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都在談新零售 3C零售業“老炮兒”國美是不是掉隊了?

國內電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期, 作為托起中國零售行業變革的阿裡和京東, 不得不尋求“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資料驅動的泛零售形態”的新零售變革。

而在傳統零售時代, 電商的快速發展給蘇寧潑了一盆冷水, 好在張近東敏銳的嗅覺及快速反應, 讓蘇寧扳回一局, 仍立於零售行業的頭部, 也在高談闊論佈局“新零售”。

就在巨頭們上演一場“新零售”的搶灘登陸戰時, 卻發現似乎沒了傳統3C零售航母國美的“身影”, 不禁讓人懷疑國美是不是在這場“戰役”中掉隊了。

然而, 國美發佈的中期業績報告卻顯示, 2017年上半年集團整體GMV為人民幣617億元, 其中線下部分412億, 線上部分205億, 比去年同期增長23%。 而在GMV兩位數增長的同時, 國美的綜合毛利17.8%和Q2同店增長8.5%的業績均高於同行業水準, 也使國美成為目前唯一一家“既增長、又盈利”的零售企業。

顯然, 國美不僅沒有掉隊, 還在低調的探索和實踐適合自身發展的“新零售”戰略, 並且已經在某些領域站穩了腳跟。

文 | 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 請加QQ:6991084

國美新零售“走自己的路”, 深挖核心競爭優勢

穩打穩紮一直是外界對國美的印象, 無論是銷售的產品也好,

所制定的市場戰略也好, 都給人以“靠譜”的感覺。 而在“新零售”領域, 國美也是走的相當“穩”。

就在阿裡、京東發力線下時佈局“新零售”, 國美並沒摩拳擦掌, 準備作為傳統零售商與電商巨頭們爭搶“地盤”, 而是重新審視並佈局適合國美的“新零售戰略”。

不像阿裡、京東、蘇寧佈局“新零售”那麼高調, 國美已經悄然的走在了前面。 早在2016年, 國美就正式進入了“全管道, 新場景, 強連結”的新零售戰略轉型佈局, 不僅充分利用自身線下實體店優勢, 通過國美APP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 更打造出以“6+1”為價值創造觸點、以供應鏈為核心競爭力的集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於一體的新零售生態體。

“從入口、到賣場、出口、收銀層層佈防已經過時, 現在急需改變商品的佈局方式, 以體驗式的方法, 把其充分展示給顧客。 ”國美互聯網CEO、國美零售CFO方巍認為, 傳統售賣商品的方式已經淘汰了, 消費者們迫切希望零售企業能做好“選品”推薦, 幫助自己節省更多的時間。 而這一切就需要構建相應的“場景”, 以讓消費者能夠更好的體驗商品所帶來的實用價值。

加之電商增速放緩, 消費升級帶來使得多年來被低估的實體門店價值正在回歸, 國美充分發揮自身線上下管道的優勢, 持續推動門店改造, 通過高頻場景和沉浸式體驗重塑線下門店, 搭建了以家為核心的“家裝+家電”和“娛樂+休閒”的新場景。 這種轉型模式, 正將“展示商品”的空間大幅擴張, 而將“選購”的過程縮得很短。

就在許多巨頭走多元化戰略以尋求更多收益的同時, 國美卻一直在自己的戰略佈局之下, 穩紮穩打, 不斷深耕。

多元化戰略是一把雙刃劍。 就像樂視的“戰略七子”不但沒有帶來多元化收入, 反而淪為一個個的“坑”。 多元化應建立在核心競爭力之上, 產業鏈和生態圈應基於核心業務而展開, 而不是盲目“橫向擴展”。

在國美看來,400多個城市近1600多家門店無疑是企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無論國美線上上如何發力,都是緊扣門店生態這個核心競爭力之上,縱向挖掘線下門店的潛力價值。

方巍表示,有別于蘇寧與天貓的戰略定位,在新零售領域,國美有自己強大的供應鏈和門店體系優勢,不需要盲目做多元化的戰略嘗試,更不需要盲目的“砸錢”做生態。國美所堅持的定位,將是一個電器商變成一個生活家的系統集成商。

