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真情實幹搭建“連心橋”

——記全國信訪系統先進工作者高國萍

□廣西法治日報記者 盧林峰 通訊員 淩斌

高國萍(左二)認真接待來訪群眾。

有人說, 她做事像個“女漢子”一樣毫不含糊,

兢兢業業, 任勞任怨, 幹一樣像一樣, 幹一樣成一樣。

也有人稱她是“暖心高姐”, 與群眾之間成為毫無隔閡的姐妹。

從事信訪工作17年, 她得到群眾的點贊數不勝數, 身上的光環也令人矚目——

“全國信訪系統優秀辦信員”“南寧市巾幗建功標兵”“南寧市優秀婦聯幹部”“南寧市三八紅旗手標兵”“南寧市先鋒示範崗”、 南寧市“十佳科長”“廣西三八紅旗手”、全國“最美信訪幹部”提名獎和“全國信訪系統先進工作者”……

這個享受省級勞動模範待遇的信訪工作者, 就是南寧市信訪局的高國萍。

大膽創新 不斷拓寬信訪管道

2001年10月, 高國萍從一名企業技術幹部成為一名信訪幹部。

從走上信訪工作崗位那天起, 高國萍就一直把“為黨分憂、為民解難”作為工作生活的主旋律。

高國萍愛思考。

她發現, 隨著信訪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資訊時代的不斷發展, 人們一張信紙寫半天, 一封來信寄半年的現實窘境, 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時人們解決信訪問題的需求。

“能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又該如何改?”高國萍心裡十分著急, 達到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的地步。

2007年, 適逢國家推行“網上信訪”系統試點, 高國萍喜出望外, 她主動請纓, 幫助局裡定規劃、做方案、搞請示。

那段日子, 高國萍全身心投入, 整整瘦了約4公斤。

付出, 終有回報。 南寧市被列為全國“網上信訪”工作100個試點城市之一, 也成為廣西唯一的試點城市。

“網上信訪”系統是一項全新的業務。 高國萍邊學邊幹, 邊摸索邊實踐,

克服電腦運用的薄弱環節, 與網管技術人員捆綁在一起。

2007年7月1日, 南寧市“網上信訪”系統按時開通。 從外行變成內行, 從內行轉變為專家, 同事讚歎:高姐有一股對工作的狠勁!

“網上信訪”系統在南寧市運行以來, 高國萍不斷總結經驗, 規範辦理程式, 牽頭制定了《南寧市網上信訪工作暫行辦法》, 並首次以新聞發佈會的形式在社會上進行廣泛宣傳, 讓“網上信訪”的知曉度普及千家萬戶, 鼓勵群眾少走訪、多上網,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目前, 南寧市“網上信訪”系統已成為群眾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和訴求的主管道之一, “網上信訪”事項辦理滿意度達90%以上。

南寧市“網上信訪”和信訪資訊系統建設工作, 為全國“網上信訪”工作全面鋪開提供了經驗,

先後得到國家信訪局原局長王學軍, 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以及南寧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1年7月9日, 國家信訪局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投訴受理暨“網上信訪”成都調研座談會, 南寧市在會上作了題為《暢通信訪管道 積極做好投訴受理和“網上信訪”工作》的經驗交流發言。

2009年, 為進一步拓寬信訪管道, 高國萍為幫助群眾減少寄信成本, 積極請示局領導向市里建議開通南寧市“信訪綠色郵政”。

這是一件為民造福的大事:即群眾通過信件給市委、市政府、市信訪局和市直有關部門提出信訪事項, 只要在信封正面右上角注明“人民來信”字樣, 就可以免費郵寄。

果不其然,

該意見很快就獲得了市委、市政府同意。 2009年5月1日起, “信訪綠色郵政”在全市正式實施, 進一步降低群眾信訪成本, 改變了群眾“重訪輕信”的觀念, 上訪量大幅下降, 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盡職盡責 積極促進問題解決

新時期, 如何做好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

高國萍積極主動協調, 認真制定計劃, 將“市領導信訪接侍日”和全市統一“公開大接訪”活動作為促進信訪問題解決的重要管道, 認真組織開展好相關活動。

她先後成功組織開展了“市領導接待日”活動48次, 接待群眾來訪1477批4175人次, 其中市領導接待84批504人次, 批示80件, 群眾反映的問題均得到了妥善處理;組織開展了全市統一“公開大接訪”活動13次, 共接待群眾來訪5888批13766人次, 當場解決信訪問題2223件。

