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4%美國人自認為是“終身學習者”,這10條經驗值得教給我們的孩子|美式教育之五

美國教育有“三大絕技”:重視閱讀、重視體育和終身學習。 上一篇文章中, 特老師講了美國學校是如何重視體育的(←點擊直接查看), 今天, 我們就來看美國學校是如何鼓勵“終身學習”的。

*本系列由“爸爸真棒”與得到APP合作推出, 得到APP擁有首發和獨家版權。 不開放轉載。

2016年10月, 斯坦福大學發佈《2025計畫》, 其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改革概念被稱為“開環計畫”。

這項計畫創新性地解除了入學年齡的限制, 17歲前的天才少年、進入職場的中年以及退休後的老人都可以入學。 “開環計畫”另外一個鮮明的特色, 是延長了學習時間, 由以往連續的四年延長到一生中任意加起來的六年, 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斯坦福認為, 開環大學將具備以下幾個優勢:

1. 讓學生在一生中充滿學習的機會;

2. 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後, 可以回歸社會, 從實踐中汲取知識;

3. 在社會中遇到難題後, 可以回到校園重新充電和尋找答案;

4. 不同年齡和閱歷的學生在一起學習生活, 有利於建立更加立體和有效的社交網路。

斯坦福為什麼會提出“開環計畫”?因為, 在美國, 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根據斯坦福的研究, 僅有1/4的學生畢業後從事的工作與大學專業直接相關, 有1/4的畢業生沒有選擇好職業, 有1/4的畢業生的專業不能與新興的行業類型對應起來。

而在開環大學的環境當中, 高等教育對於每個人一生的意義都將發生重大變革, 大學更注重對於職業生涯的培養。 學習, 再也不是“一次性”的知識汲取, 而成為每個人需要終身認真對待的重要技能。

和斯坦福一樣, 大多數美國大學都在鼓勵終身學習。

什麼是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指持續的、自願的, 和自我激勵式的學習, 學習知識的目的可以是為了個人, 也可以是為了職業需要。

因此, 終身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個人, 同樣也可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和就業能力。

“終身學習”認為學習不僅發生在童年時期或者在教室中, 而是貫穿人的整個一生, 能夠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任何條件下。 加拿大教育學家艾倫.塔夫認為, 差不多70%的學習是人們自發完成的。

在過去的50年裡, 持續的科學和技術革新已經深刻影響了人們對學習的理解。

學習不再僅僅是把學生們集中在學校裡, 在一段特殊的時間裡獲取知識。

相反的, 學習可以在我們日常與人交往中發生, 它可以包括:正式的學習,

非正式的學習, 或者自髮式學習。

美國教育給我留下的重要印象之一, 就是它對終身學習的重視。

美國“終身學習”的現狀

美國有許多社區大學, 學生不僅包括剛剛高中畢業的18歲小朋友, 也有很多工作到一半前去進修的三四十歲, 甚至五六十歲的“老人家”。

2016年, 美國知名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組調查資料, 資料表明:

1. 大部分(74%)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終身學習者”;

2. 74%的成年人是“個人學習者”(自學者), 也就是說, 在過去的12個月裡, 他們至少參加了一項活動, 來增加自己的知識, 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些活動包括:閱讀, 上課, 參加和學習有關的會議或活動;

3. 正在工作的人群中, 有63%的人是“職業學習者”, 也就是說, 在過去的12個月裡, 他們參加課程或是培訓, 來提升工作技能。

另外一個雖然有趣, 但很好理解的現象是:在美國, 受教育程度越高, 收入越高的群體, 越願意參與終身學習——

87%的個人學習者和72%的職業學習者, 都受過大學以上教育;

83%的個人學習者和69%的職業學習者, 家庭年收入超過75000美元。

此外,將自己定義為“終身學習者”的人,更願意參與終身學習。

我在矽谷的所見所聞也證實了資料的科學性。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甚至不惜為工程師們報銷昂貴學費,讓他們隨時去斯坦福這樣的知名學府充電。

又比如亞馬遜公司的“職業選擇”項目,鼓勵員工不斷學習新知識,為滿足未來的職務需要做準備。

另外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學習平臺”和“學習中心”的興起,比如大名鼎鼎的Coursera,Codecademy, Big Data University和微軟的edX……這些線上平臺能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學習工具和“大型開放線上課程”(MOOC)。

Coursera, 世界最大線上教育平臺

還有人工智慧的發展,也能很好地幫助人們縮短學習新技能的時間。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為人們尋找更加合適的教育方式。

為什麼要重視“終身學習”?

