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節特輯」麗水檢察官再行“上課禮”——起立,老師好!

上課!

起立!

老師好!

公訴二處 劉燕燕

朱蘇力教授與劉燕燕合影

幾天前, 第一次牽著女兒的小手把她送進小學校園。 作為家長的我參加完女兒的開學典禮後, 學生時代的記憶又慢慢爬上心頭。

還記得, 2007年6月, 在碩士研究生畢業典禮上, 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暖心的叮囑, “你得活得像樣, 更得活的正派, 讓父母欣慰, 讓(已有的將有的)妻子/丈夫和孩子幸福, 順帶著也讓親友、同學和老師放心, 這都是你的責任。 ……記住, 在社會、職業以及家庭中, 責任永遠高於熱愛。 ”

大學時代, 蘇力老師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是法學學生必讀的經典之一, 它呈現了法律的理想和現實, 啟發了我學習法律的思維。 研究生期間, 選修蘇力老師的《法律與文學》課程,

不僅沉浸於他獨有的法理解析, 更為他的語言魅力深深折服。

畢業十年, 每每想起學校, 想起老師, 想起現在的工作和家庭, 腦海裡揮之不去的不是深奧的法理, 不是複雜的案例, 而是蘇力老師《責任高於熱愛》的畢業致辭。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傳授, 更是人生教誨, 他是學生成長的指路明燈。 又是一年入學季, 又是一年教師節, 祝老師節日快樂!感謝您帶給我那些年的美好。

民行處 陳肖然

李曉安教授與陳肖然合影

研一選導師, 因為李曉安教授大氣、漂亮, 我毫不猶豫“投奔”了她。 作為北京市社會科學百人工程人選、北京市優秀骨幹教師並多次作客《焦點訪談》的名教授, 李老師的課自然座無虛席, 她能把枯燥的法理講的生動無比, 也能在機械的商法中旁徵博引。 她帶著我做問卷做調研, 親自聯繫單位讓我去實踐。 我與檢察結緣, 就是從李老師開始。

研二畢業論文選題, 當時國內某著名企業違規排放廢氣、廢水和廢渣的環境污染事件再次被媒體曝光,

我想探究其根本原因。 當時, 李老師就告訴我, 要把檢察機關有權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寫進論文, 這一定是監督與法治的發展方向。 五年後的今天,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正式被寫入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當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那天, 李老師給我發資訊:“還記得當年的暢想嗎?”我一陣激動, 當然記得!

研三即將畢業, 我考入麗水市人民檢察院。 臨走時, 她送我一套《刑法罪名精釋》, 扉頁上親筆寫著“公正法治、不忘初心”。 她告訴我, 最讓她幸福快樂的莫過於看到我們對公正的堅持、對法治的追求和對初心的堅守。

四年過去了, 李老師, 我想你……

案管辦 劉悅

陳金東教授與劉悅合影

從橫豎撇捺領我進入知識的海洋,摸爬滾打走進活潑生動的課堂,老師的每一句鼓勵,每一句教導都會讓我備受鼓舞和銘記於心。學生時代雖已匆匆而過數年,但一路上老師們給予我的關懷和幫助時常溫暖著我。

記得小時候,自己體弱多病,在小學一次集體出操中因酷暑而當場昏厥,昏昏沉沉中老師有力的雙手攙住了我,一把扛起我跑了近一公里路到醫院,透過急診門縫看到老師臉上焦急的表情和滿頭的汗珠,我心裡暖暖的。之後她時常鼓勵我要加強身體鍛煉,從那以後我養成了堅持鍛煉的好習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進入初中以後,因學校推行寄宿制管理,戰戰兢兢的我將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自理的生活。在生活起居方面遇到了許多困難,學習壓力也漸漸顯現。老師用陪伴溫暖著我們,每天清晨一覺醒來看到老師已站在寢室門口等候我們,心裡就感覺特別的踏實。

幾年後經過高考的洗禮進入大學專修法學,自由寬鬆的大學生活一度讓自己迷失,成日沉溺於遊戲和玩樂,無暇顧及專業課的學習和法律學識的積累,得過且過。每逢週末,陳金東教授時常以朋友身份邀請我去他家做客,經過幾次深入的交談,老師輕輕推開了我的心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我在迷失道路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一度迷失到找回自我,從天真無知到心揣夢想,老師教給我什麼是“付出與堅持”、“責任與擔當”。