與此同時,高國萍積極協調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基層開展接訪下訪活動,順利化解了一批又一批疑難信訪事項。

信訪工作,需要她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2014年8月的一天上午,南寧市江南區廖某某等60人到市委市政府集體上訪,反映其子在某專案工地掉到水塘被淹死,曾與開發商協商賠償未果,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

高國萍第一時間趕到,將上訪群體引導到市信訪局進行協調處置。她召集來相關職能部門,從上訪群體中選出代表,並請來律師一起協調處理,整個調解過程她都來不及喝上一口水,直到下午3時才吃上午飯。

據統計,高國萍擔任接訪科科長期間,經她做思想工作,群眾到市委、市政府集體訪242批5660人次被成功勸返;她當場協調解決13批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有效地防止了惡性事件的發生。

為民解難 真情付出贏得民心

把來訪群眾當家人,一張笑臉迎進門,這是高國萍的工作風格。

走進接訪室,群眾遇到高國萍就像走親戚一樣無拘無束。她總是千方百計為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不讓群眾受到冷落。

在接待群眾上訪的過程中,高國萍經常自己出錢幫助老弱病殘的上訪人買午飯、買車票。按她自己的話說,她看不得別人流眼淚。

信訪工作平凡單調,而在單調的工作中,卻無時不透露著高國萍的百姓情懷。

南寧市某廠職工孫某,就其訴求於1987年以來多次上訪。

實際問題解決了,孫某非常感動。如今,孫某還時不時會來信訪局看望高國萍,像姐妹一樣親。

在接訪科,高國萍帶領接訪科的同事共接待上訪群眾6258批19261人次,為群眾辦實事306件,沒有一次因接待群眾不到位而被群眾投訴的事件發生。

“群眾送來的一面面錦旗,一封封表揚信,打來的一個個感謝電話,是對我們信訪工作的肯定。”高國萍說,每當這時,才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認真為群眾做好每一項工作,用真情接待每一位群眾,協調處理每一件信訪案件,營造著社會的和諧。高國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信訪幹部永遠的忠誠。

當場解決信訪問題2223件。

與此同時,高國萍積極協調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基層開展接訪下訪活動,順利化解了一批又一批疑難信訪事項。

信訪工作,需要她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2014年8月的一天上午,南寧市江南區廖某某等60人到市委市政府集體上訪,反映其子在某專案工地掉到水塘被淹死,曾與開發商協商賠償未果,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

高國萍第一時間趕到,將上訪群體引導到市信訪局進行協調處置。她召集來相關職能部門,從上訪群體中選出代表,並請來律師一起協調處理,整個調解過程她都來不及喝上一口水,直到下午3時才吃上午飯。

據統計,高國萍擔任接訪科科長期間,經她做思想工作,群眾到市委、市政府集體訪242批5660人次被成功勸返;她當場協調解決13批群眾反映的信訪問題,有效地防止了惡性事件的發生。

為民解難 真情付出贏得民心

把來訪群眾當家人,一張笑臉迎進門,這是高國萍的工作風格。

走進接訪室,群眾遇到高國萍就像走親戚一樣無拘無束。她總是千方百計為群眾答疑解惑、排憂解難,不讓群眾受到冷落。

在接待群眾上訪的過程中,高國萍經常自己出錢幫助老弱病殘的上訪人買午飯、買車票。按她自己的話說,她看不得別人流眼淚。

信訪工作平凡單調,而在單調的工作中,卻無時不透露著高國萍的百姓情懷。

南寧市某廠職工孫某,就其訴求於1987年以來多次上訪。

實際問題解決了,孫某非常感動。如今,孫某還時不時會來信訪局看望高國萍,像姐妹一樣親。

在接訪科,高國萍帶領接訪科的同事共接待上訪群眾6258批19261人次,為群眾辦實事306件,沒有一次因接待群眾不到位而被群眾投訴的事件發生。

“群眾送來的一面面錦旗,一封封表揚信,打來的一個個感謝電話,是對我們信訪工作的肯定。”高國萍說,每當這時,才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認真為群眾做好每一項工作,用真情接待每一位群眾,協調處理每一件信訪案件,營造著社會的和諧。高國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信訪幹部永遠的忠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