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經念不下去怎麼辦?徐州法院先給你冷靜期

本報記者 王曉紅本報特約記者 楊梅花

“2016年審結各類家事糾紛16124起, 調撤案件9287件, 調撤率為62.23%, 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54份。 制定下發離婚案件財產申報、家事調查、‘感情冷靜期’、家事調解、心理疏導、人身安全保護令、案後社會關護等8個方面家事訴訟程式規範性檔。 ”

拿著這份成績單, 徐州中院副院長戚志華告訴記者, “我們推出各項創新性機制‘組合拳’, 重在情感修復, 充分發揮‘柔’之作用, 最終‘和’的效果就日趨明顯。 ”近年來, 徐州法院著力推動家事案件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 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一攬子協議, 對症下藥求實效

“離婚原因是家庭暴力、感情破裂、婆媳關係惡化, 還是其他?”“離婚後您的生活如何安排?是否會更加幸福?”“婚後財產怎麼分割?孩子怎麼撫養?孩子願意面對破碎的家庭並做好準備了嗎?”……為了幫助當事人準確找到病根, 一個個問題在庭審時由家事法官不斷提出。

清官難斷家務事。 當“升級版”的“家務事”分配到法官們的手上更是並不輕鬆。 每一次的庭審, 對家事法官們來說, 從來都不是對原告、被告誰對誰錯的簡單裁判。

3月28日, 記者從徐州中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副庭長吳豔麗處瞭解到這樣一起她剛剛審結的離婚案件。 男方多年在外打工不回, 以雙方分居多年、夫妻感情不和為由, 兩次起訴離婚, 而女方是農村婦女沒有經濟來源, 含辛茹苦獨自把一對兒女撫養成人, 對男方不管不顧家庭兒女的行為怨聲載道。 審理中發現女方也願意解除無愛的婚姻, 但顧慮是一旦離婚, 將面臨無錢養老、無家可歸的境地, 一處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是男方父母留下的。

在吳豔麗的耐心調和下, 雙方最終達成了“好聚好散”的調解協定, 房產歸男方所有, 女方可以居住至再婚為止, 男方給付兒子撫養費至兒子成家立業為止, 給付女方一定的經濟補償。 雙方都表示滿意, 一對出庭的兒女也欣然接受了父母的選擇。

“一般民事財產案件的審理, 通常只是對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裁判, 而家事案件則需要對家事糾紛及相關問題一攬子解決, 這樣才能提高調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戚志華進一步解釋道。 如今, 這已成為徐州法院法官辦理家事糾紛的基本理念和辦案原則。

徐州中院明確要求, 在離婚糾紛案件的處理中對婚姻關係、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歸併審理。 禁止違規拆分案件, 對於無故只解決身份關係, 不解決財產關係或子女撫養問題的案件, 中院堅決予以發回重審, 並就相關問題予以通報。

強強聯動, 家事調查員頻頻出手

在傳統的審判模式下, 法官往往居中裁判, 遵循“誰主張、誰舉證”, 很少依職權調查取證。

而家事案件因其特殊性, 審理過程添加職權主義色彩, 有利於減少對抗、修復情感, 避免再次情感傷害。 為此, 徐州法院建立了家事調查員制度, 從人民陪審員及婦聯、民政、鄉鎮司法所等部門及基層群眾組織中選任家事調查員。

為讓家事調查工作有章可循, 徐州中院專門制訂出臺了《家事調查工作規則》, 細化調查方式, 家事調查員接受法院專門委託, 瞭解當事人的婚姻狀況、未成年子女撫養狀況及周圍親朋好友的評價, 並出具書面調查報告、出庭陳述意見、提出糾紛解決方案, 為法院及時作出裁判提供權威參考。

2016年6月,銅山法院在審理吳某訴劉某、張某撫養糾紛案件時,該案吳某的妻子及長女均為智力殘疾,家庭生活較為困難,在其妻生育次女後,就將次女交由劉某、張某代養,在孩子兩歲後,吳某要求將孩子要回撫養,此時,劉某、張某認為,吳某撫養孩子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願意將孩子撫養至六歲再交給吳某某。如何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使孩子利益最大化,雙方爭執不下。主審法官及人民陪審員也糾結不堪,為進一步探明真相,該院及時啟動家事調查程式,由3名家事調查員組成調查團,到雙方生產生活處所實地考察瞭解走訪,瞭解孩子個性特點,通過面對面交流觀察父母子女關係。

隨後,家事調查團提交了一份《家事案件調查報告》,一致認為孩子隨父母生活更利於健康成長。根據這些情況,家事審判團隊從心理、子女教育等多角度分析並開展了耐心細緻的調解工作,劉某、張某也最終接受了家事調查團的意見。

截至目前,徐州法院家事調查員提交的17份《家事調查報告》均被有效採納,有力保障了案件的客觀公正審理。

“僅憑一紙判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事人的矛盾。家事紛爭要想案結事了,調解是最有效的途徑。”徐州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長王韌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徐州法院已與公安、檢察、司法、婦聯、民政等11個部門聯合成立了“徐州市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形成家事糾紛社會管理新格局。2016年8月,賈汪法院聘任了40餘名社會調查員、家事調解員、心理疏導員。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領域,有心理輔導師,社會工作者和離退休法官、律師、警官、檢察官等。在溫馨的調解室組織調解,專業法官和調解專家強強聯手,僅2016年下半年,該院家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高達88.66%,離婚糾紛案件,首次實現50%以上調解和好結案。