我的老師們都很平凡,平凡地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幾十載。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想起與老師的過往點滴,溫暖如初。

公訴一處 盧雨晨

江平教授與盧雨晨合影

從幼稚園直至大學畢業,接受了上百位老師的教誨,從頑童成長為檢察官,每一個階段,都要感恩老師的無私奉獻。

記得小學的時候,在被問到以後的理想職業是什麼,許多同學都會回答當科學家、畫家、文學家。而我就是想當老師,因為老師能解出所有我們解不出的題。中學時代,身處叛逆青春期的我沒少讓老師操心。記得有一次考試不理想,班主任對我說:“為何要浪費聰明,為什麼不努力一點為自己的未來爭取一些主動。”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我第一次想明白,學習是為自己。

大學時代有幸就讀于名師薈萃的中國政法大學。提到法大的老師,不得不提法大的象徵——江平老校長。江平教授的教誨,聲音渾厚,強烈地散發著“只向真理低頭”的精神,讓人備受鼓舞。江老八十高齡依舊致力於中國法治建設,此中所展現出的執著追求與堅守令我十分崇敬。我第一次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對“法治天下”的目標更加堅定。

驀然回首,那些與老師們相處的歲月,陪伴了多少上課下課,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也許我不會經常提及,但老師的教育之恩永遠不會忘記,也借這機會向天下所有老師說一句:感謝有你們,你們辛苦了,教師節快樂!

編輯完這期“教師節專輯”,想起十年前寫的一篇舊文,一併刊登,與諸位檢察官共勉。

宣教處 毛偉利

智如泉源,行可以為儀錶者,人之師也。

1996年,我有幸成為周雲漢老師的學生。至今還記得周老師與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樣子:滿頭銀髮,白襯衫,瘦,但很有精神,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樣子。

周老師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上衣口袋裡放著速效救心丸,你們要是看到我有昏厥的跡象,就趕緊送兩顆到我嘴裡。”時周老已年近七旬,心臟不太好,受邀任教高中語文,實屬奉獻餘熱之舉。一年下來,那包“速效救心丸”始終沒有開啟過。後來,周老曾開玩笑說:“教了你們這幫小子,想不到心臟倒好起來了。”

周老讀過舊私塾,古文功底深厚,上課從不拘泥於課本。一把摺扇,一包香煙,一支粉筆,吞雲吐霧,帶著我們這幫弟子神游古今中外文學長廊,興之所至,還侃一些稗官野史、名人軼事,精彩程度絕不亞於“百家講壇”,直聽得我們不知下課為何物。

一日,某生質疑:“周老師,我們怎麼都沒作業?”周老笑道:“小鬼,生活才是真正的語文老師啊。”直到後來自己也成為教師,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到如今,我能靠些許不像樣的文字“混”到飯吃,多虧周老當年的教誨。

工作後,多次拜訪周老,他總是像朋友一樣的接待我,臨走時送一些書,並附上幾句鼓勵的話。有一次,周老問我:“還看書麼?都看些什麼書?”我無奈地說:“很忙,空下來無非是上上網。”周老笑道:“現在的年輕人忙啊,老祖宗留下來的書也就我們這些老頭子看嘍。”三言兩語使我羞愧難當。如今,每每想要偷懶,便會想起周老在燈下筆耕不輟的身影,激勵我一直向前。

時光荏苒,老師們一茬接一茬地換,能被記住的不多,但我想,真正的師者是不老的。

陳金東教授與劉悅合影

從橫豎撇捺領我進入知識的海洋,摸爬滾打走進活潑生動的課堂,老師的每一句鼓勵,每一句教導都會讓我備受鼓舞和銘記於心。學生時代雖已匆匆而過數年,但一路上老師們給予我的關懷和幫助時常溫暖著我。

記得小時候,自己體弱多病,在小學一次集體出操中因酷暑而當場昏厥,昏昏沉沉中老師有力的雙手攙住了我,一把扛起我跑了近一公里路到醫院,透過急診門縫看到老師臉上焦急的表情和滿頭的汗珠,我心裡暖暖的。之後她時常鼓勵我要加強身體鍛煉,從那以後我養成了堅持鍛煉的好習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進入初中以後,因學校推行寄宿制管理,戰戰兢兢的我將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自理的生活。在生活起居方面遇到了許多困難,學習壓力也漸漸顯現。老師用陪伴溫暖著我們,每天清晨一覺醒來看到老師已站在寢室門口等候我們,心裡就感覺特別的踏實。

