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發射後還能返回!中美同時研發這一火箭技術,太空旅遊成真

探索浩瀚的宇宙, 是從人類誕生以來美好的夢想。 中華民族就有諸如嫦娥奔月這樣美麗神話。

14世紀末, 明朝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火箭綁在椅子上,

自己坐在椅子上, 雙手舉著大風箏。 萬戶最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 飛上天空, 然後利用風箏來平穩著陸。 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 萬戶為了自己的夢想獻出了寶貴生命。 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 也成為了中國航太發展第一個里程碑。

20世紀以來, 隨著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 航空航太事業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而運載火箭作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沒有它, 就沒有如今影響著生活資訊方方面面的衛星。 而原來為了滿足軍事需求而研製的火箭, 已成目前航太運輸唯一途徑, 其中也有曾點錯科技樹用火炮發射衛星的, 由於各種因素, 漸漸消失在歷史當中。 而運載火箭設計和軍用有所不同,

強調通用性、經濟性、可靠性和可以不斷升級改進的能力。 商業衛星的普及, 對於運載火箭的需求日益增加, 火箭一向是代表著國家項目的產物, 如今也在不斷商業化。

2015年12月,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旗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成功發射了獵鷹9號火箭,

並成功回收第一級火箭。 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現了入軌後成功回收一級火箭的運載火箭。 隨之開啟了“廉價”太空時代, 獵鷹9號火箭製造成本為6000萬美元, 而火箭燃料成本為20萬美元。 如果實現了重複發射, 那麼只需要維護和燃料成本,就能繼續執行任務。 避免了傳統運載火箭一次性報廢的缺點大幅降低了火箭成本。

“不用擔心,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一直在做可回收火箭的研發, 我們只是說得少而已。 ”中國運載火箭研發中心可回收火箭項目始於2011年, 和Space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發計畫幾乎是同一時間。

除了將火箭回收後重複使用, 未來能夠在機場水準起飛降落、多次自由進出空間且造價低廉的天地往返可重複使用運輸器, 讓普通人實現“太空旅遊”的夢想!(C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