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紀維林|最深沉的悲傷,最空洞的迴響

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 阿米爾是少爺, 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僕人, 他們都失去了媽媽。

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于難產,

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群江湖藝人私奔了。 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 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

然而, 當哈桑為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淩辱時, 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 不僅如此, 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

後來, 已移居美國並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 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 他說哈桑已死, 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 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

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 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1

或許, 許多人會感動於小說第一頁的一句話——“哈桑從未拒絕我任何事情。 ”聽上去, 這是多麼忠誠的愛。

然而,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 我討厭這個句子, 以及這個句子中對哈桑這種情感的讚譽。 因為, 這讓我想起最近常在我腦海盤旋的一個詞彙——愛的炮灰。

“我(哈桑)寧願吃泥巴也不騙你。 ”

“真的嗎?你會那樣做?”

“如果我讓你吃泥巴, 你會吃嗎?”

“如果你要求, 我會的。 不過我懷疑, 你是否會讓我這麼做。 你會嗎, 阿米爾少爺?”

然而, 哈桑不久後還是做了炮灰。

2

那是阿米爾12歲哈桑11歲時, 他們參加的風箏大賽, 這個大賽比的不是誰的風箏飛得更高更漂亮, 而是比誰的風箏能摧毀別人的風箏, 最後的唯一倖存者便是勝利者。

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 最大的榮耀是要追到最後一個被割斷的風箏。

這一次, 阿米爾的風箏是最後的倖存者, 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後一個被割斷的藍風箏。 阿米爾無比渴望得到這個風箏, 因為他最大的願望是得到父親的愛, 他認為這個藍風箏是他打開父親心扉的一把鑰匙。

哈桑知道阿米爾的願望, 為了捍衛這個藍風箏, 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也想得到這個藍風箏的壞小子阿塞夫和他的黨羽淩辱, 這是阿富汗男人最大的羞辱。

這時, 阿米爾就躲在旁邊觀看, 孱弱的他沒膽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 也不情願跳出來讓哈桑把那個藍風箏讓給阿塞夫。

於是, 哈桑就淪為了阿米爾的炮灰, 他付出了鮮血、創傷和榮譽,

而換取的只是阿米爾與爸爸親近的願望得以實現。

3

阿米爾明白自己的心理, 他知道膽量是一個問題, 但更大的問題是, 他的確在想:為了贏回爸爸, 也許哈桑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

哈桑知道, 阿米爾看到了他被淩辱而未伸出援手, 但他還是選擇一如既往對阿米爾奉獻他自己。

當阿米爾栽贓哈桑, 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財物的假像時, 他捍衛了阿米爾的榮譽, 對阿米爾的爸爸說, 這是他幹的。

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是在做阿米爾的炮灰。 當時, 他被拉辛汗叫回來一起照料阿米爾的豪宅, 但塔利班官員看中了這棟豪宅, 並要哈桑搬出去, 哈桑極力反對, 結果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槍殺。

4

在書中, 我看到阿米爾對哈桑的情感是複雜的。

一方面,他與哈桑擁有的時光是他最美好最快樂的,這在他日後的回憶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另一方面,他始終認為自己比哈桑高出一等,這種從出生下來就被打上的標籤,讓他不能容忍哈桑在任何方面比他優秀,更不能容忍自己心愛的東西與哈桑分享,例如父愛。

但阿米爾不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壞人,經歷哈桑被淩辱一事後,他內心備受煎熬,他無法容忍哈桑與自己的再度親近,他甚至想要哈桑狠狠打自己一頓,而哈桑只是默默的忍受,這卻讓阿米爾更加的痛苦。

最終,他還是選擇殘忍的方式,將哈桑和他父親阿裡趕走。

5

在書中,阿米爾與他父親之間微妙的關係,也描述得很是細膩。

阿米爾一直認為他沒有秉承父親的勇敢、堅韌,而他父親同樣認為自己的兒子太過懦弱,似乎他們都認為彼此沒有相像的地方。但是繼續讀小說,就會發現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如此的相似。

他們都同樣背叛了願意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阿米爾在關鍵時候沒有勇氣解救哈桑於困境之中,而他的父親背叛跟隨自己近40年的僕人阿裡,強佔他的妻子並生下私生子哈桑。

這似乎是我們常說的“狗血”劇情?但我想在阿富汗那個年代,任何劇情都不能算是狗血。

在背叛與救贖方面,阿米爾和父親終於驚人的相似了。父親的救贖方式,是做更多的善事,廣施大愛。

而阿米爾的方式,則是重新踏上暌別12年的土地,在內心的掙扎中,最後選擇前往戰火紛亂的阿富汗,將哈桑的孩子救出來。

哈桑當初堅定地“為你,千千萬萬遍”。

最後阿米爾對哈桑兒子索博拉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世間,最終走過了一個輪回,劃上了半個句號。

圖文編輯|陳 昕

我看到阿米爾對哈桑的情感是複雜的。

一方面,他與哈桑擁有的時光是他最美好最快樂的,這在他日後的回憶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另一方面,他始終認為自己比哈桑高出一等,這種從出生下來就被打上的標籤,讓他不能容忍哈桑在任何方面比他優秀,更不能容忍自己心愛的東西與哈桑分享,例如父愛。

但阿米爾不是一個徹頭徹底的壞人,經歷哈桑被淩辱一事後,他內心備受煎熬,他無法容忍哈桑與自己的再度親近,他甚至想要哈桑狠狠打自己一頓,而哈桑只是默默的忍受,這卻讓阿米爾更加的痛苦。

最終,他還是選擇殘忍的方式,將哈桑和他父親阿裡趕走。

5

在書中,阿米爾與他父親之間微妙的關係,也描述得很是細膩。

阿米爾一直認為他沒有秉承父親的勇敢、堅韌,而他父親同樣認為自己的兒子太過懦弱,似乎他們都認為彼此沒有相像的地方。但是繼續讀小說,就會發現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如此的相似。

他們都同樣背叛了願意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阿米爾在關鍵時候沒有勇氣解救哈桑於困境之中,而他的父親背叛跟隨自己近40年的僕人阿裡,強佔他的妻子並生下私生子哈桑。

這似乎是我們常說的“狗血”劇情?但我想在阿富汗那個年代,任何劇情都不能算是狗血。

在背叛與救贖方面,阿米爾和父親終於驚人的相似了。父親的救贖方式,是做更多的善事,廣施大愛。

而阿米爾的方式,則是重新踏上暌別12年的土地,在內心的掙扎中,最後選擇前往戰火紛亂的阿富汗,將哈桑的孩子救出來。

哈桑當初堅定地“為你,千千萬萬遍”。

最後阿米爾對哈桑兒子索博拉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世間,最終走過了一個輪回,劃上了半個句號。

圖文編輯|陳 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