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慢半拍”,是件好事

在這個人人著急的時代,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反應快人一步, 生怕落後。 但有些時候, 那些“慢下來”的孩子, 反而活得更自在瀟灑, 甚至更成功, 這是為什麼?

前段時間, 一個叫唐錢錢的成都男孩刷爆了朋友圈, 原因是他才八歲, 就獨自去火鍋店裡吃了頓火鍋。

母親因臨時加班, 留了二十元錢給他讓他自行解決晚飯。 但是出門之前, 又接到母親電話說可能回來與他一起吃。 於是他臨時決定拿出壓歲錢擴充飯資, 將速食計畫取消直奔了火鍋店。 到達店內, 他老練的選街邊坐下, 自顧自去選了醬料和涮菜,

待全部搞定, 就穩如泰山地坐下來等高湯滾開。

老闆見他個子矮, 要幫他涮菜, 他答:我身高不夠可以站起來吃。 老闆見他吃得熱乎, 要送他飲料, 他答:不用, 我書包裡帶了水。 旁人對他好奇, 紛紛給他拍照, 他仿佛置身事外, 好像與自己無關。 母親姍姍來遲,

他除卻告訴他家門已經反鎖, 就是招呼她趕緊坐下來安心吃。

網友直呼, 自己長到三十歲還不及一個小孩穩重和老練, 疑惑于這孩子的情商到底是怎麼鍛煉出來的。 其實, 這個男孩能深處鬧市之中不慌不忙地用餐, 置旁人異常目光於不顧,

在母親到來之後, 還能先彙報家門安全再安頓母親就坐, 這樣的周全和淡定, 不僅說明他的情商高, 還相當獨立自主。

而做到這一切的必備要素就是他擁有“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其實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 也可以直譯為“遲鈍的力量”。 “遲鈍”, 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貶義詞, 但如果將它理解為“緩”和“慢半拍”, 對於人的生活與個人發展來說, 反而具有很積極的意義。

周瑩:“不害怕, 不慌張”是我最顯著的標籤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 由孫儷扮演的周瑩, 是個個性特別鮮明的角色。 她善良正義, 聰穎好學, 還有一股面對困境, 不低頭的倔強精神。

在我看來, 她更大的優點, 是敏於事, 而訥於情的鈍感力。 剛嫁入吳家的時候, 因為丫鬟身份她被全家人看不起, 可她對此毫不在意。

婆婆說:你走路不穩, 坐姿不端, 需要改。 她駁婆婆:你天天這樣端著, 累不累?

公公拍著桌子朝他吼叫:放肆!

她也對著桌子回他一掌:倡狂!

這一來一回的過招下, 有人會誤以為她江湖習氣太重, 全然目無尊長沒有教養,

實際上, 這正是她性格中的特別之處, 她既不受金錢和權勢控制, 也不在規矩重壓之下低頭, 看似我行我素, 實則只是忠於自我的超然態度。

而後丈夫突然離世, 公公蒙冤慘死獄中, 在臨死前將家族掌事大印交給了周瑩。 但女人當家卻遭家族內其他男性的集體反對, 婆婆看著大印絕望的說:這又有什麼用呢?

不料周瑩打趣的回答:當然有用了, 它既可以用來鎮紙, 又能用來防小偷, 還能幫我去討還債務呢!

就這句輕鬆的調侃, 像一粒定心丸似的, 平定了一家老弱婦孺心裡的慌亂, 自此後的周瑩, 就成了吳家的千斤頂, 和主心骨, 帶領吳家老少走出困境, 為日後的經濟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有鈍感的人,坦然面對流言蜚語,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影響自我價值的肯定。會自動遮罩外部的紛擾,始終保持冷靜的思考力和決斷力,然後審時度勢,伺機從困局中走出來。

安吉,自我療愈能力強大的小暖男

在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裡,胡可的兩個兒子廣受觀眾的好評,很多人喜歡看小魚兒小眼眯眯的呆萌樣子,而我則關注安吉獨立穩重的良好氣質。

有一回在家裡,弟弟不小心後腦勺著地摔了一跤,媽媽回來以後安吉立即告訴了媽媽,但是並無驚慌,而是十分淡定。

有日早晨,媽媽告訴兄弟倆,要和馬雅舒母女在某處集合,請安吉和米婭連線並告訴他們要打車到集合地點,安吉充滿期待。不明就裡的米婭告訴安吉,她們不去了,我滿以為安吉的表情會由欣喜轉為失望,沒想到他依舊笑嘻嘻地說“米婭說他們不過來了”。

出門的時候,弟弟在地庫摔跤,母親厲聲訓斥弟弟,要他穩重點不要將衣服弄髒。安吉則暗自走開,慢悠悠在旁邊踱步,就好像母親的批評和弟弟的哭泣都沒有發生。

軍訓時,安吉和弟弟努力參與了所有遊戲,但並沒有得到第一名,兄弟兩人都情緒穩定,對結果表示接受。教官後來給隊伍裡年齡最小的弟弟設立特殊獎項,獎品為一個五角星,遠處的安吉嘴角上揚微微笑,說:他就喜歡五角星。

