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生貧民窟,年薪百萬甘當教書匠,將一群窮孩子送進了牛津、劍橋

作者:益美君

從移民窮二代逆襲成王牌律師

從百萬年薪到貧民窟教書匠

他帶著這些讀不起書的孩子

考進了英國的“常春藤”

教育資源不公的問題遍及全世界

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孩子

更容易考上好高中、好大學

走上人生巔峰

這也是為什麼

家長們為了升學名額、學區房都擠破頭

然而, 今年英國一所高中卻狠狠打了教育界的臉

它成立不到三年

位於英國環境最惡劣的貧民區之一

這裡兒童貧困率高達40%

最令人詫異的是

一個年級200名學生

190人考進了英國24所羅素集團大學

9人拿到了牛津、劍橋和MIT的錄取通知書

羅素集團大學在英國人眼中是什麼地位呢?

那就是美國人口中的

常春藤, 中國人心中的985

不僅如此

成績在A/B的學生優秀率高達88%

不僅碾壓全英國53%的優秀率

還吊打附近一所

一年學費就得30多萬的高級寄宿中學

而這一切只是因為

它有位沒什麼教育經歷的校長——

Mouhssin Ismail

NO.1

貧民窟裡逆襲的窮小子

Mouhssin Ismail

出生在東倫敦最大的移民聚居地

這個被繁華時尚大都市包圍著的破敗貧民窟裡

充斥著犯罪與貧窮

他的父母剛從印度移民過來的頭幾年

連英語都不會說

直到他上學, 全家僅靠著父親開計程車維持生計

英國教育資源傾向於中產階級以上

雖然私立公學收費昂貴

入學門檻高

但學生幾乎已經一隻腳踏進了優質大學的大門

而Mouhssin這樣的窮孩子

只能上貧民窟的公立高中

不論是師資、設備還是教育方式都沒得比

即便如此他依然成了一個奇跡

考上了英國政治家的搖籃

——英國政經學院

並就讀於王牌專業:法律

從此在人生贏家的路上越走越順

他進了一家國際性的律師事務所

拿著六位數的英鎊年薪

在繁華的西倫敦買了房安了家

生了兩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出入高檔的宴會

和上流社會的白人交談

漸漸地, 他沒有得到一種功成名就的快意

反倒是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信心危機:

“我真的配站在這兒嗎?”

“我和朋友們一起在Newham長大

但當我站在這兒時

那些陪伴我成長、和我擁有相似人生經歷的人

卻不知道在哪兒!”

本是一條道路上的人生

因為“大學”而分岔成兩條,從此漸行漸遠

他決定放棄看似光鮮亮麗

實則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

回到東倫敦

為那兒沒法繼續上大學的人做點什麼

NO.2

窮孩子的學校,卻比貴族還貴族

2014年,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

回到從小長大的地方

創辦了Newham Collegiate Sixth Form高中

並擔任校長

12位老師

137名學生

一棟小教學樓和未完工的實驗室

這些就是曾經的王牌律師現在擁有的一切

從小關心疼愛他的父親知道這個消息後

氣得一個星期,連一個字都不和他說

所有人都明白他這只從雞窩飛出的金鳳凰

為了成功這些年過得多不容易

現在卻說放棄就放棄?!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顆為家鄉做點什麼的心,有多堅定!

為了讓學生們提升眼界

開學第一天他就對所有孩子說:

“我希望你們都努力去牛津、劍橋!”

第二天他就帶著全校學生

去劍橋聽學術講座、見招生導師

他邀請社會各界的牛人來講“勵志雞湯”

甚至包括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的前任行長

Mervyn King

▲英國央行前任行長Mervyn King

為了豐富孩子們匱乏的教育體驗

Mouhssin利用自己的一切資源、人脈

每週帶學生劍橋一日游

組織去日本、華盛頓遊學

甚至提供阿布達比的法律實習崗

讓有志成為律師的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專業經歷

他也明白貧民區的孩子大多不如

伊頓公學、哈羅公學這種上層貴族學校

出來的學生般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盡可能地去給他們機會

提升溝通能力

賦予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NO.3

“太妹、混混”進了劍橋、牛津?!

