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紹興一座連接兩地的古橋――安吉橋

我從紹興坐7路公車到上虞, 步行至西站轉坐去章鎮的汽車, 經打聽, 又乘上去胡村的公車, 為的就是去看看那裡有座名叫“安吉橋”的古橋。

這是一座南北向的二墽三孔石樑橋。 它橫跨廿二都江支流清潭溪, 目前溪水不是很大, 橋架在溪上, 卻很雄偉古樸, 給人一種穩重渾厚之美。 橋全長18.60米, 面寬1.85米, 高3.0米。 是嵊州與上虞兩地相連的一座石樑橋, 當地老百姓又稱為胡村橋。

南北側橋堍呈自然落坡。

橋墽用條石錯縫實疊砌築, 迎水面設分水尖, 橋墽冒石上擱渾厚的石條作梁, 中孔兩側石樑上分別鎸刻“安吉橋”橋名。 每孔橋樑並列為五條。 南側橋堍邊置有同時代建造的橋屋及路廊。 亭內立有建橋的兩塊石碑, 上面的鐫刻的字雖然已經模糊, 但依稀還能辨認記載著建造的時間和捐資者的姓氏和銀兩。 附近幾位老人熱情的指點著這“流芳百世”石碑, 向我講述其中的故事。

此處原本沒有橋, 胡村有個天元點王(現胡村胡夢真的太爺爺)造了一座木橋, 解決了兩岸百姓涉水過溪之憂。 但是木橋較為簡易窄小, 常有人不慎掉下橋去。 當時有人指責橋造得不好, 天元點王回說, “那你造一石橋給我看看”。 於是村中載元點王、朝元點王四兄弟準備籌資建造一座石橋,

載元點王還願將祖承的三十幾畝山地賣了出份資。 但是估算資金還是不夠, 就有朝元點王著手募款, 先去幾戶富裕人家求援, 不料遭到回絕, 說是吹牛騙人。 於是朝元點王下決心再不去有錢人家籌款, 只去窮苦人家寫援字, 走遍了整個裡東及鄰近三堡, 最大的出資為四兩白銀, 最小的才四角, 終於在光緒三年籌足資後開始造橋。 在造橋時, 在當年並無先進的機械設備下, 為了安全古利, 當地一位寡婦, 把念了一輩子的半部“聯經”捐獻出來, 連同一把對家山的寶劍一起埋在橋墽下面。 據說果然造橋一切順利, 並未發生意外事故。

安古橋於清光緒九年九月建成, 即西元1883年,

橋名是造橋的石匠取的, 寓意當地百姓平安吉祥。 橋南還建有一座路亭, 行人在路亭內息腳避雨, 亭內樹立了兩塊石碑, 記載了造橋的恩德。 石橋的建成給上虞和嵊州兩地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橋建成距今已經130多年了, 仍紋絲不動。

說到這裡, 順便說一下, 這領頭捐資建造石橋的載元點王竟是汪偽時期《中華日報》總主筆胡蘭成的祖父。 當然, 胡蘭成是出了名的漢奸, 他的故居和安吉橋也就沒那麼出名了。

作者:老陳一老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