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喪”比“雞湯”更“雞湯”!

負能量行銷為什麼這麼火?

負能量, 也就是所謂的“喪文化”, 在今年持續走紅, 也成為了今年行銷的重要風向。 “喪茶”“江小白”“沒希望優酪乳”等都是借助這波東風成功的火了起來。

和有些千篇一律、乏味寡淡的雞湯相比, 負能量行銷顯得不僅“走心”, 更是紮心, 如果說雞湯是鼓勵人們堅持下去的希望, 那麼喪文化就是告訴你現實, 並讓你不得不接受現實還要走下去的無奈, 而這種無奈更真實。

為什麼負能量行銷會火起來呢?一起來share一下吧!

傳播的關鍵點:新奇

在如今這個人人都是一個傳播媒介的時代, 各類資訊鋪天蓋地, 消費者的注意力已經無限分散, 並且被這些各式各樣的資訊和諮詢折磨的已經麻木了。 因此, 你必須給你的內容找一個新奇的切入點,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秒”時代, 如果不能在5秒內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 讓他“看過來”, 那麼進一步的資訊傳播也就沒有可能了。

每年有那麼多的情人節, 聖誕、情人節、白色情人節、七夕、520...如果每次都是深情、告白、秀恩愛, 消費者會感覺疲勞麻木。 而這些負能量文案就像沙海中的玻璃碎片, 分外扎眼, 牢牢捕獲消費者的心智。

情感的引爆點:宣洩

被各種治癒雞湯澆灌長大的年輕人, 面對生活的壓力時, 才發現輕飄飄的鼓勵並沒有什麼作用, 對於現實也並沒有什麼改變, 於是“反雞湯”應運而生——犀利又帶點幽默的吐槽, 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洩和自嘲。

於是全世界都被這種“反雞湯”所吸引了。 假如今天生活欺騙了你,

沒關係, 明天生活還是會再次欺騙你的。 “我年輕時還以為金錢最重要, 如今年紀大了, 發現這句話一點沒錯。 ”

“喪文化”是怎麼來的呢?還得從年輕人群聊時的“鬥圖大戰”說起。 今年夏天, 一張來自90年代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葛優癱走紅網路, 圖片中葛優飾演的季春生滿臉胡渣, 穿著奶奶花襯衫, 靈魂出竅, 一臉生無可戀。 以此為起點, “懶蛋蛋”、“佩佩蛙”、“鹹魚”、“我可能遇到個假XX”等畫風清奇的表情包先後出現在各種“鬥圖大戰”中, 無不例外都是在傳遞一種“我已經是個廢物”的自嘲, 這就是“喪文化”的體現——黑色幽默、悲觀消極。

1、喪是一種“反雞湯”情緒的宣洩

高房價、高競爭、高壓力、快節奏、速食、快沒錢了......這些都扮演著摧毀年輕人朝氣的重要角色, 你以為一枚“屌絲”從來不努力, 只會徒傷悲?其實現實的現象是他們真的很努力, 真的很忙, 忙工作, 忙加班, 趕進度, 趕地鐵, 正常的工作時間外還要疲于應付各種社交, 他們努力的想要改變現狀, 期待“逆襲”, 然而“升職加薪, 迎娶白富美, 走上人生巔峰”遙遙無期,從不斷的希望,淪為一次次的失望,當失望成為常態,已經麻木的心再也提不起精神去迎接下一次“希望”的時候,讓我躺一躺吧,躺屍到死亡,這無疑就是“哀莫過於心死”!

2、“喪”是年輕人自嘲的表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明天後天的苟且,今天是單身,難道明天後天就會有了嗎?呵呵!這是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的吐槽和自嘲,基本日常就是吐槽各種熱點,然後再自嘲。甚至越來越多的品牌為了滿足年輕人吐槽的習慣,主動製造出各種“槽點”,即使是被吐槽,至少也是收穫了關注和互動。

走心的制高點是共鳴

我們知道,想要引起別人的關注,最關鍵的在於引發共鳴,能夠把你的品牌資訊植入到使用者的大腦中,那麼如何實現這種共鳴呢?

