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航空首架A350開啟新航程,航空業的差異化怎麼玩

對普通旅客來說, 外出會選擇哪家航空公司的差別有多大?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並不算問題, 畢竟都是搭乘飛機, 只要能到達目的地, 哪家航司的飛機不能坐?可在最終作出決定時, 不同的價格、不同的服務、飛機上是否有娛樂系統等等些許差別, 都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正在於此。 尤其是對在同一市場的若干家航空公司而言, 基於差異之間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如何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依靠差異化取得更多競爭優勢?在香港市場上, 年輕的香港航空最近就做出了一次全新的改變。

轉型能否成功?

就在這個9月, 香港航空迎來了自己第一架A350客機, 並於10日投入到香港到曼谷的航線中。 根據計畫, 首架A350之後也會運營臺北、上海航線, 並將在12月18日後, 將主力服務新開通的香港至洛杉磯航線上。

A350作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機型之一, 寬體機艙內設有334個座位 , 其中包括33個商務艙、109個優選座位及193個經濟艙, 重新設計的座位無論在座椅寬度、排距、傾斜度上都能為乘客提供更多空間, WIFI無線網路服務也能為旅客提供更好的乘機體驗。 基於這些優勢, 香港航空顯然對A350抱有厚望。

香港航空對此並不掩飾, 在慶祝公司擴大機隊規模, 將航線網路由區域拓展至國際之余, 企業負責人也表示, 香港航空將善用其長途性能,

把握香港四通八達的地緣優勢, 加快國際化部署, 特別是發展遠赴至北美、歐洲主要城市的航線, 以及探索和開發尚未有直航航班的航點, 配合香港及華南區域旅客的出行需要。 隨著A350客機陸續投入服務, 香港航空將計畫于明年開拓三藩市、紐約及倫敦等歐美航線。

與此同時, 在競爭激烈的香港機場, 香港航空投入3500萬港元, 邀請本土設計師出售, 全新設置了貴賓室“遨堂”, 在新貴賓室內, 不僅區分了尊尚旅客區、商務旅客區、休閒區、家庭娛樂區、個人護理區及觀景區, 還設置了3D移動影院等, 顯示出企業開始致力拓展商務艙服務的新方向。

這一系列全新的動作, 可以說與過去許多人印象中的香港航空截然不同。

作為2006年方才成立的香港航空, 一直以其年輕和服務作為其主要競爭力, 甚至喊出“好年輕, 好香港”的口號, 並憑藉主要以休閒旅遊航線為主的網路, 逐漸在香港航空市場取得了一席之地。 如今的連續動作, 香港航空從區域走向國際, 從年輕群體轉向競爭更多商務旅客的目標已相當明確。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這樣的轉型能否成功?

香港航空聯席主席張逵就表示, 隨著業務日益擴展, 香港航空已站在企業轉型的關節點上, 繼往開來, 應邁向國際航空公司的目標。 “這兩項劃時代業務新計畫, 就是希望透過A350客機加強商務旅客與環球重要航點的聯繫, 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向全球各地推廣香港航空的服務。

差異化和本土化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港, 歷來競爭激烈, 這一市場的“帶頭大哥”, 莫過於國泰航空。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 國泰航空憑藉其寬體機隊及品牌優勢, 一直把持著香港前往澳洲、歐洲、北美的主要線路。 而香港航空主要憑藉年輕的機隊, 與國泰錯位競爭, 建立起以香港為基地, 覆蓋亞太地區的航線網路, 而其機隊機齡較短和Skytrax四星評級也擴大了香港航空的競爭優勢, 贏得了不少年輕客戶群的喜歡。

但在同一市場, 顯然還是會有競爭。 作為後來者, 香港航空雖然在航線資源、航班時刻等競爭中不佔優勢, 但僅在2016年, 香港航空仍然開通了10條新航線, 包括前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長途洲際航線, 這部分正是國泰航空過去的“金飯碗”。

對於如何吸引更多關注, 香港航空也有著自己的心得, 其最核心的內容就在於差異化和本土化。 例如在全新的A350客機上, 香港航空就將濃濃的港航文化滲入其中。 飛機上的功能表設計, 加入了奶茶、李小龍等港味元素, 封面的插畫都出自設計師之手;飛機上的飲食, 不僅有李錦記辣椒醬, 還有godiva巧克力分享……足以讓旅客在登上飛機的第一刻起, 就能感受到差異化帶來的不同體驗。

在更豐富的細節與服務內容支援下, 定位明確的香港航空也有底氣確定全新的發展方向。 香港航空副董事長鄧竟成日前對媒體表示, “作為一家全服務型航空公司, 香港航空的戰略就是在吸引家庭旅客的同時, 也吸引商務旅客。”這當然也有“先行者”的經驗可供借鑒。例如維珍大西洋航空與英國航空,維珍澳大利亞航空與澳洲航空之間的競爭中都採取了相似的策略,並最終在企業商旅市場上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這一點,顯然對不少內地航空企業來說,也不乏可借鑒之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劉錕 圖片編輯:笪曦 也吸引商務旅客。”這當然也有“先行者”的經驗可供借鑒。例如維珍大西洋航空與英國航空,維珍澳大利亞航空與澳洲航空之間的競爭中都採取了相似的策略,並最終在企業商旅市場上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這一點,顯然對不少內地航空企業來說,也不乏可借鑒之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欄目主編:劉錕 圖片編輯:笪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