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嗎?健康 養生

艾灸療法簡稱灸法, 是中醫上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很多人都親身體驗過這種療法, 並對其顯著療效嘖嘖稱奇, 但大部分人對於艾灸療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麼, 艾灸療法到底是什麼原理?又有哪些具體功效呢?

通俗地來說, 艾灸療法主要是利用了熱刺激的原理。

江蘇省人民醫院中醫針灸科副主任醫師田青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人體有很多經絡、穴位, 皮膚按照這些經絡、穴位的分佈也可以劃分為不同區域, 艾灸療法就是用點燃的艾柱、艾條對皮膚的不同區域進行熱刺激, 進而達到治療某些疾病, 或者緩解某些疾病症狀的目的。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 人體內的陰陽平衡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 如果人體內陰陽失衡,

就有可能引起疾病。

艾灸療法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功效, 能夠促進人體內的陰陽平衡, 從而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針對不同的疾病, 艾灸療法的具體操作也有所不同, 需要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

此外, 有些人還會通過艾灸的方式來養生,

據人民網文史頻道報導, 艾灸肚臍具有良好的養生功效。

具體做法為:在肚臍的神闕穴處放上薑片或鹽末, 然後用艾絨做成一個蠶豆大小的寶塔狀艾粒, 將其點燃後放在神闕穴處的薑片或鹽末上。

一般來說, 艾灸的時間最好在晚上9點左右,

每個月灸10次, 每次灸3炷~5炷, 即點燃3個~5個寶塔狀艾粒即可, 以灸處稍有紅暈、感到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 孕婦、肚臍部位有損傷或發炎者等人群不宜使用這種方法。

本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陳信義主任醫師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