對孩子的教育而言,我們家長不要忘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應該是幫孩子掌握自學的能力。

孩子離開學校並不意味著可以停止學習,而是意味著永不停止的終身學習的開始。

1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終身學習者

愛因斯坦說過:“智力的增長應該始於生,而終於死。”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說:“任何停止學習的人,無論他是20歲還是80歲,他已經老了。堅持學習的人永遠年輕。”

美國著名作家布萊恩·特雷西說:“擁有不斷獲取新知識,並將其運用於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他們永遠會是社會的改革者和驅動者。”

2

終身學習是應對變化的最有效方法

當今世界變化迅速——生活的變化,工作的變化,很多東西出現了,很多東西消失了,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斷提升——

阿法狗剛剛戰勝了李世乭,轉眼又讓柯潔痛哭失聲,

AI逼得大批華爾街精英交易員瞬間失業,

“深度巴赫”譜出的曲子讓超過一半的聽眾認為作曲者不是機器而就是巴赫本人,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矽谷四處巡遊,

發射出去的火箭居然像一次性飯盒和筷子那樣,也可以二次回收了

……

AlphaGo戰勝李世乭,AI開始成為人們的話題中心

未來有一天,也許你所選擇的專業,在你進入大學的那一天還是最最炙手可熱的,而4年以後當你離開大學的時候,它卻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徹底消失在這個世上……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確定不變的,那就只有——變化本身。

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學作家皮特·德魯克(Peter Drucker)寫道:“我們現在都知道,終身學習是跟上變化的持續過程。當務之急是教會人們如何學習。”

如何幫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

終身學習的技巧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a

分析問題的能力。拆解問題,尋找、組織並評估相關資訊,確定問題的核心

b

批判性思維技能。在紛繁複雜的資訊中辨別真偽,獨立思考

c

解決問題的能力。頭腦風暴,給孩子提供一起討論並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d

橫向思考的能力。能夠跳出框架去學習和探索

e

做展示的能力。清晰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f

溝通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包括傾聽的能力和質疑的能力

g

建立自信的能力。發展“我可以”的態度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必須為學生灌輸信心,使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成功學習,探索和實現目標

h

自我導向式的學習技能。幫助孩子自己學會確定“學習什麼”以及“如何學習”,探索屬於他們個人的學習路徑。自我導向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發現更多的學習樂趣,讓學習者變得非常強大

i

安排項目的能力。建立自律意識、實現自我管理

j

學習熱情。擁有無盡的好奇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強烈的探索欲。學習的內驅力是造就終身學習者最強大的動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喚醒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幫助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呢?

事實上,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嬰兒從來不怕摔跤,小朋友拆開一切東西,不停問東問西,大一點的孩子觀察螞蟻能看上好幾個小時……所以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只要保護好這些,孩子就會成長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

1

鼓勵提問題

無論孩子什麼年齡,都要允許他們探索、提問、閱讀和實踐自己的興趣。

鼓勵提問,提問能夠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保持他們思維的活躍。不要害怕和孩子討論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宇宙究竟有多大?”,“我們為什麼要珍惜生命?”,或者“外星人真的存在嗎?”

