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從一個具體事例來演繹中醫和西醫是如何思考和發展的

從一個具體事例來演繹中醫和西醫是如何思考和發展的。 歡迎提意見。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經典的方法來預防感冒。 現在中醫經常拿它作為“治未病”來介紹。 就是人著涼(比如淋了雨)以後, 喝“生薑+紅糖”燒成的湯。 簡稱“生薑湯”。

1, 中醫的考慮:生薑湯是熱性, 能去除人體的寒證。 而且效果很好。 辨證論治合理, 治療效果也好。 事情到此為止。 圓滿。

2, 西醫的考慮:

a)生薑湯預防感冒依據不足。 需要做進一步分析。 首先生薑湯是否安全, 要做動物毒理試驗。 如果毒理試驗安全, 他就找來100個人, 分成甲乙兩組, 每組50人。

每組的年齡結構, 身體狀況都差不多。 然後甲組喝生薑湯, 乙組喝白開水。 根據兩組的統計情況算出t值(過程有些複雜,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統計學》)。 看兩組是否有“顯著性差別”。 如果兩組沒有“顯著性差別”, 就說明生薑湯和白開水效果是一樣的。 如果有“顯著性差別”說明生薑湯是有效的。

b)如果生薑湯是有效的, 接下來西醫會做“生薑湯”組和“單生薑”組(不加紅糖), 具體過程與上面差不多。 如果兩組作用相同, 那麼起作用的就是生薑。 當然還可以做“生薑湯”與“紅糖”組, 為了簡便我就不說了。 只說起作用的是生薑。

c)接下來對生薑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和試驗。 假設若干年後發現生薑中起作用的是“生薑素”, 那麼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叫生薑素的藥。

而且西醫可能又發現了“生薑素”還有解熱鎮痛的作用。 那麼生薑素的作用範圍又擴大了。

不知我上面的演繹大家是否看明白了。 中醫到“辨證論治, 效果良好”就結束了。 而西醫卻在不斷的否定中, 不斷地向前發展。 再來看看現實中的中醫和西醫是不是這樣?而且中醫的fans還會加上一句“生薑素”是我們中醫發現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