言下之意,其實是感謝教官給了弟弟這個獎勵,而他自己對於得不得獎已然無所謂。對刺激事件不過分關心和擔憂,在得失之間亦無強烈反應,能快速忘記不愉快,都是安吉身上難能可貴的“鈍”的能力。

阿甘:我有自動遮罩“壞”的能力

“鈍感力”,還是一種面對複雜環境泰然處之的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

不因天氣變化而身體不適;

不因環境嘈雜而煩躁不安;

不因他人嘲諷而抑鬱消沉;

不因上司責駡,而氣餒壓抑。

他們會遮罩周邊不利因素的刺激,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

周瑩如此,安吉如此,除此之外,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正是如此。

阿甘,智商只有70,除了阿珍他沒有朋友,除了母親,他沒有親人,而除了這兩個女人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說他是傻子。可以這麼說,他是捧著一把爛牌出生的。

阿甘知道自己的智商不高,但科學證明智商不高的人並不代表沒有感受力和脾氣,相反,很多低智商的人也會爆發情緒。可是阿甘應對外界一切,不是抱怨和懷疑,而是以憨笑來回應。

他好像有一種自動遮罩“壞”的能力,那應該就是鈍感力。憑藉這種能力,他頂著別人眼中巨大的壓力扶搖直上,專注做自己。而結局往往讓人跌破眼鏡,獲得巨大的成績。神一樣的阿甘,證明了這一點。

他無論跑步還是橄欖球,打仗或者做拳擊手,總是有如神助似的殺出驚人的好成績。由此可見,世界上不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讓我們活得更輕鬆自在的能力。

“遲鈍”也可以成為孩子的軟實力

沉迷遊戲的背後一定有缺乏理解和愛的因素,或有挫折的經歷作為推動,讓人進入虛擬世界以躲避現實的無奈。而這樣的一群人,大多表面滿不在乎,內心卻有敏銳的直覺力和感受力。他們正是因為對外界事件感受過深,又沒有應對能力而選擇了躲避。當網路也只能麻醉一時的痛苦時,絕望就取代了無奈。用自虐來擺脫一切,就成了他們不得不做的破壞本能。

其實我們的孩子大多生來具備鈍感力,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喚醒,破壞了孩子的鈍感力。

要幫助這些變得敏感脆弱的孩子找回自我,家長不妨給孩子的感受降溫,減速,讓“鈍感”成為他們內心的屏障,當變化和刺激來臨時,有個緩衝時間作為保護,思維就能更理性,行事也能更從容。

1、當孩子遇到外部刺激,如同學的誤解,老師的批評等,家長先停頓幾秒或更久,再去思考事情的真正意義,切不要和孩子一起著急,如表示焦慮和慌張等,只會讓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合理化,或讓情緒再次升級。

2、孩子在哭鬧或者憤怒的時候,家長不做評判,如”你怎麼又哭了?或這件事不值得你生氣“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而喪失改變的動力。反之,如果父母以擁抱和陪伴去取代評判,孩子就會覺得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下次遇到同類型事件的時候,他的反應就不會那麼激烈。

3、宣洩完畢,帶領孩子給刺激事件重新賦意:同學無心之語根本不是在攻擊他,老師的批評,只是針對當下事件,而並非他這個人。

4、用正面事件進行情緒轉移。和孩子去做運動或者遊戲,讓孩子盡情釋放能量,沖抵消極情緒。

5、給孩子做示範,當父母遇到事情的時候,一笑置之,反應不那麼快速和激烈,孩子就能跟著學,讓內在反應慢下來。

有人說,養育就是牽著蝸牛慢慢走的過程,父母要允許孩子慢一點,然而這只是停留在行為和成就層面的,在行為的背後還存在著受情緒影響的動機。

李開複說過,“一個人被擊敗,不是因為外界環境的阻礙,而是取決於他對環境如何反應。”換句話說,改變內在反應,加強心靈韌性,讓孩子有“慢半拍”的人生,允許他充分發揮“遲鈍的力量”,或許會更美好呢。作者:周周,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

你是如何理解和培養孩子鈍感力的呢?在留言區裡聊一聊吧。

一個有鈍感的人,坦然面對流言蜚語,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影響自我價值的肯定。會自動遮罩外部的紛擾,始終保持冷靜的思考力和決斷力,然後審時度勢,伺機從困局中走出來。

安吉,自我療愈能力強大的小暖男

在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裡,胡可的兩個兒子廣受觀眾的好評,很多人喜歡看小魚兒小眼眯眯的呆萌樣子,而我則關注安吉獨立穩重的良好氣質。