這些問題能幫助孩子醞釀自己的觀點,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並且瞭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和“我們還需要繼續學習什麼”。

2

鼓勵解決問題

試著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給他們選擇,而不是命令。比如:

讓孩子選擇自己每天應該穿什麼衣服,而不是直接把衣服挑好了命令他們穿上;

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而不是只允許他們背誦“標準答案”。

3

鼓勵創新

孩子最早展現出創新能力的地方是在藝術領域。允許他們把蘋果塗成紫色,在他們畫出方形的太陽的時候不要逼他們做“正確的修改”。

孩子編故事的時候允許他們天馬行空,允許他們把大灰狼描述成怕羞的小姑娘……創作不同尋常的作品說明孩子在運用自己的想像力,而沒有把思維限定在框架裡,這是許多成人都已經丟失的寶貴能力。

另外,給孩子提供“開放式”的玩具,比如積木、科學盒子、藝術工具還有“角色扮演”玩具,這些都能夠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4

學會尋找“答案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幫助他找到“尋找答案的方法”。

如果他們想瞭解關於一個國家的各種知識?很簡單,給他們找一張地圖,帶他們借閱關於這個國家的各種書籍。

想要瞭解一種動物?帶他們去動物園玩耍,或者播放一張關於這種動物棲息地和生活習性的紀錄片。

介紹他們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老師、圖書管理員、家人。

有一次,我的孩子在看病的時候,對護士手上的治療器械發生了興趣,我就請求護士講解了其中的構造和原理。我以為六七歲的孩子不能明白“液氮製冷”的原理,但結果是我低估了他們。

5

“隨時隨地可以學習”

告訴孩子:學習不僅只在學校裡,他們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可以學習。告訴他們,人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都在學習,即使變成了大人也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培養新的習慣,新的愛好,學會做新菜,學習使用新的家電設備……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生活變得更有意思。

6

豐富孩子的經歷

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鼓勵他們擁有新的經歷,幫他們把已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聯繫在一起。

一個隻踢過足球的孩子無法知道:不同的運動擁有不同的規則;

一個沒出過遠門的孩子,難以理解世界有多麼不同多麼大。

7

別打擊孩子的熱情

如果孩子瘋狂地迷戀某些東西——石頭、貝殼或者恐龍,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有一段時間,我兒子癡迷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金屬塊,他參加學校校外實踐活動的時候,口袋裡總是裝滿了地上撿來的垃圾。有趣的是,他的老師並沒有批評他亂撿東西,而是津津樂道地和我談論兒子每天的“新發現”。

有了大人的鼓勵,兒子關於岩石和礦產的知識突飛猛進,他那段時間讀過的地理書籍和掌握的地理知識,甚至遠遠超過了我這個成年人。

8

豐富孩子的詞彙

當孩子探索新的領域和知識的時候,你可以經常和孩子分享新的詞彙和術語。要相信孩子掌握“高難度”術語的能力。

比如,在你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給他們講解什麼是“雕塑”,什麼是“藝術家”。去動物園的時候,告訴孩子什麼是“脊椎動物”;去植物園的時候,告訴孩子什麼是“真菌”,什麼是“裸子植物”……

鼓勵大一些的孩子看新聞,鼓勵他們看不同種類的書籍,增加他們的詞彙量。這樣既能促進他們的表達能力的發展,也能幫助他們不斷學習和理解更深更難的東西,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鼓勵孩子參與團隊合作,因為團隊合作是鍛煉孩子溝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成為更有效的終身學習者。

9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自己堅持學習

美國兒童諮詢師蘇珊·斯蒂夫曼(Susan Stiffelman)建議,要想讓孩子堅持學習,家長首先要自己堅持學習。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有自己的家庭作業和研究工作,這比對他們講什麼大道理都有用。如果你整晚整晚地坐在電視機前面,你又拿什麼去說服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作業呢?

