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邛崍市推進天府新區邛崍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

邛崍市推進天府新區邛崍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

按照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和銳平書記調研天府新區“南拓”工作時重要指示精神,

邛崍市聚力天府新區邛崍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天邛產業園區)體制機制創新, 以建立精准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專業的運行機制為重點, 著力從管理機制、人事制度、服務機制、促進機制等四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激發園區發展活力, 全力建設天府新區產業發展和成果轉化基地。

一、堅持任務導向建機構, 創新建立精准高效的管理機制

(一)全面增強園區自主權限。 按照天邛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製造主導產業的戰略定位和5年內力爭建成1000億級產業園區的階段性任務, 實行自主決策、自主管理和封閉運行, 凡屬園區範圍內的經濟管理、規劃管理、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目標管理等事項,

由園區按程式審批。

(二)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組織結構。 優化園區管委會內設機構, 設立綜合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部、智慧製造產業部、產業升級發展部、規劃建設部、行政執法和安全環保部等6個部門, 精准開展專業招商、政務服務、促建促產等工作, 構建職責明確、服務高效、執行順暢的管理體系。

二、堅持“人崗相適”選人才, 實現人事管理“四個轉變”

(一)實行崗位管理制。 按照核定的領導職數及編制總數實行自主設崗、員額總控管理。 園區6個工作部根據工作需要自主設置副主任至普通工作人員的六類崗位。 按照核定的94人實行員額總控, 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專業和特長競聘崗位, 通過以“人崗相適”選人才,

實現人員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二)實行全員聘用制。 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級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 除園區党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等6個領導崗位以外, 其他人員一律實行聘用制, 實施競聘上崗、合同管理。 對具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的, 對編制、職級、身份進行“封存管理”, 實行編內任職與崗位聘職相分離、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用管理相分離的“雙軌運行”管理。 目前, 已完成第一階段全員聘用工作, 30名在編人員獲得聘用資格26人、轉崗4人, 實現由“鐵飯碗”向“競聘制”轉變。

(三)實行績效工資制。 改革薪資結構, 推行獎勵績效制, 實行園區基本工資和獎勵績效總額包乾管理,

園區按照實績導向、優績優酬原則自主分配。 基本工資按月發放;獎勵績效按園區管委會在當年目標考核後核定的績效總額2倍執行, 由園區根據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確定係數, 實現從“死工資”向“活薪酬”轉變。

(四)實行科學考評制。 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量化崗位目標和考核標準, 形成較為嚴密的目標責任體系。 嚴格依照考評辦法, 將績效考核結果與獎勵績效、評先評優、獎懲激勵等掛鉤, 並作為編制內職務調整和聘用崗位變動及聘用合同續訂、終止的重要依據, 實現由“主觀評價”向“量化考評”轉變。

三、堅持“親”“清”理念強服務, 創新建立優質專業的服務機制

(一)建立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制度。

設立“一站式”服務視窗, 開通“企業服務熱線電話”, 統一受理園區企業行政審批服務事項, 實行全程無償代理服務、限時辦結;對涉及省、成都市部門審批的事項, 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做好對上銜接、轉報、審批推進工作。

(二)建立派駐園區首席特派員制度。 相關部門和涉及鎮鄉確定1名班子成員作為派駐園區首席特派員, 協助配合園區開展建設發展、企業服務等工作, 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並對園區管委會相關行政事務給予指導。 目前, 20名首席特派員已全部派駐園區開展工作。

(三)建立園區綜合行政執法機制。 按照“屬地管理、權責一致”原則, 抽調相關部門行政執法人員, 組建園區綜合行政執法隊伍, 由園區管委會負責日常管理,依法開展園區規劃、建設、城管、環保、安監等領域的行政執法工作。

(四)建立專業公司服務制度。水、電、氣、通訊等相關公司明確1名公司領導並組建各自專業服務隊伍,負責園區建設的專業服務工作。目前,8家公司已在園區成立專業服務隊伍,為園區建設、企業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四、堅持市場化方式,創新建立高效有力的發展促進機制

(一)設立園區建設發展資金池。由經營性用地、工業用地的土地出讓純收益和市財政上一年度20%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主要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搬遷、財政扶持和獎勵,促進園區加快發展,增強產業承載能力。

(二)設立園區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發揮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與社會資本合作,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階段性持有股權、適時退出獲得合理回報,支持園區重大專案建設和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實現做大做強、良性迴圈。

(三)探索建立“騰籠換鳥”機制。引導不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企業和項目向外轉移,建立空閒廠房、土地及關停企業收購(收儲)機制,騰出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資源,用於新引進的企業投資建設。

(邛崍市委組織部)

編輯:謝宜均

由園區管委會負責日常管理,依法開展園區規劃、建設、城管、環保、安監等領域的行政執法工作。

(四)建立專業公司服務制度。水、電、氣、通訊等相關公司明確1名公司領導並組建各自專業服務隊伍,負責園區建設的專業服務工作。目前,8家公司已在園區成立專業服務隊伍,為園區建設、企業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四、堅持市場化方式,創新建立高效有力的發展促進機制

(一)設立園區建設發展資金池。由經營性用地、工業用地的土地出讓純收益和市財政上一年度20%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主要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搬遷、財政扶持和獎勵,促進園區加快發展,增強產業承載能力。

(二)設立園區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發揮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與社會資本合作,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階段性持有股權、適時退出獲得合理回報,支持園區重大專案建設和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實現做大做強、良性迴圈。

(三)探索建立“騰籠換鳥”機制。引導不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企業和項目向外轉移,建立空閒廠房、土地及關停企業收購(收儲)機制,騰出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資源,用於新引進的企業投資建設。

(邛崍市委組織部)

編輯:謝宜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