有一回在家裡,弟弟不小心後腦勺著地摔了一跤,媽媽回來以後安吉立即告訴了媽媽,但是並無驚慌,而是十分淡定。

有日早晨,媽媽告訴兄弟倆,要和馬雅舒母女在某處集合,請安吉和米婭連線並告訴他們要打車到集合地點,安吉充滿期待。不明就裡的米婭告訴安吉,她們不去了,我滿以為安吉的表情會由欣喜轉為失望,沒想到他依舊笑嘻嘻地說“米婭說他們不過來了”。

出門的時候,弟弟在地庫摔跤,母親厲聲訓斥弟弟,要他穩重點不要將衣服弄髒。安吉則暗自走開,慢悠悠在旁邊踱步,就好像母親的批評和弟弟的哭泣都沒有發生。

軍訓時,安吉和弟弟努力參與了所有遊戲,但並沒有得到第一名,兄弟兩人都情緒穩定,對結果表示接受。教官後來給隊伍裡年齡最小的弟弟設立特殊獎項,獎品為一個五角星,遠處的安吉嘴角上揚微微笑,說:他就喜歡五角星。

言下之意,其實是感謝教官給了弟弟這個獎勵,而他自己對於得不得獎已然無所謂。對刺激事件不過分關心和擔憂,在得失之間亦無強烈反應,能快速忘記不愉快,都是安吉身上難能可貴的“鈍”的能力。

阿甘:我有自動遮罩“壞”的能力

“鈍感力”,還是一種面對複雜環境泰然處之的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

不因天氣變化而身體不適;

不因環境嘈雜而煩躁不安;

不因他人嘲諷而抑鬱消沉;

不因上司責駡,而氣餒壓抑。

他們會遮罩周邊不利因素的刺激,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

周瑩如此,安吉如此,除此之外,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正是如此。

阿甘,智商只有70,除了阿珍他沒有朋友,除了母親,他沒有親人,而除了這兩個女人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說他是傻子。可以這麼說,他是捧著一把爛牌出生的。

阿甘知道自己的智商不高,但科學證明智商不高的人並不代表沒有感受力和脾氣,相反,很多低智商的人也會爆發情緒。可是阿甘應對外界一切,不是抱怨和懷疑,而是以憨笑來回應。

他好像有一種自動遮罩“壞”的能力,那應該就是鈍感力。憑藉這種能力,他頂著別人眼中巨大的壓力扶搖直上,專注做自己。而結局往往讓人跌破眼鏡,獲得巨大的成績。神一樣的阿甘,證明了這一點。

他無論跑步還是橄欖球,打仗或者做拳擊手,總是有如神助似的殺出驚人的好成績。由此可見,世界上不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讓我們活得更輕鬆自在的能力。

“遲鈍”也可以成為孩子的軟實力

沉迷遊戲的背後一定有缺乏理解和愛的因素,或有挫折的經歷作為推動,讓人進入虛擬世界以躲避現實的無奈。而這樣的一群人,大多表面滿不在乎,內心卻有敏銳的直覺力和感受力。他們正是因為對外界事件感受過深,又沒有應對能力而選擇了躲避。當網路也只能麻醉一時的痛苦時,絕望就取代了無奈。用自虐來擺脫一切,就成了他們不得不做的破壞本能。

其實我們的孩子大多生來具備鈍感力,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度喚醒,破壞了孩子的鈍感力。

要幫助這些變得敏感脆弱的孩子找回自我,家長不妨給孩子的感受降溫,減速,讓“鈍感”成為他們內心的屏障,當變化和刺激來臨時,有個緩衝時間作為保護,思維就能更理性,行事也能更從容。

1、當孩子遇到外部刺激,如同學的誤解,老師的批評等,家長先停頓幾秒或更久,再去思考事情的真正意義,切不要和孩子一起著急,如表示焦慮和慌張等,只會讓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反應合理化,或讓情緒再次升級。

2、孩子在哭鬧或者憤怒的時候,家長不做評判,如”你怎麼又哭了?或這件事不值得你生氣“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而喪失改變的動力。反之,如果父母以擁抱和陪伴去取代評判,孩子就會覺得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下次遇到同類型事件的時候,他的反應就不會那麼激烈。

3、宣洩完畢,帶領孩子給刺激事件重新賦意:同學無心之語根本不是在攻擊他,老師的批評,只是針對當下事件,而並非他這個人。

4、用正面事件進行情緒轉移。和孩子去做運動或者遊戲,讓孩子盡情釋放能量,沖抵消極情緒。

5、給孩子做示範,當父母遇到事情的時候,一笑置之,反應不那麼快速和激烈,孩子就能跟著學,讓內在反應慢下來。

有人說,養育就是牽著蝸牛慢慢走的過程,父母要允許孩子慢一點,然而這只是停留在行為和成就層面的,在行為的背後還存在著受情緒影響的動機。

李開複說過,“一個人被擊敗,不是因為外界環境的阻礙,而是取決於他對環境如何反應。”換句話說,改變內在反應,加強心靈韌性,讓孩子有“慢半拍”的人生,允許他充分發揮“遲鈍的力量”,或許會更美好呢。作者:周周,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

你是如何理解和培養孩子鈍感力的呢?在留言區裡聊一聊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