因此,家長們可以每天關上電子設備30分鐘到一個小時,用這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搭積木、畫畫、玩音樂……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學習很有趣,值得去嘗試。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上課。孩子希望和父母呆在一起,特別是他們小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上烹飪課、陶藝課、攀岩課……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

此外,將自己定義為“終身學習者”的人,更願意參與終身學習。

我在矽谷的所見所聞也證實了資料的科學性。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甚至不惜為工程師們報銷昂貴學費,讓他們隨時去斯坦福這樣的知名學府充電。

又比如亞馬遜公司的“職業選擇”項目,鼓勵員工不斷學習新知識,為滿足未來的職務需要做準備。

另外一個引人注意的現象,是“學習平臺”和“學習中心”的興起,比如大名鼎鼎的Coursera,Codecademy, Big Data University和微軟的edX……這些線上平臺能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學習工具和“大型開放線上課程”(MOOC)。

Coursera, 世界最大線上教育平臺

還有人工智慧的發展,也能很好地幫助人們縮短學習新技能的時間。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為人們尋找更加合適的教育方式。

為什麼要重視“終身學習”?

對孩子的教育而言,我們家長不要忘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應該是幫孩子掌握自學的能力。

孩子離開學校並不意味著可以停止學習,而是意味著永不停止的終身學習的開始。

1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終身學習者

愛因斯坦說過:“智力的增長應該始於生,而終於死。”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說:“任何停止學習的人,無論他是20歲還是80歲,他已經老了。堅持學習的人永遠年輕。”

美國著名作家布萊恩·特雷西說:“擁有不斷獲取新知識,並將其運用於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他們永遠會是社會的改革者和驅動者。”

2

終身學習是應對變化的最有效方法

當今世界變化迅速——生活的變化,工作的變化,很多東西出現了,很多東西消失了,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斷提升——

阿法狗剛剛戰勝了李世乭,轉眼又讓柯潔痛哭失聲,

AI逼得大批華爾街精英交易員瞬間失業,

“深度巴赫”譜出的曲子讓超過一半的聽眾認為作曲者不是機器而就是巴赫本人,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矽谷四處巡遊,

發射出去的火箭居然像一次性飯盒和筷子那樣,也可以二次回收了

……

AlphaGo戰勝李世乭,AI開始成為人們的話題中心

未來有一天,也許你所選擇的專業,在你進入大學的那一天還是最最炙手可熱的,而4年以後當你離開大學的時候,它卻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徹底消失在這個世上……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確定不變的,那就只有——變化本身。

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學作家皮特·德魯克(Peter Drucker)寫道:“我們現在都知道,終身學習是跟上變化的持續過程。當務之急是教會人們如何學習。”

如何幫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

終身學習的技巧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a

分析問題的能力。拆解問題,尋找、組織並評估相關資訊,確定問題的核心

b

批判性思維技能。在紛繁複雜的資訊中辨別真偽,獨立思考

c

解決問題的能力。頭腦風暴,給孩子提供一起討論並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d

橫向思考的能力。能夠跳出框架去學習和探索

e

做展示的能力。清晰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f

溝通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包括傾聽的能力和質疑的能力

g

建立自信的能力。發展“我可以”的態度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必須為學生灌輸信心,使他們知道自己能夠成功學習,探索和實現目標

h

自我導向式的學習技能。幫助孩子自己學會確定“學習什麼”以及“如何學習”,探索屬於他們個人的學習路徑。自我導向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發現更多的學習樂趣,讓學習者變得非常強大

i

安排項目的能力。建立自律意識、實現自我管理

j

學習熱情。擁有無盡的好奇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強烈的探索欲。學習的內驅力是造就終身學習者最強大的動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喚醒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幫助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呢?

事實上,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嬰兒從來不怕摔跤,小朋友拆開一切東西,不停問東問西,大一點的孩子觀察螞蟻能看上好幾個小時……所以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只要保護好這些,孩子就會成長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

1

鼓勵提問題

無論孩子什麼年齡,都要允許他們探索、提問、閱讀和實踐自己的興趣。

鼓勵提問,提問能夠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保持他們思維的活躍。不要害怕和孩子討論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宇宙究竟有多大?”,“我們為什麼要珍惜生命?”,或者“外星人真的存在嗎?”