用戶經常遇到各種各樣不舒服的事情:熟人借錢不還、同事相處不愉快、生活中被道德綁架......當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除了像以前那樣提供“支援”(你是對的)、“批判”(的確是他們不對)之外,還可以直接幫用戶做他們想做但不敢做、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直接反擊)和吐槽。不光文案,很多爆火的公眾號文章也是利用了這種心理。比如咪蒙的文章《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大罵那些整天求人幫忙然後還不滿的人(認為別人幫他是義務,不幫就算不對)。再比如羅叫獸的專欄文章《能跟我換一下座位嗎?我不》,好端端的憑什麼我就要用我好的座位去換你不好的座位呢?

“喪”行銷,就是通過與用戶直接發生情感共鳴,說出用戶想說但基於各種倫理道德傳統理念,又不能說的話,從而讓用戶牢牢記住品牌的符號。

“喪”的均衡點:適度

一切的行銷,都要回歸到本質——與使用者對話。你可以與用戶曖昧,你可以替用戶說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但是這有個度,不要違背社會的道德底線,也不要去諷刺羞辱你的用戶。你可以說你累不想讓座,但是你不能說讓座是錯的,這畢竟還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樣就赤裸裸的挑戰了人們道德觀念。一向熱衷玩兒火的網易,不久前終於燒到了自己,網易雲音樂的一條推送“你這麼愛聽歌一定活得很難過吧”引發眾怒,引發了一波卸載潮。

結語:存在即有價值,雞湯能夠盛行,因為它給了我們前進的力量,“喪”文化能夠暢銷,因為它讓我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品牌主如果在內容行銷中適度的加入如今火爆的“喪”文化,就能很好的為品牌帶來超強的曝光量,畢竟如今這個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

走上人生巔峰”遙遙無期,從不斷的希望,淪為一次次的失望,當失望成為常態,已經麻木的心再也提不起精神去迎接下一次“希望”的時候,讓我躺一躺吧,躺屍到死亡,這無疑就是“哀莫過於心死”!

2、“喪”是年輕人自嘲的表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明天後天的苟且,今天是單身,難道明天後天就會有了嗎?呵呵!這是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的吐槽和自嘲,基本日常就是吐槽各種熱點,然後再自嘲。甚至越來越多的品牌為了滿足年輕人吐槽的習慣,主動製造出各種“槽點”,即使是被吐槽,至少也是收穫了關注和互動。

走心的制高點是共鳴

我們知道,想要引起別人的關注,最關鍵的在於引發共鳴,能夠把你的品牌資訊植入到使用者的大腦中,那麼如何實現這種共鳴呢?

用戶經常遇到各種各樣不舒服的事情:熟人借錢不還、同事相處不愉快、生活中被道德綁架......當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除了像以前那樣提供“支援”(你是對的)、“批判”(的確是他們不對)之外,還可以直接幫用戶做他們想做但不敢做、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直接反擊)和吐槽。不光文案,很多爆火的公眾號文章也是利用了這種心理。比如咪蒙的文章《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大罵那些整天求人幫忙然後還不滿的人(認為別人幫他是義務,不幫就算不對)。再比如羅叫獸的專欄文章《能跟我換一下座位嗎?我不》,好端端的憑什麼我就要用我好的座位去換你不好的座位呢?

“喪”行銷,就是通過與用戶直接發生情感共鳴,說出用戶想說但基於各種倫理道德傳統理念,又不能說的話,從而讓用戶牢牢記住品牌的符號。

“喪”的均衡點:適度

一切的行銷,都要回歸到本質——與使用者對話。你可以與用戶曖昧,你可以替用戶說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但是這有個度,不要違背社會的道德底線,也不要去諷刺羞辱你的用戶。你可以說你累不想讓座,但是你不能說讓座是錯的,這畢竟還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樣就赤裸裸的挑戰了人們道德觀念。一向熱衷玩兒火的網易,不久前終於燒到了自己,網易雲音樂的一條推送“你這麼愛聽歌一定活得很難過吧”引發眾怒,引發了一波卸載潮。

結語:存在即有價值,雞湯能夠盛行,因為它給了我們前進的力量,“喪”文化能夠暢銷,因為它讓我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品牌主如果在內容行銷中適度的加入如今火爆的“喪”文化,就能很好的為品牌帶來超強的曝光量,畢竟如今這個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