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田被徵收修路,能拿多少補償?2017補償標準出爐

農村有句老話:“要致富, 先修路”, 如今我國各地農村地區為了搞新農村建設, 修路也可以說是修的熱火朝天, 不少農田都紛紛為要修的公路大讓其道。 那麼既然因修路而佔用部分耕地在所難免, 對於因修路而喪失土地的農民來說可以獲得多少占地補償?

國家層面的占地補償標準

農村修路占地補償標準總體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但是在今年國土資源部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中, 將第四十七條修改為:

“徵收土地的, 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 兼顧國家、集體、個人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給予公平合理補償, 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準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民宅基地及房屋補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以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等。

而上述補償安置費標準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地方層面的占地補償標準

各省市區農村修路占地補償標準不一, 因此具體的補償多少要看當地人民政府發佈的相關修路專案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才能確定。

舉個例子,

在今年廣西東蘭縣的公路工程建設專案中:

鎮級農用地補償40854元/畝, 建設用地16342元/畝;未利用地(荒地)8171元/畝;鄉級農用地補償38893元/畝, 建設用地15557元/畝;未利用地(荒地)7779元/畝。

並且對青苗、零星果樹、林木、房屋及其他附著物均給出了補償標準, 具體可查看《東蘭縣公路工程建設專案征地拆遷補償辦法》(蘭政發〔2017〕18號)文件。

征地補償款的分配

那麼對於征地補償款這塊“蛋糕”該如何分配?綜合來看有三種模式:

1.按照“誰的耕地被占、補償就給誰”的原則, 一次性發放補償款。

2.按照當地工業占地的標準(800/畝/年)補償給占地的農戶, 直到第二輪承包期結束, 以後再看情況發放;

3.利用這筆補償款, 改造荒溝平整土地, 流轉出去開發成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生態養殖基地。

不同模式的選擇, 就在於眼前利益、長遠利益之間的取捨, 不過目前是停留在以尊重小組成員意見為准的階段, 多採取第一種模式。

全國土地改革催生暴富新行業, 點擊“瞭解更多”, 立刻開始賺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