這些問題能幫助孩子醞釀自己的觀點,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並且瞭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和“我們還需要繼續學習什麼”。

2

鼓勵解決問題

試著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給他們選擇,而不是命令。比如:

讓孩子選擇自己每天應該穿什麼衣服,而不是直接把衣服挑好了命令他們穿上;

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而不是只允許他們背誦“標準答案”。

3

鼓勵創新

孩子最早展現出創新能力的地方是在藝術領域。允許他們把蘋果塗成紫色,在他們畫出方形的太陽的時候不要逼他們做“正確的修改”。

孩子編故事的時候允許他們天馬行空,允許他們把大灰狼描述成怕羞的小姑娘……創作不同尋常的作品說明孩子在運用自己的想像力,而沒有把思維限定在框架裡,這是許多成人都已經丟失的寶貴能力。

另外,給孩子提供“開放式”的玩具,比如積木、科學盒子、藝術工具還有“角色扮演”玩具,這些都能夠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4

學會尋找“答案源”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幫助他找到“尋找答案的方法”。

如果他們想瞭解關於一個國家的各種知識?很簡單,給他們找一張地圖,帶他們借閱關於這個國家的各種書籍。

想要瞭解一種動物?帶他們去動物園玩耍,或者播放一張關於這種動物棲息地和生活習性的紀錄片。

介紹他們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老師、圖書管理員、家人。

有一次,我的孩子在看病的時候,對護士手上的治療器械發生了興趣,我就請求護士講解了其中的構造和原理。我以為六七歲的孩子不能明白“液氮製冷”的原理,但結果是我低估了他們。

5

“隨時隨地可以學習”

告訴孩子:學習不僅只在學校裡,他們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可以學習。告訴他們,人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都在學習,即使變成了大人也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培養新的習慣,新的愛好,學會做新菜,學習使用新的家電設備……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生活變得更有意思。

6

豐富孩子的經歷

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鼓勵他們擁有新的經歷,幫他們把已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聯繫在一起。

一個隻踢過足球的孩子無法知道:不同的運動擁有不同的規則;

一個沒出過遠門的孩子,難以理解世界有多麼不同多麼大。

7

別打擊孩子的熱情

如果孩子瘋狂地迷戀某些東西——石頭、貝殼或者恐龍,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有一段時間,我兒子癡迷收集各種各樣的石頭和金屬塊,他參加學校校外實踐活動的時候,口袋裡總是裝滿了地上撿來的垃圾。有趣的是,他的老師並沒有批評他亂撿東西,而是津津樂道地和我談論兒子每天的“新發現”。

有了大人的鼓勵,兒子關於岩石和礦產的知識突飛猛進,他那段時間讀過的地理書籍和掌握的地理知識,甚至遠遠超過了我這個成年人。

8

豐富孩子的詞彙

當孩子探索新的領域和知識的時候,你可以經常和孩子分享新的詞彙和術語。要相信孩子掌握“高難度”術語的能力。

比如,在你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給他們講解什麼是“雕塑”,什麼是“藝術家”。去動物園的時候,告訴孩子什麼是“脊椎動物”;去植物園的時候,告訴孩子什麼是“真菌”,什麼是“裸子植物”……

鼓勵大一些的孩子看新聞,鼓勵他們看不同種類的書籍,增加他們的詞彙量。這樣既能促進他們的表達能力的發展,也能幫助他們不斷學習和理解更深更難的東西,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鼓勵孩子參與團隊合作,因為團隊合作是鍛煉孩子溝通交流能力的好方法。而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成為更有效的終身學習者。

9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自己堅持學習

美國兒童諮詢師蘇珊·斯蒂夫曼(Susan Stiffelman)建議,要想讓孩子堅持學習,家長首先要自己堅持學習。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有自己的家庭作業和研究工作,這比對他們講什麼大道理都有用。如果你整晚整晚地坐在電視機前面,你又拿什麼去說服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作業呢?

因此,家長們可以每天關上電子設備30分鐘到一個小時,用這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搭積木、畫畫、玩音樂……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學習很有趣,值得去嘗試。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上課。孩子希望和父母呆在一起,特別是他們小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上烹飪課、陶藝課、攀岩課……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一起探索未知的領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