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受鄉村教師晏玉萍精神世界:踐行黨員標準 樹先鋒模範形象

相關新聞:

萍鄉最美教師晏玉萍愛生如子重症住院溜出病房冒雨送捐款

視頻:萍鄉最美鄉村教師晏玉萍身患重病仍堅守崗位

讓師愛旗幟在教育強國的路上高高飄場

好媽媽"30年大愛傾注學生萍鄉最美教師晏玉萍報導反響強烈

萍鄉最美鄉村教師晏玉萍:30年大愛堅守不悔學生心中好媽媽

長期的辛勞, 她的病情在惡化, 雙腎衰竭, 不得不接受透析手術治療, 可手術完成不到一個月, 她又出現在校園裡, 如今, 她不得不常常跪在凳子上備課、批改作業。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記者周瀟報導:她是丈夫眼裡知書達禮、賢慧能幹的好妻子;她是學生眼裡亦師亦母、嘔心瀝血的好老師;她是同事眼裡業務拔尖、數一數二的好同事;她是兒女眼中噓寒問暖、掃前把後的好媽媽;她是弟妹眼裡無所不能的頂樑柱、好姐姐;她是父母眼裡乖巧孝順的好女兒;她是鄰居眼中熱心助人扶危濟困的好鄰居;她是領導眼裡放在哪裡都發光發熱的好員工;她是群眾眼裡關鍵時刻沖在前的優秀黨員……她罹患腎功能重度衰竭四期三年,

可竟然還能有條不紊地把這麼多重角色演繹得如此完美出彩, 一次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行感動、感染著周邊的人。 今天, 讓我們再次走近她——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中學九二班的晏玉萍老師。

不忘初心:把教書育人視為生命支撐

翻開晏玉萍手寫的日誌本的第一頁, 只見端端正正寫著這樣一句話:一輩子做個善良的人, 老晏子好事一輩子。 原來, 就是這樣一個最樸素的初心, 支撐著她在從教30載春秋裡, 始終如一地用青春和生命踐行著最初的諾言。

在晏玉萍的心底一直藏著一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為此, 她暗暗地不懈地努力著。 可她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離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標準還差很遠, 拖到2012年, 她才忐忑著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2014年, 她光榮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16年光榮入黨後, 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2014年6月, 厄運再次降臨, 她被檢查出腎衰第四期, 不得不住院治療, 可她總是上午打針,

下午就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長期的辛勞, 她的病情在惡化, 雙腎衰竭, 不得不接受透析手術治療, 可手術完成不到一個月, 她又出現在校園裡, 如今, 她不得不常常跪在凳子上備課、批改作業。

學校負責人張華說, 晏玉萍一天要做四次腹膜透析, 每次最少要持續四十分鐘以上;一周要做一次血液透析。 可她從來沒把自己當作病人, 總是像正常人一樣工作, 早上七點過五分從萍鄉準時出發, 準時到校, 臉上總是掛著和熙的笑容, 她從不抱怨, 常說上班是件快樂的事情, 一進教室就心情舒暢。 她還要求學校給她多排點課, 不要對她特殊照顧。 她不是班主任, 但她對班上每一個同學的家庭情況瞭若指掌, 每一個同學家,

她都利用雙休日或晚上去家訪過。 一旦從家訪中得知某位學生家境不好, 她在一灑同情之淚時, 總是想法幫他們減負。 她已記不清曾明裡暗裡資助過多少個學生了。

有了她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典型, 張華說, 思想政治工作好做多了。 榜樣的力量真是無窮無盡, 誰還好意思拈輕怕重、挑三揀四呀!在她身體力行的帶動下, 學校的師德師風有了很大程度改觀, 向她看齊的老師越來越多。

母愛情懷:把身邊學生視為自己子女

九二班的同學們是晏玉萍從七年級一直帶上來的, 50多名學生中有20多位屬於留守兒童範疇。 記者要他們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的晏老師, 他們不約而同脫口而出:媽媽!我們最愛媽媽老師!“ 媽媽”這個最神聖、最不可褻瀆的詞彙,

就是對晏玉萍最高最好的褒獎。

青春靚麗的孩子們嘰嘰喳喳向記者介紹他們可親可敬的晏老師:譚同學說上次校運會參加200米賽跑, 自己沖到終點時有些體力不支, 晏老師一把沖上來抱住她, 給她喝水吃麵包, 讓她趕緊補充體能。 張同學說一天早上上學時自己來不及吃早餐, 在校門口正好碰到晏老師端著麵條進校。 晏老師說什麼也要把她自己那份讓給嘉同學吃, 說不吃早餐對胃不好, 上課也會無精打采的。 淩同學上課打瞌睡, 晏老師發現後, 並沒有厲聲呵斥他, 而是和顏悅色地詢問原因, 幫助他分析得失, 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 他們最愛媽媽老師, 但他們又最最擔心媽媽老師的身體吃不消。

學生馬同學和文同學初中三年在晏老師班上,離開晏玉萍的視線讀高中後,她還是每學期資助他們1500元學雜費。其實她每月工資並不高,還要額外負擔兩千多元的醫藥費,常常是捉襟見肘。饒是這樣,她也從未中斷過對學生的資助,總是寬慰孩子們不要擔憂老師,老師自有辦法支撐著。

