每天按時升國旗、唱國歌。這已經不是楊秀珍第一次把孩子們領回家上課了。

早在1986年,五勇村村委會要翻蓋校舍,沒有教室,學生就得停課,村幹部急得束手無策。楊秀珍得知實情後,沒有絲毫猶豫,決定把學生領到自己家上課。當時她家僅有三間房,屋裡放得滿滿當當。她把廚房內的東西都搬到院子裡,把課桌擺放好,地上放滿了就擺到炕上,一間屋子裡擠滿了20多個學生。就這樣堅持了三個多月,“炕席磨破了,被褥踩髒了,鍋碗打壞了,但我感到心裡非常甜。”楊秀珍笑著說。

採訪中,楊秀珍的同事告訴記者,楊秀珍把學生當成了她的全部,給學生縫補衣服,免費為學生加工新衣服,為困難生解決學雜費,30多年,不知花了多少錢。

採訪過程中,楊秀珍一直在說這都不算什麼,她認為這是老師的職責。

如今,56歲的楊秀珍本可以辦理退休手續,然而她又與易縣教育局簽訂了延期五年的續教協議。今年五勇村已經沒有了適齡兒童,楊秀珍主動找了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校長許銀剛,說只要學校需要,她願意去其他地方任教,離家遠近都沒有關係,等五勇村有了孩子再回來,教室她也會保留。

“站在三尺講臺上,給孩子們上課我就知足”

五勇村小學原本坐落在一條溝裡,教室年久失修早已不能使用。這裡教師少、學生也不多,因此經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同意,楊秀珍自2010年起把學生領回了自家授課,她一人要負責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的課程。儘管家中條件有限,楊秀珍仍然嚴格按照上課時間和規定課程教學,每天按時升國旗、唱國歌。這已經不是楊秀珍第一次把孩子們領回家上課了。

早在1986年,五勇村村委會要翻蓋校舍,沒有教室,學生就得停課,村幹部急得束手無策。楊秀珍得知實情後,沒有絲毫猶豫,決定把學生領到自己家上課。當時她家僅有三間房,屋裡放得滿滿當當。她把廚房內的東西都搬到院子裡,把課桌擺放好,地上放滿了就擺到炕上,一間屋子裡擠滿了20多個學生。就這樣堅持了三個多月,“炕席磨破了,被褥踩髒了,鍋碗打壞了,但我感到心裡非常甜。”楊秀珍笑著說。

採訪中,楊秀珍的同事告訴記者,楊秀珍把學生當成了她的全部,給學生縫補衣服,免費為學生加工新衣服,為困難生解決學雜費,30多年,不知花了多少錢。

採訪過程中,楊秀珍一直在說這都不算什麼,她認為這是老師的職責。

如今,56歲的楊秀珍本可以辦理退休手續,然而她又與易縣教育局簽訂了延期五年的續教協議。今年五勇村已經沒有了適齡兒童,楊秀珍主動找了狼牙山五壯士紅軍小學校長許銀剛,說只要學校需要,她願意去其他地方任教,離家遠近都沒有關係,等五勇村有了孩子再回來,教室她也會保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