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濕氣,最怕的其實是它……

“醫生, 你說我這是濕氣重嗎?”

“醫生, 我為啥總是這麼沒精打采的?”

……

最近, 很多人都問過這些問題吧?都被這萬惡的“濕氣”所困惑吧?痛苦嗎?

別急, 其實真正的濕氣重還沒到來, 腦補一下大暑之後一大波濕氣滾滾而來……

什麼是濕氣?

中醫認為, 自然界有六氣, 它們維護著自然界的正常順序, 它們是:風、寒、暑、濕、燥、火。

你想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風, 沒有寒冷, 沒有暑熱, 沒有濕潤, 沒有乾燥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所以, 如果在正常狀態下這六種氣對自然界是有益的, 此時被稱為“六氣”。

但是, 當其中的一方過多時, 就會打破這種自然的平衡狀態。

這時候過多的“六氣”就被稱為“六淫”。

此時的氣就是邪氣了, 是會危害自然界平衡的, 也會危害人體。 而濕氣, 正常情況下是起濡潤作用的, 但太多了就開始危害身體, 這時候就叫“濕邪”了。

濕氣是怎麼來的呢?

第一個是外部的環境, 也就是濕邪進入了身體, 比如長期呆在氣候潮濕的地方, 比如下雨天淋雨了沒有及時擦乾, 比如洗頭髮沒有吹幹就睡覺, 總之是讓外部的濕氣進到了身體內;第二個就是個人的飲食習慣問題, 導致脾胃運化能力下降而機體本身的排濕功能下降, 長期這樣, 傷害的是脾胃, 脾是運化水濕的, 脾受到傷害, 水濕不能完全運化, 就在身體內堆積;第三就是運動量少, 缺少運動體陰盛陽虛,

濕邪內鬱。

濕氣有以下這些特點:

我們已經知道濕氣是起濡潤作用的, 其性屬陰。 因此, 濕邪是陰邪, 最能傷人陽氣。 另外, 濕邪傷人後, 身體會出現重、困、酸的感覺, 周身酸懶, 嗜睡。

濕在脾胃則胃脘滿悶, 食欲不振, 不喜飲水, 嘔吐, 便溏腹瀉。

濕在下焦則小便黃, 婦人白帶多, 男性陰囊潮濕, 分泌物多黏膩、有異味。

濕邪重則舌苔膩, 濕熱則舌紅苔黃膩, 寒濕則舌淡苔滑膩。 脈象多濡滑、濡緩。

通俗地說, 濕氣重時人們很容易分辨, 但濕氣輕時往往身上出現酸困、乏力時會被誤認為氣虛。

濕基本不是單獨存在的, 常常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和寒相遇則成為寒濕, 比如冬天, 在濕氣重的地方, 人會很難受, 有時候感覺寒濕像針紮一樣;濕遇熱則成為濕熱,

這種時候人會感覺喘不過氣來;濕遇風就成為了風濕, 如果成了風濕, 可能就會有各種慢性病;濕在皮下, 就會水腫, 成了水腫式的肥胖......

濕氣是陰邪, 容易蒙蔽清陽, 陽氣易被困遏。 所以在調理或治療上, 應該使用辛味的藥物、食物使機體流暢等。

雨水多濕氣重, 可以理解為土氣是偏實的, 而甘味入脾。 如果再吃甘味的話, 則土氣更實。 所以, 濕氣重應該少吃或不吃甜食。 只有在真正有脾虛的時候, 才可以辨證加入甘味藥物。 濕氣往往與脾虛結合在一起, 兩者如同狼與狽, 想要去除濕氣, 需要雙管齊下。

濕氣需要怎麼調理呢?

1、運動排汗去濕

運動出汗, 能去除部分體內濕氣, 在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 運動的時候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 否則濕氣在體內不斷的積累, 到了秋冬身體肯定會有各種問題。

但是運動沒有從內部的脾胃進行調理改善, 所以只能去除少量的濕氣, 不能根除體內濕氣。

2、拔罐可以去除濕氣

拔火罐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 具有逐寒祛濕、行氣活血的作用。

做過拔罐的人知道對於短期內除濕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幾天後, 身體又好像有了濕氣的那些症狀, 這是因為沒有從內部調理脾胃, 阻斷濕氣的吸收。

3、很多西藥可以健脾胃, 從內部調理脾胃, 達到阻止吸收濕氣的作用, 但是大量服用西藥會對肝腎很大的負擔。 所以排出濕氣推薦食療, 沒有副作用。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款有利於調理內部脾胃的茶:阡陌緣茶, 阡陌緣茶源自《脾胃論》, 含18種原料, 既可以去除濕氣, 又能調理人體內部。

原料:赤小豆、薏苡仁、芡實、雞內金、砂仁、茯苓、淡竹葉、菊花、槐花、薄荷、金銀花、馬齒莧、荷葉、蒲公英、桑葉、橘皮、葛根、梔子;

取赤小豆、薏苡仁各10克, 其餘每種各5克。

製作方法:清水煎, 約35分鐘,每天喝2-3次,或者選擇現成的袋泡茶加沸水沖泡喝,5分鐘即可。

注意:煎煮前處理好食材,要碾碎,更利於原料汁滲出,煎好的湯汁不要過夜,如果要保留需要用密封袋真空保存。

濕氣重,最重要的是飲食的調攝,你應該在飲食上注意清淡、溫和,不吃肥肉、甜食、過涼的食物,這樣可以不增加脾胃的負擔,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同時,適當地運動可以幫助氣血流通,促進濕氣排出體外。

肝主氣的疏泄,當肝氣不疏時就會克犯脾胃而導致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因此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也是祛濕的重點。

約35分鐘,每天喝2-3次,或者選擇現成的袋泡茶加沸水沖泡喝,5分鐘即可。

注意:煎煮前處理好食材,要碾碎,更利於原料汁滲出,煎好的湯汁不要過夜,如果要保留需要用密封袋真空保存。

濕氣重,最重要的是飲食的調攝,你應該在飲食上注意清淡、溫和,不吃肥肉、甜食、過涼的食物,這樣可以不增加脾胃的負擔,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同時,適當地運動可以幫助氣血流通,促進濕氣排出體外。

肝主氣的疏泄,當肝氣不疏時就會克犯脾胃而導致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因此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也是祛濕的重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