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10秒完成三維座標的測量——記北京建工集團三建公司測量中心主任徐偉

測量放線是給高樓定位、為建築施工提供依據、確保設計意圖和施工品質的關鍵崗位, 是建築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需要人長期堅持在工程項目的第一線。 因此, 不少剛入門的年輕人覺得, 在工程施工現場一輩子幹測量很沒前途。 然而, 徐偉卻在這個崗位上幹了40多年。 他首創了鋼網架球體中心的瞄準方式, 10秒之內在網架下完成全站儀對任意空間球體中心三維座標的測量。 同時根據滾動原理, 利用簡單的工具5秒內確定出球體上部頂點, 在網架上快速測量球體的三維座標。

40多年測量差錯率為零

從北京東方廣場到首都機場航站樓, 從國家大劇院到國家會議中心, 從汶川地震過渡安置房到多個高鐵站, 徐偉主持了很多重大高精尖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 累計施測建築面積超千萬平方米, 差錯率近乎為零。 用周圍同事們的話說, 測量放線已融入老徐的生活。 “放線我幹了一輩子了, 第一天是這個幹法兒, 幹到最後一天我還是這個幹法兒。 這樣才能把好關, 不給以後的施工工序造成麻煩。 ”幹起活兒來, 徐偉會很較真兒。

2009年11月, 徐偉所在的北京建工集團三建公司中標京滬高鐵新建天津西站站房工程, 工程事關重大, 公司派出了這位元老將, 以確保工程萬無一失。 那年天氣格外寒冷, 天津最低溫度達到零下十幾度。

50多歲的徐偉為了工程能夠按期實現開工, 每天在現場的工作時間都長達十多個小時, 跟車在現場走的路不下30公里。 為了保證測量精度, 徐偉在操作儀器時, 堅持不穿長大衣, 不戴手套, 在兩米高的測量平臺上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 身體一動不敢動, 生怕腳步震動影響了測量精度。

能參與汶川震後援建工程, 是徐偉覺得比較光榮的一件事。 2008年5月22日, 他作為三建公司第一批援建職工奔赴災區, 以最快的速度順利完成全國首個過渡安置房示範社區京安社區的測量定位工作, 為十天十夜建成交用奠定了基礎。 “我負責測量放線, 就得先到現場。 只有放好線、定好位, 才能建好房, 讓群眾能早日安居。 ”

北京三建公司的同事還記得徐偉在汶川發生的“驚險一幕”。

2008年5月25日下午, 徐偉在江油地塊指導場地測量工作。 為了尋找測量放線的最佳位置, 他與兩位同事爬上了一幢五層危樓樓頂。 四點半左右, 青川縣突然發生6.4級餘震, 危樓在餘震下搖晃得厲害, 隨時有可能坍塌, “我就看見徐偉在危樓上緊緊抱著全站儀, 一動也不動, 一直等到餘震結束, 他又堅持測完點位才小心走下來。 ”

“測量儀器就像戰士手中的槍, 戰場上槍是不能丟的, 這比生命還重要。 ”徐偉說。

從經驗階段走向知識時代

徐偉做放線工作的40多年, 也是這一工種日益被人重視、走向知識化的幾十年。 “我當學徒那會兒, 大夥都管我們叫‘放線的’, 連個工字都沒有。 而現在, 放線測量是建築工地的第一個環節,

影響著工程的整體品質和進度。 ”徐偉很高興測量放線工種, 已經從老師傅“傳幫帶”的經驗型階段, 走向了技術與科技並重的高知識時代。

工作中, 每每遇到一個看上去很難的工程, 即便跟自己沒關係, 徐偉也總喜歡琢磨。 當年國家大劇院開工, 施工方並不是北京建工集團, 但罕見的橢球體建築形狀卻引起了徐偉的濃厚興趣。 每天下班後, 徐偉回家就開始琢磨, “如果讓我幹, 我將如何攻克這個沒有直線條的異形建築。 ”後來, 在一次北京市測繪協會學術交流時, 徐偉與專家談起了自己對該工程的方案, 沒想到專家聽後連聲稱讚。 他愛琢磨的習慣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首都機場T3航站樓, 工程量特別大。 為提高效率,

