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義務教育該不該恢復留級制度?以什麼標準來確定?誰來決定?

最近, 義務教育是否恢復留級制度, 因北京師大一名副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建議, 引發輿論關注。 北師大副教授錢志亮在接受採訪時建議恢復小學留級制度。 他的理由是, 孩子的“年齡”有三個, 分別是自然年齡(日曆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 並不是所有小孩的這三種年齡都是同步發育的。 但是, 今天的學校教育是一個高速度、高效能的運轉過程,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 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 他們並不是學不會, 而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因此他希望通過“留級制度”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在筆者看來, 拋開我國當前的學校管理制度和學生評價體系, 空談恢復留級制度, 恐怕只會是各說各話。 在單一評價體系的辦學環境中, 留級不留級都有問題。 只有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 才能讓學校辦學走向多元、個性, 關注每個學生, 尊重每個學生的選擇。 因此, 恢復實行留級制度的關鍵, 其實在於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學生評價體系改革。

在2006年新《義務教育法》實施之前, 我國是有留級制度的, 但是, 留級制度飽受質疑,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這擠佔義務教育資源,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如果留級, 義務教育不就變為10年, 甚至11年、12年?10多前, 我國各地都存在小學入學難的問題(義務教育並未全面普及), 因而, 反對留級的聲音頗為強烈。

二是留級生普遍被視為“差生”, 就是成績跟不上的學生才留級, 這會給留級生貼上歧視性標籤, 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這是反對留級的另一條重要理由。 這一條理由和取消針對行為不良學生的開除、退學, 送去專門工讀學校一樣, 是為了落實學生的平等受教育權。

但是, 取消留級制度, 卻也會面臨實實在在的問題。 對學生個體來說, 一刀切的要求, 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不留級似乎消除了歧視, 但是卻讓部分確實跟不上的學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 這在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都存在。 相對來說, 城市地區學生為進好的初中、高中, 普遍面臨很大的學業壓力。 而薄弱地區、農村學校的義務教育, 卻存在另外一種情況。

由於不實行留級制度。 因此, 各地義務教育, 都鮮有對學校和學生的合格性評價(或者有, 也不對外公開), 學生成績不論如何, 都繼續升入高一級, 只要讀完9年, 就算完成9年義務教育。 這讓有的農村學校, 並不關注義務教育品質。 而與之對應的是, 由於農村義務教育品質相對低, 一些成績落後的學生, 看不到讀書的希望, 而選擇早早輟學, 在有的農村地區, 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 初中輟學率回潮。

無論從個體, 還是從農村義務教育教育實際看, 恢復留級制度, 都有一定的現實必要性。 然而, 恢復留級制度, 當初質疑實行留級制的因素依舊存在:義務教育經費如何保障?留級生享有的教育, 已不是9年義務教育, 這部分經費誰來保障?在農村大班額嚴重的學校,

有條件實施留級生制度嗎?實行留級生制度, 是否會讓本已存在的“差生歧視”更嚴重?用什麼標準來確定留級?誰來決定是否留級?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 不是簡單地回答不能恢復, 而應該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義務教育經費問題, 是可以結合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系統加以解決的, 即用學籍資訊系統, 跟蹤學生的學籍, 根據學生的學籍撥付經費。 我國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度, 追求的不僅是9年時間的義務教育, 還必須是合格的義務教育, 可以基於合格的義務教育, 來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換句話說, 義務教育, 應該是以9年為基礎學制的彈性學制。 智力發育較快的學生可以縮短年限,

而智力發育較慢的學生則可延長年限。

對於什麼條件的學生要留級, 誰來決定留級, 則需要明確學校、家庭(監護人)的職責。 學校不能強迫學生留級, 但應該建立對學生的合格評估體系, 把學生的學習、成長情況告訴家長(監護人), 由家長(監護人)自主選擇是否留級。 之前學生留級變為對“差生”的歧視, 主要原因是評價體系單一, 就用考試分數評價。 如果能建立更多元、綜合的合格評價體系, 並由家長(監護人)、學生, 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那麼, 此前的問題就可解決。

這是“因材施教”所必需的學校管理和學生評價體系。 和解決取消開除、退學、工讀學校之後的對具有不良習慣的學生的教育是一個道理——取消之後, 必須有針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引導,才能既保障他們的權利,又不會帶來學校管理、教育的問題。可我國義務教育學校並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導致目前我國中小學問題學生增多、校園欺淩事件高發。這些都啟示,我國學校的管理制度和對學生學生的評價,都應該加快改革,才能既保障教育公平,又滿足受教育者不同的多元的教育需求。(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必須有針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引導,才能既保障他們的權利,又不會帶來學校管理、教育的問題。可我國義務教育學校並沒有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導致目前我國中小學問題學生增多、校園欺淩事件高發。這些都啟示,我國學校的管理制度和對學生學生的評價,都應該加快改革,才能既保障教育公平,又滿足受教育者不同的多元的教育需求。(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