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宴席大鐵鍋燒菜,幫廚的鄉鄰滿院,看得讓人想家

農村人家裡奏事(膠東農村俗語, 指家裡各種紅白喜事辦酒席), 忙活的都是本家(指未出五服的同姓人)和門口鄰居。

這是阿兮前幾天回鄉,

參加的一次壽宴, 一大清早, 本家的媳婦子們都自發到了, 開始擇菜, 洗菜, 洗魚, 打理各種食材, 做宴席的前期準備工作。

這是早上剛剛從海上拉回的螃蟹, 一位大叔和兩位大嬸, 正在用剪刀把纏在螃蟹上的碎漁網清理掉。 邊幹著活兒, 他們還邊點評著螃蟹又大又肥呢。

海邊農村人要臉面, 總覺得既然吃, 就要吃最新鮮生猛的海鮮才行。 但預定可要提前好多天才行呢, 否則臨時未必能買到的。

人多幹活也快, 這大院, 是村委大院, 也是村裡人免費做紅白喜事的地方。

自從有了這樣的便利,

農村人家裡辦酒席, 再也不怕家裡地方小, 還得跟鄰居借地方了。 我看了下那一排打通了的空房, 還有個主持的檯子, 下面擺二十幾桌應該也沒啥問題的。

這倆媳婦在切炒菜的配菜。 山東魯菜系, 做菜少不了胡蘿蔔絲, 蔥薑絲, 蒜末、蒜片、蒜泥、囫圇蒜瓣,

只準備這些配菜, 也得費些時間的。

三個大柴火鍋早就安放好, 柴火燒的旺旺, 肘子、扣碗肉、大雁腿之類需要大火蒸酥爛的硬菜, 早進了鍋。

一看剝的這些蒜, 就知道是山東酒席了。 鄉下酒席硬菜多, 以肉為主, 缺了大蒜怎麼行?

北方農村人有:“吃肉不吃蒜, 營養少一半”的說法。 之所以要一大茶盤, 一塑膠袋地剝蒜, 是因為北方廚師也喜歡用大蒜熗鍋, 蒜香味足, 菜也好吃。 做魚蝦等海鮮, 更是少不了薑蒜。 還有拌菜, 比如豬頭肉拌黃瓜啥的, 用的也是蒜泥。

特別愛那一盆的農家菜園摘的地黃瓜, 涼拌生吃都非常棒。

蒜瓣你如果不多備些,很容易尷尬。指不定吃著吃著,就有不拘哪一桌的人,或幾桌的人,溜達出來找蒜瓣了。這就是北方特色,生吃大蒜是習慣。

這是切好的部分配菜,主要是切末的部分:蔥末、薑末、木耳丁、胡蘿蔔末、香菜末。農村廚子做菜也很講究的,該用末用末,該用絲用絲,該用片用片。

桌上還有切好的一大盆大蔥,估計南方很少見這場面。我有個南方朋友曾跟我說,他們南方都是那種細細的小香蔥,也只是切一點,從未見過像北方人這樣做任何菜都放大蔥的。吃生大蒜,他們更是受不了。

切完配菜,又開始切準備炒或拌的蔬菜。這些年的農村也不是早些年了,滿桌肉不見菜才算是上檔次,現在農村人更講究營養搭配,這些蔬菜也都是自己園裡採摘的,非常鮮嫩有味道。

一大盤炒花生米,也是配菜。這個待會兒要去掉皮,用蒜臼子搗碎,用來拌苦菊非常好吃。

總覺得像這樣的農村坐席,才更有人情味,比去大酒店心裡舒坦,熨帖。只在旁邊聽著熟悉的鄉音,心裡就暖暖的,就像重回了兒時的家,而這些,正是我淳樸的鄉里鄉親,也許下一刻,就會喊出我的乳名。

農村,農民,農業,關注阿兮隨筆,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

蒜瓣你如果不多備些,很容易尷尬。指不定吃著吃著,就有不拘哪一桌的人,或幾桌的人,溜達出來找蒜瓣了。這就是北方特色,生吃大蒜是習慣。

這是切好的部分配菜,主要是切末的部分:蔥末、薑末、木耳丁、胡蘿蔔末、香菜末。農村廚子做菜也很講究的,該用末用末,該用絲用絲,該用片用片。

桌上還有切好的一大盆大蔥,估計南方很少見這場面。我有個南方朋友曾跟我說,他們南方都是那種細細的小香蔥,也只是切一點,從未見過像北方人這樣做任何菜都放大蔥的。吃生大蒜,他們更是受不了。

切完配菜,又開始切準備炒或拌的蔬菜。這些年的農村也不是早些年了,滿桌肉不見菜才算是上檔次,現在農村人更講究營養搭配,這些蔬菜也都是自己園裡採摘的,非常鮮嫩有味道。

一大盤炒花生米,也是配菜。這個待會兒要去掉皮,用蒜臼子搗碎,用來拌苦菊非常好吃。

總覺得像這樣的農村坐席,才更有人情味,比去大酒店心裡舒坦,熨帖。只在旁邊聽著熟悉的鄉音,心裡就暖暖的,就像重回了兒時的家,而這些,正是我淳樸的鄉里鄉親,也許下一刻,就會喊出我的乳名。

農村,農民,農業,關注阿兮隨筆,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