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日河東》:軍民魚水親 共建結碩果

富民路街道富民東裡社區 軍民魚水親 共建結碩果

居委會工作人員正在翻看“民情帳本”

提到“美麗”一詞, 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容貌、衣服等,

而現在, “美麗”與社區聯繫到了一起, 賦予了它更多的意義。 富民路街道富民東裡社區占地總面積1.42平方公里, 由6個社區院落組成, 共居住2503戶居民, 居民5434人。 多年來社區居委會一直致力於全心全意服務居民, 與部隊搞好雙擁共建, 於2013年獲得“市級美麗社區”稱號。

富民東裡社區地處部隊大院, 占地面積大, 是以部隊在職副團職以上、在編軍工及部隊離退休人員為主的居民居住社區, 社區人口老齡化呈上升趨勢。 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 社區成為城市化養老服務的最佳載體。 2009年底, 由政府投資在社區建立了富民路街道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 面積512平方米。 中心設備齊全, 設有工療站、休閒活動室、老年日間休息室、閱覽室、棋牌室、健身理療室、心理疏導室。

中心秉承替兒女盡孝, 給老人解難, 為政府分憂的使命, 為老年人提供面對面的關懷, 心貼心的服務, 營造了溫馨舒適的環境。 中心根據孤寡、獨居、空巢困難老人的實際情況實行分級服務,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為使老年人在社區內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社區老年服務中心還開展了多項文體活動, 有書畫班兩個, 共有人員40人, 舞蹈隊一個, 人員12人, 居家養老活動中心在社區有和部隊共建的食堂, 每天中午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午餐服務。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兩委”成員的自身建設, 社區黨委發揮引領作用, 從抓思想、抓作風、抓管理、抓服務入手,

使社區“兩委”領導班子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 業務能力不斷增強。 2016年, 社區建立黨員微信群。 通過微信平臺向社區黨員傳達活動通知, 宣傳最新時事政治, 公示黨費收繳情況等, 社區各黨員也可通過微信及時向居委會反映問題。 通過網路化管理, 加快資訊傳遞速度, 做到管理手段現代化。 與此同時, 在日常工作中, 為了方便為居民服務, 獲得更多資訊, 各管片主任對自己管轄的居民區定期進行走訪, 在談心談話中溝通聯絡與居民的感情。 每人手中一本“民情帳本”, 及時記錄居民的訴求, 把老百姓的訴求歸類整理, 對重點服務的物件心中有數, 對困難群體的需求做到了“民情帳本”痕跡管理。

社區的服務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更贏得了部隊官兵的“心”, 部隊駐地官兵經常以多種形式服務居民群眾, 對社區進行“反哺”。 冬天, 皚皚大雪過後為避免雪天路滑給過往居民群眾帶來的不便, 部隊官兵主動為居民清理院內及路邊積雪, 給安全出行提供保障;學雷鋒日, 官兵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同清掃社區, 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 為居民免費測量血壓, 給社區內車輛做性能檢查;在社區獨居老人及困難家庭, 時常看到部隊官兵主動幫他們打掃衛生、理髮、看病的身影, 他們還結成多組一對一幫扶對象, 長期關注, 定期幫扶;富園公寓沒有物業管理, 路燈不亮、污水四溢、樹木枯損、車輛擁堵等情況屢屢發生, 部隊採取相應舉措代管富園公寓,

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 自此以後, 富園公寓點亮了路燈, 修剪了樹枝, 疏導了交通, 清掏了污水, 還居民一個舒適美好的宜居環境。 部隊官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積極為駐地、轄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題、獻愛心, 成為服務群眾“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社區工作只有起點, 沒有終點”是富民東裡社區主任高則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我們有這麼好的資源優勢, 將繼續以軍民共建為特點, 扎實工作, 為更好的服務居民而努力。 ”記者 皇甫麗娜 攝影 劉澤瑞

——轉自“盯東”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