徐偉琢磨出了一個“妙招”:他先用全站儀定位出100米×100米的大方格, 再找來四根繩子, 繩子上每隔20米系上一根彩帶, 讓工人站在四個點拉, 一下就能定位出20米×20米的方格網。 “這個方法很實用, 別人一天只能放60個點, 而我能放200個點。 ”

當年, 全站儀在北京建築測量領域, 還屬於全數位化的高科技儀器, 很多放線工不會使, 更別提物盡其用。 “所以, 他們不敢像我這樣‘偷懶’, 只能用鋼尺一個方格網、一個方格網地丈量、計算。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常說, 要多學習理論知識。 正因為有扎實的知識功底, 我才知道哪裡該粗、哪裡該細。 ”

培養的徒弟都是技術骨幹

徐偉不僅熟練掌握傳統的測量儀器, 還跟年輕人一樣對世界領先的測量儀器有著濃厚興趣。 “上世紀80年代初,2秒經緯儀算是放線工能用上的好設備。現在,我和徒弟們出門幹活,帶的都是幾十萬元一台的測量儀。”徐偉和團隊引進和普及了全站儀、GPS、精密水準,主持的“三維鐳射掃描測量應用技術研究”“超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控制技術研究”“近接既有線基坑及路軌監測技術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如今,正在研究的無人機測量技術也將在地形圖繪製和土方測量等測量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3年,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測量中心成立,徐偉成了這個專業化、集約化管理團隊的“帶頭人”。“測量中心團隊平均年齡28歲,是一支朝氣蓬勃、理論與實踐並存的創新型團隊,先後湧現出多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技術能手等高精尖人才。”北京建工三建公司負責人介紹,徐偉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徒弟們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其中2人獲得北京市技能大賽冠軍,有6名高級技師、15名技師,先後有12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的榮譽稱號

“我就是要將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傳給更多的人,為建築事業做點事兒。”徐偉說。

名片:

徐偉,1957年1月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從1974年加入北京三建從事測量放線工作已40餘年,現任北京市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測量中心主任,是擁有24項技術創新的測量放線專家。

榮譽: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知識型職工標兵,同年獲首都勞動獎章。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2008年獲北京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2年榮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

絕活:

利用角度平分原理首創了鋼網架球體中心的瞄準方式,10秒之內在網架下完成全站儀對任意空間球體中心三維座標的測量;同時根據滾動原理,利用簡單的工具在5秒內確定出球體上部頂點,在網架上快速測量球體的三維座標。

心中的工匠精神:

我喜歡測量工作,喜歡完成一項項工程、解決一個個難題後的成就感。不管做什麼都要有股韌勁,幹一行就要吃透這行,更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初,2秒經緯儀算是放線工能用上的好設備。現在,我和徒弟們出門幹活,帶的都是幾十萬元一台的測量儀。”徐偉和團隊引進和普及了全站儀、GPS、精密水準,主持的“三維鐳射掃描測量應用技術研究”“超高層建築施工測量控制技術研究”“近接既有線基坑及路軌監測技術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如今,正在研究的無人機測量技術也將在地形圖繪製和土方測量等測量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3年,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測量中心成立,徐偉成了這個專業化、集約化管理團隊的“帶頭人”。“測量中心團隊平均年齡28歲,是一支朝氣蓬勃、理論與實踐並存的創新型團隊,先後湧現出多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技術能手等高精尖人才。”北京建工三建公司負責人介紹,徐偉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徒弟們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其中2人獲得北京市技能大賽冠軍,有6名高級技師、15名技師,先後有12人次獲得市級以上的榮譽稱號

“我就是要將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傳給更多的人,為建築事業做點事兒。”徐偉說。

名片:

徐偉,1957年1月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從1974年加入北京三建從事測量放線工作已40餘年,現任北京市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測量中心主任,是擁有24項技術創新的測量放線專家。

榮譽:

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知識型職工標兵,同年獲首都勞動獎章。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2008年獲北京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2年榮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

絕活:

利用角度平分原理首創了鋼網架球體中心的瞄準方式,10秒之內在網架下完成全站儀對任意空間球體中心三維座標的測量;同時根據滾動原理,利用簡單的工具在5秒內確定出球體上部頂點,在網架上快速測量球體的三維座標。

心中的工匠精神:

我喜歡測量工作,喜歡完成一項項工程、解決一個個難題後的成就感。不管做什麼都要有股韌勁,幹一行就要吃透這行,更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