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人物」甘化春泥潤新芽

劉煥芬正在輔導學生

“劉老師出名嘍!”“劉老師入圍2017屆‘馬雲鄉村教師計畫’啦!”……9月8日, 武鄉縣賈豁鄉中學校的學生們在校園裡奔相走告、喜上眉梢,

這一消息頓時成了十裡八村的“大新聞”。

劉老師叫劉煥芬, 賈豁鄉中學校歷史教師兼政教處主任。 其實, 她的人格魅力一直感染著學生的心靈, 她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全校的“教改”樣本。 正如校長楊曉東對她的評價:“她從教20年, 勤勤懇懇, 兢兢業業, 把一生的愛心給了學生, 像一支蠟燭, 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1997年, 劉煥芬師範畢業後懷著一腔熱忱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小山村, 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這一待就是20年。

“那時候村裡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 一下雨路上滿是泥濘, 聯繫家鄉與外界的就是每天早晚各跑一次的一輛公車。 學校還是幾十年前的土木結構的老房子, 風一刮紙糊的天花板就嗚嗚地響, 還會像浪一樣上下起伏。

每晚躺在床上都能聽見老鼠從天花板上跑過的聲音, 嚇得我整晚都不敢入睡。 ”劉煥芬笑著說。

生活上的困難好克服, 家人的不理解讓她感到困惑。 “父母為了供我讀書歷盡了千辛萬苦, 為的就是盼望自己的閨女能脫離這個山溝溝, 沒想到我又回來了。 ”就在劉煥芬疑惑時, 她的化學老師梁昌清, 一位身患糖尿病30多年的老教師給她指明了方向。 “梁老師, 我們這裡這麼苦, 你的身體也不好, 怎麼就不調到好一點的地方呢?”梁老師意味深長地說:“這裡山清水秀, 有什麼不好, 再說如果我調走了, 哪能有今天的你們呀……”這幾句話讓劉煥芬堅定了留下來的信心。

“作為一名教師, 要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 這就叫對學生的‘母愛’。

”劉煥芬說。 村裡有個叫董建霞的留守孩子, 平時活潑開朗。 在升入初三的那年秋天, 她父親收莊稼時不小心從三輪車上摔下來且受傷嚴重。 董建霞得知後, 在操場上發瘋似的跑, 整個人都快要崩潰了。 劉煥芬聽到消息後, 趕忙放下手中的作業, 急衝衝地向操場跑去。 “我追上董建霞後一把將她摟在懷裡, 她在我懷裡嚎啕大哭, 手腳也控制不住亂拍亂打。 我就這樣抱著她坐在操場上, 一直到她哭累了安靜下來, 我才發現自己的雙腿雙手早已麻木了, 衣服也被她的鼻涕眼淚打濕。 ”後來, 董建霞的父親逐漸恢復, 但她卻落下了一個病根, 只要情緒稍有波動, 就手足抽搐。 醫生說是心理原因, 只有靠愛心才能慢慢改變。
可是她的父母一直未能回來照顧她。

針對董建霞的情況, 劉煥芬決定承擔起照顧她的職責。 之後, 在董建霞在校的近一年時間, 劉煥芬關心她的生活, 學著做心理導師, 經常開導她, 甚至學會了這種病的緊急應對措施。 董建霞的情況逐漸好轉。 臨近畢業, 董建霞的母親專程趕來, 拉著劉煥芬的手哭著對她說:“你對孩子的恩情比我都大……”聽到此, 她覺得自己受多少苦都值得!

一個人如果對他所從事的工作產生了熱愛的感情, 那他就會表現出超常的力量, 去作不懈的努力。 每天晚上, 劉煥芬除備課外, 還要常常查閱與教學有關的各類書籍直到深夜。 她先後自學獲得大學專科、本科文憑, 還學習“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四環八步法”“三步導學”等教學模式,

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嘗試, 探索出一條更符合學生現狀的教學方法。 由她與其他幾名教師學習引進的“小組合作、自主管理、探究學習”教學模式, 改變了傳統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法, 給了學生很多展示機會, 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劉煥芬憑著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 成為全縣頗有名氣的教師。 從2010年開始, 她連續多年擔任學校青年教師指導員, 並被評為武鄉縣“功臣教師”和“示範團隊成員”。 2011年, 她被評為長治市第十一屆“三育人先進個人”。

面對榮譽, 她只是淡淡一笑。 她說:“能為鄉村教育發展作貢獻, 能為家鄉培養人才, 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

正如她以一首小詩總結她的人生追求:“少小立志潤綠芽, 二十餘載伴子規。但願幼芽成棟樑,潛心守望終無悔。”

二十餘載伴子規。但願幼芽成棟樑,潛心守望終無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