“不燒錢”的流量,讓國美線上下融合度更高

隨著線上流量越來越少,獲取流量的“代價”也越來越高,許多巨頭在發展線上管道的時候,投入巨大,甚至不惜將商品削價虧本“賺吆喝”來獲取新的流量進入。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友商在增加流量的同時,毛利壓力很大。你做流量意味著有可能去犧牲商品端的價值,成為一個間接的引流點。”方巍表示,其他巨頭紛紛加大投入“燒”流量的時候,國美已經佔據了“先天”優勢,對於國美來說,線下近1600多家門店無疑是對線上流量的“反哺”,線下無疑成了為線上引流最便宜的方式。首先線上的平臺向線下的門店開始賦能,賦予資料。線上線下穿行以後,現在基本上國美系裡面的大約線下10%的銷售收入是到線上去。

隨著國美的線上流量按照計畫往上增,線下的流量也在往上增,而這期間並不需要犧牲商品的價值換取線上流量。不但商品的毛利沒喪失,反而還提升了1.4%。

方巍還介紹到,除了線下門店“場景化”後的多元優勢之外,國美的供應鏈功能也是十分強大的。在商品的選擇上,國美更青睞於差異化商品的包銷定制買斷;或者與廠家深度合作,銷售廠家具有競爭力優勢的產品。兩者相結合以提升商品的毛利率。

所以,國美在做流量的同時,也能夠很快提升核心競爭力,並致使毛利快速提升。國美還敏銳的洞察到後電商時代正在逐步向社群、社交化、內容化發展,通過國美App融合線上下管道,在行業內首創了“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全新社交電商模式。

在電商領域,京東的核心優勢在於自建物流,而國美在此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商品種類與品質亦絲毫不遜色與京東,甚至還有門店優勢。

國美加大了在物流體系上的建設,通過並繼續發揮門店優勢,實現了物流網路覆蓋95.5%地級市、91.0%縣區級、71.0%鄉鎮級。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構建國美後服務市場,向萬億市場增長。在物流業務的PK上,國美無疑顯得更具優勢。

除了發揮既有優勢,融合貫通線上下管道之外,國美還在零售服務商強調“眼見為實”,充分利用電商大促機會主動出擊。在國美816品質嗨購節,有近2萬個大牌參與,“品質”成為一大重點,強供應鏈優勢使得國美部分合作品牌的SKU數量甚至是京東上的十倍,國美互聯網也有著非常明顯的領先優勢。

而最近的9.9國美超級福利日期間,24小時內線上線下全管道銷售額高達42億元,其中線上總銷售額4.6億元,同比增長156%;下線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128%,全國1600家門店客流出現井噴現象。這些都是國美正在加速重回行業巔峰的具體表現。

對於巨頭紛紛“高談闊論”新零售,而國美卻暗暗發力來看,在零售革命方面,國美還是有自己堅持的戰略方向。在當下巨頭紛紛多元發展的大趨勢下,國美依舊堅持自身的門店服務優勢,以及在商品品質上的管控原則。在京東、蘇甯加大電商板塊的投入,為獲取流量而犧牲商品端的價值,處於虧損局面的同時,國美卻“低調”的說:我們在盈利。

“保守”的另一面

在巨頭紛紛佈局零售變革的時下,國美看起來“保守”,但恰恰是處於對企業自身的負責、對消費者負責、也對投資者的負責。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曾經表示,“國美的轉型不能以犧牲投資人利益為代價,更不會犧牲利潤換取增長,而是兩者兼得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從場景化門店的改造進程,還是國美年中的財務資料來看,國美不僅沒有在“新零售”領域掉隊,而且已經默默地佈局出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的引擎,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甚至實現了對競爭對手的完全超越。

相比於依靠犧牲利潤做大規模的路線,國美所堅持規的模與利潤同步增長的戰略方向,更加穩健和具有持續性,有效避免了類似于友商的收入“增長越大,虧損越大”的風險,從而實現了全面盈利。

文 | 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而不是盲目“橫向擴展”。

在國美看來,400多個城市近1600多家門店無疑是企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無論國美線上上如何發力,都是緊扣門店生態這個核心競爭力之上,縱向挖掘線下門店的潛力價值。

