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信陽週刊》人物專訪——郭春順

《信陽週刊》人物訪談欄目

信陽最具影響力人物訪談錄

煙火凡塵春意暖 美味人生瑞德豐

——專訪信陽瑞德豐酒家創始人郭春順

本報特約記者 張怡

封面攝影 柴豫海

小時候物質生活匱乏, 最喜歡的是聽母親講些和“吃”有關的故事, 對著一碗照出人影的稀粥也能幻想出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長大後, 頂喜歡金庸, 他的小說裡除了兒女情長, 還盡顯江南美食, 看黃幫主倒騰《好逑湯》的描寫, 遂生出郭靖之心:定要娶了她回去!後來讀古詩, 讀來讀去的卻發現天下第一可愛之人竟是蘇學士, 且不說他名下的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湯, 人家吃野雞寫《野雉》、吃鯿魚寫《鯿魚》詩, 吃盤時蔬也能來首《春菜》詩!——真真充滿了生活情趣!

信陽瑞德豐酒家創始人 郭春順

於是我從兒時一路走來, 便篤定地認為:倘若不談吃喝, 人生該是怎樣無趣!

可是, 你會說:吃還不容易嗎?

吃, 真的很容易, 但是怎樣吃, 吃出怎樣的品位, 以至於能把吃當做一項事業, 吃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出來, 拉動內需, 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解決就業問題就真的不容易啦。

而這一切在大信陽, 小江南, 豫風楚韻之地卻被一個叫郭春順的企業家輕鬆做到。

故事要從一幢小小的雅舍說起。

信陽市第十三小學對面有一條蜿蜒的小路名為中華胡同, 胡同內有座精緻的院落。 推開兩扇門, 但見二層小樓飛閣流丹, 廊前簷下均為字畫, 進入室內, 綠植盆栽, 生機盎然。 無一處不潔淨, 無一寸不舒心。

座落席前, 桌椅板凳均是古香古色, 推杯換盞間只覺飯菜絕佳, 唇齒留香。 食客讚不絕口。 一時間人盡皆知“瑞德豐”, 那是1999年。

門口那塊匾額上蒼勁雋美的題字, “瑞德豐酒家”竟是出自郭總父親郭老先生的手筆。 瑞, 古之玉器, 以玉為信。 德, 仁義禮智信, 厚德方能載物。 豐, 古之酒器, 亦為禮器, 更有豐盛、豐沛、豐收之意。 我想老爺子字中之深意, 不僅有對郭總事業的期許, 更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如今, 信陽人親朋聚會, 婚嫁宴請, 已到了非“瑞德豐”不行的地步。 “瑞德豐”酒家順勢而起, 從創業之初的小雅舍, 發展成為擁有3個直營店的信陽餐飲知名領軍企業, 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若干個, 年創稅百萬元以上。

“瑞德豐”誕生之前, 信陽人的家常菜只在媽媽的廚房裡。 “瑞德豐”一路走來, 不斷挖掘傳承和創新發展信陽菜傳統技術, 努力營造具有民俗風情的就餐環境, 使信陽人在品嘗地道信陽美食的同時, 享受到高品位的休閒生活, 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而這個會吃, 會有品位的吃, 會吃的“沽酒客來風亦醉,歡宴人去路還香”的男主角郭春順能決勝在煙火凡塵,來源於什麼呢?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和他進行了一番輕鬆的對話。

這位身家千萬的老總像一位鄰家的大叔,周身充滿了“食尚元素”,笑與不笑都是憨態可掬的樣子,讓與談者有一種全線放鬆的舒適感。

他指了指自己的肚皮打趣地說:“做飲食之前我176釐米只有60公斤,做飲食之後我還是176釐米但是90公斤了。我用自己來證實了一個真理——胖子都是吃出來的!”

當記者提及有關成功的話題,他一個勁地搖頭,說道:“這世上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我一件外衣穿了三年,一雙鞋子穿了十年,一干餐飲就是整整十八年。什麼叫成功?無非是用心、用真心、用良心,踏踏實實去做一件事,久了,一切都成了。”

天資魯鈍的郭靖,遠不如楊康和歐陽克那樣聰明花巧。江南七怪找到他時,都悵然若失,韓小瑩“一聲長歎,眼圈兒不禁紅了”,朱聰說:“這孩子資質太差,也不是學武的胚子。”最終,卻只有郭大俠成了一代宗師。

小說和現實一起重疊證實“踏實、持久”才是成功第一要素!

老郭說:“3年前我去日本,遇見買馬桶的中國同胞,我想不通,一個馬桶有必要去日本買嗎?不談民族情結,只想聽聽買它的原因。結果有個顧客說了‘十五年前我在日本買的馬桶,一直用到現在’。我就在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家能把品質做得那麼好?為什麼我們不行?是不是我們缺少一種踏實精神呢?”

這世間原來並不缺聰明人,成功沒有捷徑,看似精明的人在生意場上卻屢屢失敗,多因機關算盡。郭春順做了這麼多年的餐飲,最喜歡的人是《阿甘正傳》裡的阿甘。他只推崇兩個字:誠信。

沒有地溝油,沒有隔夜菜,沒有激素藥,沒有不達標。“瑞德豐”從誕生至今連續十八年食品安全零緋聞。

一個人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去做一輩子。當商人有了責任感後才能真正地上升到企業家的境界。這一切和錢無關,關乎信念!

