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這句如今響徹神州大地的時代強音,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7月19日視察寧夏銀川神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時提出的。 “中華民族的事業不能停頓,要接續前行。 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鬥。 ”當前正值全黨全國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重溫“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這句簡短質樸而又思想深刻的經典論斷,尤感振聾發聵、催人奮進。

實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今天的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根本的一條在於歷史上的中華各民族不怕困難、愈挫愈勇的民族特性。 毋庸置疑,勤勞、實幹是世界上每個偉大民族普遍擁有的優良品格,如果從中華文明史加以審視,這種精神品格對於中華民族更有著獨特而深刻的思想內涵。

一是“天道酬勤”的人生哲學。 人文與天文相通,人道師法天道。 中國古代先哲通過實踐、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與自然內在契合、共生並存的認知理念。 孔子主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傳統中國人不僅生產勞動講究“與四時合其序”,耕作不違農時,就是日常生活也是遵循陰陽更替規則,注重起居有常、飲食有度、舉止得體。

與此相關,諸如“天道酬勤”“一勤天下無難事”等便成為數千年來中國人砥礪前行的人生信條。

二是入世務實的民族特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華文化沒有宗教傳統,可是推崇入世務實的儒家文化作為主導文化形態的地位大體不變,這就決定了中華文化理性平實、經世致用的文化底色。 中國人生來似乎就有徹底的人生態度,即體即用、體用不二,把做好自己當下的事情看作是最緊要的,本著“內聖外王”的路徑,追求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內在超越。 這正是中華文化傳統中體現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精神的主流所在,也是中華文明屢遭外來文化的衝擊而能夠返本開新的內在緣由。

數千年來,中國人正是秉承這種穩定強大的文化性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自己幹不動為止,在維繫家族繁衍生息的同時締造了一次又一次中華古典文明的輝煌。

實幹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事業,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壯麗的日出,代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景,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會主義的大廈從藍圖繪就到具體實施,是一項極其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乃至幾十代人接力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永遠在路上,一代有一代人的長征,我們這代人就是要走好屬於我們這代人的長征。 社會主義建設就是一場偉大的“長征”,有開端,有階段,但是沒有終結,需要我們一代一代接力以進、永續推動。

一是社會主義是勞動者、實幹家的天下。 馬克思主義最講究、最通曉實幹精神。 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從對勞動的解剖洞悉了社會歷史運動的密碼,發現了唯物史觀這個徹底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銳利武器。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過,不幹,連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勞動之所以光榮,勞動者、實幹家之所以備受尊崇,道理就在於此。 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現實,從篳路藍縷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成就,昭示著這是一條人間正道,是從根本上造福每一名社會成員的輝煌事業,離不開全體勞動者的自覺參與和辛勤付出。

特別是作為共產黨人更應身體力行,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迫切要求大興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之風。 在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度裡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一件異常宏大、異常艱巨的事情,它既需要廣大建設者具備強大政治定力,更需要時時處處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實幹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等精神,都可歸結為“大幹苦幹加巧幹”的實幹精神。 即便在今天,經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綜合國力得到質的躍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正在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央,正在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和最大國情沒有根本改變,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以及污染防治的任務依然存在,“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依然在路上,建設一個各方面都相當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依然在前方。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唯有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堅定“四個自信”,以實幹苦幹的實際行動,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把幾代人為之奮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心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實幹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狀態

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狀態是與其歷史使命內在關聯的。《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著運動的未來。”這是就黨的綱領和策略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我們黨要明確宣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這是就下一步黨的行動綱領及其應有的精神狀態來講的。

首先,對一個處於執政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講,有什麼樣的旗幟和綱領,帶領人民群眾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這個精神狀態就其本質而言,在於能否遵從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從思想到行動貫徹徹底唯物主義的態度;就政治要求而言,是牢固確立“四個意識”,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作風層面而言,其實就是能否做到“兩個務必”——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就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能否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到一起、幹到一起的問題。

其次,具體到當前,具體到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呢?總的要求應該就是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的開篇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具體要求有很多,譬如講話中提到的“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等等,無不是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務必“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作者為《紅旗文摘》雜誌社總編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唯有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堅定“四個自信”,以實幹苦幹的實際行動,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把幾代人為之奮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心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實幹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狀態

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狀態是與其歷史使命內在關聯的。《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著運動的未來。”這是就黨的綱領和策略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在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上,“我們黨要明確宣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這是就下一步黨的行動綱領及其應有的精神狀態來講的。

首先,對一個處於執政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講,有什麼樣的旗幟和綱領,帶領人民群眾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這個精神狀態就其本質而言,在於能否遵從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從思想到行動貫徹徹底唯物主義的態度;就政治要求而言,是牢固確立“四個意識”,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作風層面而言,其實就是能否做到“兩個務必”——始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就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能否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到一起、幹到一起的問題。

其次,具體到當前,具體到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呢?總的要求應該就是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的開篇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具體要求有很多,譬如講話中提到的“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等等,無不是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務必“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作者為《紅旗文摘》雜誌社總編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