方巍表示,有別于蘇寧與天貓的戰略定位,在新零售領域,國美有自己強大的供應鏈和門店體系優勢,不需要盲目做多元化的戰略嘗試,更不需要盲目的“砸錢”做生態。國美所堅持的定位,將是一個電器商變成一個生活家的系統集成商。

“不燒錢”的流量,讓國美線上下融合度更高

隨著線上流量越來越少,獲取流量的“代價”也越來越高,許多巨頭在發展線上管道的時候,投入巨大,甚至不惜將商品削價虧本“賺吆喝”來獲取新的流量進入。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友商在增加流量的同時,毛利壓力很大。你做流量意味著有可能去犧牲商品端的價值,成為一個間接的引流點。”方巍表示,其他巨頭紛紛加大投入“燒”流量的時候,國美已經佔據了“先天”優勢,對於國美來說,線下近1600多家門店無疑是對線上流量的“反哺”,線下無疑成了為線上引流最便宜的方式。首先線上的平臺向線下的門店開始賦能,賦予資料。線上線下穿行以後,現在基本上國美系裡面的大約線下10%的銷售收入是到線上去。

隨著國美的線上流量按照計畫往上增,線下的流量也在往上增,而這期間並不需要犧牲商品的價值換取線上流量。不但商品的毛利沒喪失,反而還提升了1.4%。

方巍還介紹到,除了線下門店“場景化”後的多元優勢之外,國美的供應鏈功能也是十分強大的。在商品的選擇上,國美更青睞於差異化商品的包銷定制買斷;或者與廠家深度合作,銷售廠家具有競爭力優勢的產品。兩者相結合以提升商品的毛利率。

所以,國美在做流量的同時,也能夠很快提升核心競爭力,並致使毛利快速提升。國美還敏銳的洞察到後電商時代正在逐步向社群、社交化、內容化發展,通過國美App融合線上下管道,在行業內首創了“社交、商務、利益分享”的全新社交電商模式。

在電商領域,京東的核心優勢在於自建物流,而國美在此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商品種類與品質亦絲毫不遜色與京東,甚至還有門店優勢。

國美加大了在物流體系上的建設,通過並繼續發揮門店優勢,實現了物流網路覆蓋95.5%地級市、91.0%縣區級、71.0%鄉鎮級。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構建國美後服務市場,向萬億市場增長。在物流業務的PK上,國美無疑顯得更具優勢。

除了發揮既有優勢,融合貫通線上下管道之外,國美還在零售服務商強調“眼見為實”,充分利用電商大促機會主動出擊。在國美816品質嗨購節,有近2萬個大牌參與,“品質”成為一大重點,強供應鏈優勢使得國美部分合作品牌的SKU數量甚至是京東上的十倍,國美互聯網也有著非常明顯的領先優勢。

而最近的9.9國美超級福利日期間,24小時內線上線下全管道銷售額高達42億元,其中線上總銷售額4.6億元,同比增長156%;下線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128%,全國1600家門店客流出現井噴現象。這些都是國美正在加速重回行業巔峰的具體表現。

對於巨頭紛紛“高談闊論”新零售,而國美卻暗暗發力來看,在零售革命方面,國美還是有自己堅持的戰略方向。在當下巨頭紛紛多元發展的大趨勢下,國美依舊堅持自身的門店服務優勢,以及在商品品質上的管控原則。在京東、蘇甯加大電商板塊的投入,為獲取流量而犧牲商品端的價值,處於虧損局面的同時,國美卻“低調”的說:我們在盈利。

“保守”的另一面

在巨頭紛紛佈局零售變革的時下,國美看起來“保守”,但恰恰是處於對企業自身的負責、對消費者負責、也對投資者的負責。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曾經表示,“國美的轉型不能以犧牲投資人利益為代價,更不會犧牲利潤換取增長,而是兩者兼得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從場景化門店的改造進程,還是國美年中的財務資料來看,國美不僅沒有在“新零售”領域掉隊,而且已經默默地佈局出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的引擎,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甚至實現了對競爭對手的完全超越。

相比於依靠犧牲利潤做大規模的路線,國美所堅持規的模與利潤同步增長的戰略方向,更加穩健和具有持續性,有效避免了類似于友商的收入“增長越大,虧損越大”的風險,從而實現了全面盈利。

文 | 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