除了誠信,閱讀是郭春順對員工提出的另一要求。

瑞德豐酒家的四樓是酒店辦公和員工生活、學習場所。書櫃裡面除了各種菜品製作技藝的專業書籍,更有大量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文學、藝術等各個學科門類的書籍。他要求所有員工,不管是廚師還是服務員,每天都要保證有一小時用來讀書看報或上網看電視,有時他還會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來給大家講課,以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增加酒店創新能力。

當日下午,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家常菜”一集,引起後廚師傅們的熱烈討論。正在看書的服務員微笑著從書中查閱著出處,以便發表自己更為科學的看法……我們站在一旁,仿佛是影棚拍攝裡的背景,靜靜地襯托著這學習的畫面。於無聲處明白了瑞德豐酒家的生意能夠火爆多年的關鍵原因。

文化是什麼?它不是你能掛幾幅字畫在牆上,或是擺幾件古董在眼前就能證明你的腹內有詩書的。那是從環境到人物都能融為一體的氣質。一個企業能夠走得遠、走得強必須“以德為先,以文為脈”,才能“財源茂盛,生意興隆”。

今天,“瑞德豐”並沒有禁錮於行業內自己的發展。郭春順站在餐飲的高處,高屋建瓴地提出在整個飲食界傳承和創新“信陽菜系”,整合資源、技術重組,把口味獨具特色的信陽菜以“舌尖上的信陽”方式傳播至全國,讓遍佈全國的信陽人都能想起故鄉的味道。

坐在瑞德豐酒家裡,點一盤幹燒南灣白魚王、椒鹽野生河蝦王只想引用《舌尖》裡的話:“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韌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願時光不老,佳餚飄香,每個人都能在煙火人間對一款美食念念不忘。

欄目主編:劉志剛

美術編輯:孫 蘭

欄目記者:花婷 張怡

董盼 金萍

欄目熱線:15637668111

15737688008

責任編輯:文鈃

會吃的“沽酒客來風亦醉,歡宴人去路還香”的男主角郭春順能決勝在煙火凡塵,來源於什麼呢?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和他進行了一番輕鬆的對話。

這位身家千萬的老總像一位鄰家的大叔,周身充滿了“食尚元素”,笑與不笑都是憨態可掬的樣子,讓與談者有一種全線放鬆的舒適感。

他指了指自己的肚皮打趣地說:“做飲食之前我176釐米只有60公斤,做飲食之後我還是176釐米但是90公斤了。我用自己來證實了一個真理——胖子都是吃出來的!”

當記者提及有關成功的話題,他一個勁地搖頭,說道:“這世上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我一件外衣穿了三年,一雙鞋子穿了十年,一干餐飲就是整整十八年。什麼叫成功?無非是用心、用真心、用良心,踏踏實實去做一件事,久了,一切都成了。”

天資魯鈍的郭靖,遠不如楊康和歐陽克那樣聰明花巧。江南七怪找到他時,都悵然若失,韓小瑩“一聲長歎,眼圈兒不禁紅了”,朱聰說:“這孩子資質太差,也不是學武的胚子。”最終,卻只有郭大俠成了一代宗師。

小說和現實一起重疊證實“踏實、持久”才是成功第一要素!

老郭說:“3年前我去日本,遇見買馬桶的中國同胞,我想不通,一個馬桶有必要去日本買嗎?不談民族情結,只想聽聽買它的原因。結果有個顧客說了‘十五年前我在日本買的馬桶,一直用到現在’。我就在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家能把品質做得那麼好?為什麼我們不行?是不是我們缺少一種踏實精神呢?”

這世間原來並不缺聰明人,成功沒有捷徑,看似精明的人在生意場上卻屢屢失敗,多因機關算盡。郭春順做了這麼多年的餐飲,最喜歡的人是《阿甘正傳》裡的阿甘。他只推崇兩個字:誠信。

沒有地溝油,沒有隔夜菜,沒有激素藥,沒有不達標。“瑞德豐”從誕生至今連續十八年食品安全零緋聞。

一個人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去做一輩子。當商人有了責任感後才能真正地上升到企業家的境界。這一切和錢無關,關乎信念!

除了誠信,閱讀是郭春順對員工提出的另一要求。

瑞德豐酒家的四樓是酒店辦公和員工生活、學習場所。書櫃裡面除了各種菜品製作技藝的專業書籍,更有大量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文學、藝術等各個學科門類的書籍。他要求所有員工,不管是廚師還是服務員,每天都要保證有一小時用來讀書看報或上網看電視,有時他還會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來給大家講課,以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增加酒店創新能力。

當日下午,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家常菜”一集,引起後廚師傅們的熱烈討論。正在看書的服務員微笑著從書中查閱著出處,以便發表自己更為科學的看法……我們站在一旁,仿佛是影棚拍攝裡的背景,靜靜地襯托著這學習的畫面。於無聲處明白了瑞德豐酒家的生意能夠火爆多年的關鍵原因。

文化是什麼?它不是你能掛幾幅字畫在牆上,或是擺幾件古董在眼前就能證明你的腹內有詩書的。那是從環境到人物都能融為一體的氣質。一個企業能夠走得遠、走得強必須“以德為先,以文為脈”,才能“財源茂盛,生意興隆”。

今天,“瑞德豐”並沒有禁錮於行業內自己的發展。郭春順站在餐飲的高處,高屋建瓴地提出在整個飲食界傳承和創新“信陽菜系”,整合資源、技術重組,把口味獨具特色的信陽菜以“舌尖上的信陽”方式傳播至全國,讓遍佈全國的信陽人都能想起故鄉的味道。

坐在瑞德豐酒家裡,點一盤幹燒南灣白魚王、椒鹽野生河蝦王只想引用《舌尖》裡的話:“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韌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願時光不老,佳餚飄香,每個人都能在煙火人間對一款美食念念不忘。

欄目主編:劉志剛

美術編輯:孫 蘭

欄目記者:花婷 張怡

董盼 金萍

欄目熱線:15637668111

15737688008

責任編輯:文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