▲三號姑娘就是Saadia

Saadia Sajid,一個18歲的漂亮姑娘

爸爸是Uber司機,媽媽一直沒能找到工作

從小到大她都知道

如果她告訴別人自己以後想進頂尖律所工作

一定會被人嘲笑“天方夜譚”

因為這就是貧民區孩子的“宿命”

但是,有Mouhssin這樣一個奇跡在

而且自從他執導Saadia有這個理想之後

幾乎是唯一一個認為她能實現夢想的人

高二開始就給Saadia開小灶教經濟和法律

今年她以全A的成績考進了

英國政經學院的法律專業

和她的老師成了校友

“如果沒有Mouhssin,

我的人生一定是另一種樣子。”

▲來自孟加拉移民家庭的Tafsia Shikfdar,在MIT工程學

信心

是Mouhssin教會學生的最重要的一課

Abdul Kadir的爸爸為了照顧

常年患病的媽媽一直沒能工作

第一次家長會上,他問Mouhssin,

“我的兒子還有機會上大學嗎?”

Mouhssin顯得很詫異:

“為什麼會問你的兒子能否考上大學?

你應該問他能否考上牛津或者劍橋!”

小哥Abdul聽說之後既感動又驚呆了

因為那時的他想都不敢想

在Abdul以全A成績獲得劍橋面試機會後

Mouhssin專門找人來輔導他:

面試該注意什麼

怎樣才能打動面試官

貧民區的孩子其實是悲哀的

因為“有夢想的人”是異類、在異想天開

似乎他們能走的路只是沿襲父輩

認識幾個字、能勉強養活自己

甚至成天在街上晃悠

成了別人口中的“太妹、混混”

為了不讓學生們被這些“刻板印象”毀了一輩子

Mouhssin制定了嚴格的校規

不讓他們把街頭風氣帶到學校來

上課要安靜坐好、不能玩手機

每天都要穿校服

穿得不正式就要回去重換

不能無故缺課

Mouhssin記得每個學生的名字

他們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

每天他都第一個到學校

站在門口和每個學生打招呼

英國《每日郵報》的記者說:

從沒見過像這樣的教育機構

相比學校,這兒更像是個家

NO.4

宿命 ≠ 命運

三年前,當Mouhssin說出

“我希望你們都能申請劍橋、牛津”這句話時

所有人都在想:“這人該不是傻了吧!”

今年因為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

這所學校成了全英國的香餑餑

2500名學生爭250個入學名額

很多人還不是貧民區的

10%不到的錄取率

真的和很多名牌大學都有得一拼了

Mouhssin常對他的學生說:

“只要你有夢想

你就能成為下一位總理、大法官”

即便是貧民窟出生

憑什麼就認命了!

不怕全世界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英國曾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名7歲少年

富人的孩子成為行業翹楚

窮人的孩子繼續沉淪在平凡中

《人生7年》,只為證明階級固化逐漸擴大

Mouhssin的奇跡不僅給了貧民區孩子勇氣

更讓無數人相信:

不聽信“宿命”,只堅定“夢想”!

- END -

因為“大學”而分岔成兩條,從此漸行漸遠

他決定放棄看似光鮮亮麗

實則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

回到東倫敦

為那兒沒法繼續上大學的人做點什麼

NO.2

窮孩子的學校,卻比貴族還貴族

2014年,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

回到從小長大的地方

創辦了Newham Collegiate Sixth Form高中

並擔任校長

12位老師

137名學生

一棟小教學樓和未完工的實驗室

這些就是曾經的王牌律師現在擁有的一切

從小關心疼愛他的父親知道這個消息後

氣得一個星期,連一個字都不和他說

所有人都明白他這只從雞窩飛出的金鳳凰

為了成功這些年過得多不容易

現在卻說放棄就放棄?!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顆為家鄉做點什麼的心,有多堅定!