剛柔相濟,開啟婚姻的幸福模式

家事糾紛往往涉及夫妻間、親屬間的情感問題,這就要求法官把當事人情感的修復和家庭關係的改善,作為家事案件審理的價值追求。

“謝謝徐老師,您教我的控制情緒的方法真挺管用的,我現在知道打媳婦是犯法的事。”這是法官回訪中,一起因家庭暴力起訴離婚的案件當事人所說的。

2016年10月,原告經某一紙訴狀將其丈夫張某告上法庭,訴請離婚,並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銅山區法院少年家事庭徐麗君作為心理諮詢師介入此案。徐麗君從雙方的不良溝通模式入手,為他們制定了一個3至5次的短程心理諮詢計畫,主要採用“理性情緒療法”。一個月後,當徐麗君回訪當事人時,欣慰地發現心理諮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事人之間再沒有發生過家庭暴力行為。

不僅如此,徐州法院對婚姻已出現裂縫但仍有和好可能的夫妻,經雙方同意,適用三至六個月冷靜期,其間法院積極與當事人所屬鄉鎮(街道)的婦聯、司法所、社區、村委等單位聯繫,做好跟蹤幫扶,邀請雙方親屬參與協調疏導夫妻之間的關係,做好未成年子女保護工作。

除了前置冷靜期力爭將隔閡消除在萌芽狀態外,徐州法院積極延伸司法觸角,增強家事審判的社會輻射功能,健全完善內外部協調配合的案後跟蹤、回訪及幫扶機制。在內部,該院由家事審判團隊通過打電話、上門回訪等形式,瞭解案後關係修復情況並給予指導意見。在外部,該院與民政、司法、婦聯、社工等部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不定期交流有關複雜、敏感家事案件的處理情況,建立心理疏導、案後跟蹤及幫扶機制,完善司法延伸服務。

(小編:朱慧敏)

2016年6月,銅山法院在審理吳某訴劉某、張某撫養糾紛案件時,該案吳某的妻子及長女均為智力殘疾,家庭生活較為困難,在其妻生育次女後,就將次女交由劉某、張某代養,在孩子兩歲後,吳某要求將孩子要回撫養,此時,劉某、張某認為,吳某撫養孩子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願意將孩子撫養至六歲再交給吳某某。如何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使孩子利益最大化,雙方爭執不下。主審法官及人民陪審員也糾結不堪,為進一步探明真相,該院及時啟動家事調查程式,由3名家事調查員組成調查團,到雙方生產生活處所實地考察瞭解走訪,瞭解孩子個性特點,通過面對面交流觀察父母子女關係。

隨後,家事調查團提交了一份《家事案件調查報告》,一致認為孩子隨父母生活更利於健康成長。根據這些情況,家事審判團隊從心理、子女教育等多角度分析並開展了耐心細緻的調解工作,劉某、張某也最終接受了家事調查團的意見。

截至目前,徐州法院家事調查員提交的17份《家事調查報告》均被有效採納,有力保障了案件的客觀公正審理。

“僅憑一紙判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事人的矛盾。家事紛爭要想案結事了,調解是最有效的途徑。”徐州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長王韌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徐州法院已與公安、檢察、司法、婦聯、民政等11個部門聯合成立了“徐州市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形成家事糾紛社會管理新格局。2016年8月,賈汪法院聘任了40餘名社會調查員、家事調解員、心理疏導員。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領域,有心理輔導師,社會工作者和離退休法官、律師、警官、檢察官等。在溫馨的調解室組織調解,專業法官和調解專家強強聯手,僅2016年下半年,該院家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高達88.66%,離婚糾紛案件,首次實現50%以上調解和好結案。

剛柔相濟,開啟婚姻的幸福模式

家事糾紛往往涉及夫妻間、親屬間的情感問題,這就要求法官把當事人情感的修復和家庭關係的改善,作為家事案件審理的價值追求。

“謝謝徐老師,您教我的控制情緒的方法真挺管用的,我現在知道打媳婦是犯法的事。”這是法官回訪中,一起因家庭暴力起訴離婚的案件當事人所說的。

2016年10月,原告經某一紙訴狀將其丈夫張某告上法庭,訴請離婚,並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銅山區法院少年家事庭徐麗君作為心理諮詢師介入此案。徐麗君從雙方的不良溝通模式入手,為他們制定了一個3至5次的短程心理諮詢計畫,主要採用“理性情緒療法”。一個月後,當徐麗君回訪當事人時,欣慰地發現心理諮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事人之間再沒有發生過家庭暴力行為。

不僅如此,徐州法院對婚姻已出現裂縫但仍有和好可能的夫妻,經雙方同意,適用三至六個月冷靜期,其間法院積極與當事人所屬鄉鎮(街道)的婦聯、司法所、社區、村委等單位聯繫,做好跟蹤幫扶,邀請雙方親屬參與協調疏導夫妻之間的關係,做好未成年子女保護工作。

除了前置冷靜期力爭將隔閡消除在萌芽狀態外,徐州法院積極延伸司法觸角,增強家事審判的社會輻射功能,健全完善內外部協調配合的案後跟蹤、回訪及幫扶機制。在內部,該院由家事審判團隊通過打電話、上門回訪等形式,瞭解案後關係修復情況並給予指導意見。在外部,該院與民政、司法、婦聯、社工等部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不定期交流有關複雜、敏感家事案件的處理情況,建立心理疏導、案後跟蹤及幫扶機制,完善司法延伸服務。

(小編:朱慧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