幾年後經過高考的洗禮進入大學專修法學,自由寬鬆的大學生活一度讓自己迷失,成日沉溺於遊戲和玩樂,無暇顧及專業課的學習和法律學識的積累,得過且過。每逢週末,陳金東教授時常以朋友身份邀請我去他家做客,經過幾次深入的交談,老師輕輕推開了我的心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我在迷失道路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一度迷失到找回自我,從天真無知到心揣夢想,老師教給我什麼是“付出與堅持”、“責任與擔當”。

我的老師們都很平凡,平凡地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幾十載。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想起與老師的過往點滴,溫暖如初。

公訴一處 盧雨晨

江平教授與盧雨晨合影

從幼稚園直至大學畢業,接受了上百位老師的教誨,從頑童成長為檢察官,每一個階段,都要感恩老師的無私奉獻。

記得小學的時候,在被問到以後的理想職業是什麼,許多同學都會回答當科學家、畫家、文學家。而我就是想當老師,因為老師能解出所有我們解不出的題。中學時代,身處叛逆青春期的我沒少讓老師操心。記得有一次考試不理想,班主任對我說:“為何要浪費聰明,為什麼不努力一點為自己的未來爭取一些主動。”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我第一次想明白,學習是為自己。

大學時代有幸就讀于名師薈萃的中國政法大學。提到法大的老師,不得不提法大的象徵——江平老校長。江平教授的教誨,聲音渾厚,強烈地散發著“只向真理低頭”的精神,讓人備受鼓舞。江老八十高齡依舊致力於中國法治建設,此中所展現出的執著追求與堅守令我十分崇敬。我第一次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對“法治天下”的目標更加堅定。

驀然回首,那些與老師們相處的歲月,陪伴了多少上課下課,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也許我不會經常提及,但老師的教育之恩永遠不會忘記,也借這機會向天下所有老師說一句:感謝有你們,你們辛苦了,教師節快樂!

編輯完這期“教師節專輯”,想起十年前寫的一篇舊文,一併刊登,與諸位檢察官共勉。

宣教處 毛偉利

智如泉源,行可以為儀錶者,人之師也。

1996年,我有幸成為周雲漢老師的學生。至今還記得周老師與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樣子:滿頭銀髮,白襯衫,瘦,但很有精神,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樣子。

周老師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上衣口袋裡放著速效救心丸,你們要是看到我有昏厥的跡象,就趕緊送兩顆到我嘴裡。”時周老已年近七旬,心臟不太好,受邀任教高中語文,實屬奉獻餘熱之舉。一年下來,那包“速效救心丸”始終沒有開啟過。後來,周老曾開玩笑說:“教了你們這幫小子,想不到心臟倒好起來了。”

周老讀過舊私塾,古文功底深厚,上課從不拘泥於課本。一把摺扇,一包香煙,一支粉筆,吞雲吐霧,帶著我們這幫弟子神游古今中外文學長廊,興之所至,還侃一些稗官野史、名人軼事,精彩程度絕不亞於“百家講壇”,直聽得我們不知下課為何物。

一日,某生質疑:“周老師,我們怎麼都沒作業?”周老笑道:“小鬼,生活才是真正的語文老師啊。”直到後來自己也成為教師,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到如今,我能靠些許不像樣的文字“混”到飯吃,多虧周老當年的教誨。

工作後,多次拜訪周老,他總是像朋友一樣的接待我,臨走時送一些書,並附上幾句鼓勵的話。有一次,周老問我:“還看書麼?都看些什麼書?”我無奈地說:“很忙,空下來無非是上上網。”周老笑道:“現在的年輕人忙啊,老祖宗留下來的書也就我們這些老頭子看嘍。”三言兩語使我羞愧難當。如今,每每想要偷懶,便會想起周老在燈下筆耕不輟的身影,激勵我一直向前。

時光荏苒,老師們一茬接一茬地換,能被記住的不多,但我想,真正的師者是不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