為了讓學生們提升眼界

開學第一天他就對所有孩子說:

“我希望你們都努力去牛津、劍橋!”

第二天他就帶著全校學生

去劍橋聽學術講座、見招生導師

他邀請社會各界的牛人來講“勵志雞湯”

甚至包括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的前任行長

Mervyn King

▲英國央行前任行長Mervyn King

為了豐富孩子們匱乏的教育體驗

Mouhssin利用自己的一切資源、人脈

每週帶學生劍橋一日游

組織去日本、華盛頓遊學

甚至提供阿布達比的法律實習崗

讓有志成為律師的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專業經歷

他也明白貧民區的孩子大多不如

伊頓公學、哈羅公學這種上層貴族學校

出來的學生般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盡可能地去給他們機會

提升溝通能力

賦予他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NO.3

“太妹、混混”進了劍橋、牛津?!

▲三號姑娘就是Saadia

Saadia Sajid,一個18歲的漂亮姑娘

爸爸是Uber司機,媽媽一直沒能找到工作

從小到大她都知道

如果她告訴別人自己以後想進頂尖律所工作

一定會被人嘲笑“天方夜譚”

因為這就是貧民區孩子的“宿命”

但是,有Mouhssin這樣一個奇跡在

而且自從他執導Saadia有這個理想之後

幾乎是唯一一個認為她能實現夢想的人

高二開始就給Saadia開小灶教經濟和法律

今年她以全A的成績考進了

英國政經學院的法律專業

和她的老師成了校友

“如果沒有Mouhssin,

我的人生一定是另一種樣子。”

▲來自孟加拉移民家庭的Tafsia Shikfdar,在MIT工程學

信心

是Mouhssin教會學生的最重要的一課

Abdul Kadir的爸爸為了照顧

常年患病的媽媽一直沒能工作

第一次家長會上,他問Mouhssin,

“我的兒子還有機會上大學嗎?”

Mouhssin顯得很詫異:

“為什麼會問你的兒子能否考上大學?

你應該問他能否考上牛津或者劍橋!”

小哥Abdul聽說之後既感動又驚呆了

因為那時的他想都不敢想

在Abdul以全A成績獲得劍橋面試機會後

Mouhssin專門找人來輔導他:

面試該注意什麼

怎樣才能打動面試官

貧民區的孩子其實是悲哀的

因為“有夢想的人”是異類、在異想天開

似乎他們能走的路只是沿襲父輩

認識幾個字、能勉強養活自己

甚至成天在街上晃悠

成了別人口中的“太妹、混混”

為了不讓學生們被這些“刻板印象”毀了一輩子

Mouhssin制定了嚴格的校規

不讓他們把街頭風氣帶到學校來

上課要安靜坐好、不能玩手機

每天都要穿校服

穿得不正式就要回去重換

不能無故缺課

Mouhssin記得每個學生的名字

他們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

每天他都第一個到學校

站在門口和每個學生打招呼

英國《每日郵報》的記者說:

從沒見過像這樣的教育機構

相比學校,這兒更像是個家

NO.4

宿命 ≠ 命運

三年前,當Mouhssin說出

“我希望你們都能申請劍橋、牛津”這句話時

所有人都在想:“這人該不是傻了吧!”

今年因為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

這所學校成了全英國的香餑餑

2500名學生爭250個入學名額

很多人還不是貧民區的

10%不到的錄取率

真的和很多名牌大學都有得一拼了

Mouhssin常對他的學生說:

“只要你有夢想

你就能成為下一位總理、大法官”

即便是貧民窟出生

憑什麼就認命了!

不怕全世界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英國曾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名7歲少年

富人的孩子成為行業翹楚

窮人的孩子繼續沉淪在平凡中

《人生7年》,只為證明階級固化逐漸擴大

Mouhssin的奇跡不僅給了貧民區孩子勇氣

更讓無數人相信:

不聽信“宿命”,只堅定“夢想”!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