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咸甯如何補齊農村社區服務短板

13日, 全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咸寧市召開。 會上獲悉, “十三五”期間, 我省將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 每年選擇125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 健全村民自我服務和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有效連結的綜合服務體系, 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品質和文明素養。

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 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 缺人、缺錢的農村社區, 如何補齊社區服務短板?咸寧市近年來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形成了“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路徑。

與會代表參觀了嘉魚潘家灣鎮四邑村社區、官橋鎮官橋八組社區、咸安區肖橋村。

近年來, 咸甯市堅持高起點規劃、多元化投入、多模式探索, 著力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高起點規劃。 近幾年來, 咸寧市委、市政府把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連續3年納入市縣兩級政府工作考核目標, 各縣(市、區)也以黨委、政府的名義分別印發了“十三五”期間農村社區建設實施方案, 同時, 全市共投入近8000多萬元, 用於農村社區建設。

高標準建設。 硬體是農村社區開展服務管理的基礎。 咸寧市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五年行動計畫”實施方案》, 落實、規劃並打造每個農村社區面積不少於600平米的辦公用房、社區陣地和硬體設施。

多元化投入。 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

探索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 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社區建設, 鼓勵企業和個人以資金、技術、資訊等方式投入農村社區建設, 動員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捐贈、投資方式興辦社區服務專案, 截止目前全市共投入資金1.2億元, 建成農村社區98個, 農村面貌得到大為改觀。

多模式探索。 按照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分類指導、因情施策的原則, 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農村社區建設新模式, 即探索平原發達型、山區貧困型、兩型社會型、城郊生態文化型“四型”社區建設模式。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農村社區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近年來全市新建農村社區辦公場所43個, 面積達3萬多平米, 服務大廳面積共4000平米,

共建村民戶外活動場所800多個(處)。 農村社區治理得到推進, 完善了農村社區“權隨責走, 費隨事轉”的經費保障機制, 建立了社區工作審核准入制度, 堅持了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的管理監督制度。 農村社區服務得到加強, 規範了七大服務視窗, 完善“三社”聯動, 健全和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