晏玉萍曾教過一個姓淩的女學生。她兩歲喪父,全靠母親開理髮店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晏玉萍經常到淩同學家問寒問暖,力所能及給她生活和學習上的幫助。淩同學發自肺腑地從此改口叫晏玉萍媽媽。淩同學技校畢業創業缺少資金時,晏玉萍出錢出力幫她開了一家服裝店,讓她得以自謀生計。人心換人心,因此,當晏玉萍出車禍住院時,淩同學心甘情願像親生女兒般照顧她。

晏玉萍住院時,在讀的、畢業的學生們都自發去探望她,一張張賀卡,一隻只千紙鶴,滿滿的祝福和思念像春光明媚著晏玉萍的身心。晏玉萍說,她永遠忘不了出院後回到學校時,學生們張開雙臂飛奔迎接她的樣子,就像是一隻只歡快的小鳥在迎接歸巢的媽媽。

“那一刻,我是最幸福的。”晏玉萍如是說。

無怨無悔:把愛的種子種進每個人心田

內心空虛腐爛的種子,只能充滿痛苦和失意;內心飽滿健康的種子,才能迸發出逆境中推倒壓頂巨石、順境中長成參天大樹的勇氣與力量。晏玉萍就是這樣一顆內心飽滿健康的種子,渾身上下迸發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她堅定地認為,未來的社會,是屬於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的。因此,她要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把愛的種子播撒給周遭的每一個人。

鄰居生病,她會熬好骨頭湯、做好飯送去,幫助洗頭、照顧小寶寶;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她會和弟妹在新年前夕送棉衣、送食品、送錢物,拉著老人的手拉家常,給他們溫馨和關愛。

學校有很多留守兒童,如何關愛這些留守兒童,成了她心頭的一樁揪心事。2010年,她力勸弟妹回鄉開工廠,投資近百萬元辦服裝加工廠,而她忙前跑後看場地、簽合同、理順關係。雖然弟妹們冒的風險比在外面打工時大,賺的錢也更少些,但在她的影響下,想到安排了70多個鄉親回鄉在家門口就業,讓80多個孩子不再是留守兒童,90多位老人得到周到的照顧,60多個家庭能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地天天在一起,心裡還是是甜滋滋的,她覺得這個事做得非常有意義,雖苦也為樂。

她和丈夫結婚時,丈夫身邊已經有一位11歲的女兒。她視同己出,從無隔閡,從生活和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如今,女兒已是一名大學生了,兒子也成長為一位文靜懂事的少年,會幫著爸爸做家務,還會做飯給媽媽吃。

晏玉萍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儘快地康復,能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們呆在一起,能像一個小行星般沿著既定的軌道不停地運轉……

學生馬同學和文同學初中三年在晏老師班上,離開晏玉萍的視線讀高中後,她還是每學期資助他們1500元學雜費。其實她每月工資並不高,還要額外負擔兩千多元的醫藥費,常常是捉襟見肘。饒是這樣,她也從未中斷過對學生的資助,總是寬慰孩子們不要擔憂老師,老師自有辦法支撐著。

晏玉萍曾教過一個姓淩的女學生。她兩歲喪父,全靠母親開理髮店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晏玉萍經常到淩同學家問寒問暖,力所能及給她生活和學習上的幫助。淩同學發自肺腑地從此改口叫晏玉萍媽媽。淩同學技校畢業創業缺少資金時,晏玉萍出錢出力幫她開了一家服裝店,讓她得以自謀生計。人心換人心,因此,當晏玉萍出車禍住院時,淩同學心甘情願像親生女兒般照顧她。

晏玉萍住院時,在讀的、畢業的學生們都自發去探望她,一張張賀卡,一隻只千紙鶴,滿滿的祝福和思念像春光明媚著晏玉萍的身心。晏玉萍說,她永遠忘不了出院後回到學校時,學生們張開雙臂飛奔迎接她的樣子,就像是一隻只歡快的小鳥在迎接歸巢的媽媽。

“那一刻,我是最幸福的。”晏玉萍如是說。

無怨無悔:把愛的種子種進每個人心田

內心空虛腐爛的種子,只能充滿痛苦和失意;內心飽滿健康的種子,才能迸發出逆境中推倒壓頂巨石、順境中長成參天大樹的勇氣與力量。晏玉萍就是這樣一顆內心飽滿健康的種子,渾身上下迸發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她堅定地認為,未來的社會,是屬於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的。因此,她要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把愛的種子播撒給周遭的每一個人。

鄰居生病,她會熬好骨頭湯、做好飯送去,幫助洗頭、照顧小寶寶;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她會和弟妹在新年前夕送棉衣、送食品、送錢物,拉著老人的手拉家常,給他們溫馨和關愛。

學校有很多留守兒童,如何關愛這些留守兒童,成了她心頭的一樁揪心事。2010年,她力勸弟妹回鄉開工廠,投資近百萬元辦服裝加工廠,而她忙前跑後看場地、簽合同、理順關係。雖然弟妹們冒的風險比在外面打工時大,賺的錢也更少些,但在她的影響下,想到安排了70多個鄉親回鄉在家門口就業,讓80多個孩子不再是留守兒童,90多位老人得到周到的照顧,60多個家庭能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地天天在一起,心裡還是是甜滋滋的,她覺得這個事做得非常有意義,雖苦也為樂。

她和丈夫結婚時,丈夫身邊已經有一位11歲的女兒。她視同己出,從無隔閡,從生活和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心體貼。如今,女兒已是一名大學生了,兒子也成長為一位文靜懂事的少年,會幫著爸爸做家務,還會做飯給媽媽吃。

晏玉萍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儘快地康復,能有更多的時間跟學生們呆在一起,能像一個小行星般沿著既定的軌道不停地運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