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無學生”可以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嗎?2018屆考生必讀

很多學生和家長不清楚, 自己是否適合參加自主招生?什麼樣的考生通過高校自主招生初審概率較高?“三無學生”是否可以參加自主招生?

高考圈小編根據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簡章歸納總結了這些條件, 有意向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可對號入座, 提前規劃備考。

兩類學生, 利於拿到入場券

一類是有專長或特長, 能滿足院校選拔的特殊要求。

除了少數頂級院校自主招生特殊要求外, 其它自主招生院校招生章程要求歸納起來也不外乎以下12項內容, 這些內容其實主要包含兩大含義——學生的自身優勢和學校的需求:

序號

分類

具體內容

1

理科競賽

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五大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學)省賽區三等獎以上

2

科創類競賽

高中階段具有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學電腦製作活動等科技類獎項

3

作文類競賽

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北大培文杯、“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等語文作文類獎項

4

英語競賽

高中階段獲得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學生英語技能大賽等英語類比賽獎項

5

論文發表

曾公開省級或者是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論文(限第一作者)

6

出版專著

正式出版過相關領域的專著

7

專利發明

高中階段獲得過發明專利等

8

單科成績

單科成績十分優秀, 達滿分85%以上成績, 在年級排名前5%或者1%

9

國際性賽事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境科研專案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獎勵

10

演講比賽

高中階段在“21世紀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或者在全國性辯論賽獲獎

11

特殊才能

具有文學、語言等方面的特殊才能或者是具有學科特長、有較強實踐創新能力

12

其他特殊條件者

部分院校要求特殊, 請直接查看該校自主招生簡章

只要考生能滿足以上12種要求中一條或一條以上條件, 且報考的目標院校定位合理, 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選初審還是比較容易的。 尤其是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心理素質好的學生更容易在筆試和麵試中勝出。

自主招生考試中常常有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學習很不錯的學生卻沒通過高校的筆試或面試。 這是因為自主招生的試題與高考題的出題思路不一樣, 自主招生考試更看重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深度, 以及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程度。

心理素質好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自主招生面試中脫穎而出, 平時無法在筆試中展現的能力可以在面試中大展身手了。

另一類是學生自身素質好, 能力強, 綜合成績良好

如清華大學“領軍計畫”招生物件為:“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 一貫優秀並具創新潛質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 綜合學業成績應在全年級前列的學生”。 北京大學的“博雅計畫”招生對象為:“志向遠大明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發展潛能、有強烈的好奇心;學業成績突出、基礎學業成績原則上應位居全年級前1%以內的學生”。

清華領軍、北大博雅、中科大綜合評價等, 雖說不屬於自主招生, 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對於考生來說還是一樣,

就是在高校錄取的時候可以降低一定的分數。

“三無學生”可以參加自主招生嗎?

可以

會有學生或家長產生疑惑, “是不是沒有任何獎項的, 沒有特別突出特長的學生就不能參加自主招生報考了?”

從多年的自主招生報考指導經驗看來, 過硬的獎項和突出的特長並不是決定考生能獲得自主招生筆試和麵試資格的唯一因素。 其實每年我們就知道很多沒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獎項, 沒有特別突出的特長, 沒有突出的學習成績的“三無學生”都能通過海選, 且最終拿到加分。

從考生定位的角度來說, “三無”的定位往往更加準確, 因為這類學生由於沒有獎項和特長, 成績不夠突出, 擇校優勢不夠多, 一般主要依據考生的幾次大考成績的排名做定位,最終選擇報名的學校相對比較合理,不“虛高”。反而更有可能會拿到筆試和麵試資格,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到自主招生加分。

其實“三無”只是家長和考生自己認為的“三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閃光之處。考生要結合專業的心理測評技術,發掘自身的潛質和平時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長優勢,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請材料、科學的目標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學規劃。

因此家長和考生的確需要提前用心規劃和處理好備考過程中的每次機會,而不是等高考結果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只能空留遺憾。

一般主要依據考生的幾次大考成績的排名做定位,最終選擇報名的學校相對比較合理,不“虛高”。反而更有可能會拿到筆試和麵試資格,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拿到自主招生加分。

其實“三無”只是家長和考生自己認為的“三無”,任何一個學生都有閃光之處。考生要結合專業的心理測評技術,發掘自身的潛質和平時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長優勢,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請材料、科學的目標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學規劃。

因此家長和考生的確需要提前用心規劃和處理好備考過程中的每次機會,而不是等高考結果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只能空留遺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