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雍正登基為帝之後,為什麼他的生母拒絕太后的封號?

歷史上比較“意外”登上帝位、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有意思的是, 據《宋史.杜太后傳》記載, 趙匡胤的母親得知兒子“黃袍加身”, 拍掌大笑, 眉飛色舞地對身邊的人說:“吾子素有大志, 今果然!”在當時凶吉未蔔的情況下, 可見這位元母親良好的心態。

和趙匡胤相比, 大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世宗雍正帝登位, 也很令許多人感到意外, 不過, 經過順治、康熙父子兩代人的勵精圖治, 雍正登位時, 大清國正處於太平盛世, 所以雍正登位後, 便坐擁四海, 並無北宋初建時那種外敵環伺、內亂難平的亂糟糟局面。

也就是說, 雍正從坐上龍椅的那一刻起, 他的帝位已堅如磐石、難於撼動。

可是, 雍正的母親烏雅氏並沒有趙匡胤母親的喜悅。

網路配圖

《清世宗實錄》中記, 烏雅氏聽說雍正即位, 異常冷淡地說了一句:“欽命吾子繼承大統, 實非夢想所期”。 《永憲錄》也記, 烏雅氏曾下懿旨說:“我自幼入宮為妃, 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 將我子為皇帝, 不但我不敢望, 夢中亦不思到。 ”

表現得冷淡也就算了, 這位母親還刻意要和兒子作對, 處處唱反調。

新皇帝在舉行登極大典之前, 按照老規矩, 得先給皇太后行禮, 然後再升禦太和殿, 接受群臣的朝拜。

烏雅氏根本不配合, 拒不接受新皇帝的行禮。

《清世宗實錄》記載有烏雅氏的推託之辭,

譯成白話, 就是:“皇帝繼承大統, 當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 但來向我行禮, 實在沒有必要, 也跟我毫無關係。 況且先帝剛剛駕崩, 我不穿喪服而穿朝服來接受新皇帝行禮, 實在心中不安, 所以, 向我行禮的事兒, 拉倒吧。 ”

但如果不按程式走, 雍正的帝位就名不正、言不順。

雍正只好懇請, 親自出面, 再三懇請, 同時又示意眾王公大臣從旁苦勸。 烏雅氏最後才勉強同意。

登基典禮舉辦過了, 接下來, 也是按老規矩, 新皇帝給皇太后上徽號。

雍正給母親上的徽號是“仁壽”, 這二字的分量不可謂不高。

可是烏雅氏卻說:“安葬先帝的大事正在舉行, 我心情沉痛, 沒時間考慮別的東西, 只希望我的兒子可以體會先帝治國的心思, 江山永保;眾王公大臣可以體會先帝治國的心思,

忠心愛國, 那麼蒼生有賴, 四海升平, 我也大有光榮, 遠勝於接受什麼尊號啊。 ”

網路配圖

當然, 不管烏雅氏如何推卻, 她的實際身份就是皇太后。 既是皇太后, 就應該按照規定搬到慈甯宮或甯壽宮居住。 然而, 烏雅氏卻堅決不搬, 一直住在當妃子時所住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 直到病死。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得從烏雅氏的為人說起。

史書上說, 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 比康熙小三歲), 滿洲正黃旗人, 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女。

表面看, 烏雅氏的身份還是不錯的。 雍正就自稱母后是出身於“本朝舊族, 創世名家”。

實際上, 烏雅氏的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 為內務府包衣。 包衣的滿語為“booi”, 本意為“家裡的僕人”,

指清代滿洲貴族家中豢養僕人。 史書沒記這一段, 是由於雍正的原因。

也就是說, 烏雅氏家並非什麼“本朝舊族, 創世名家”, 而是身份低微的奴隸之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