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江省教育廳回應小學開設“中醫課”:非必修課 不會進行考核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針對近日“浙江省五年級小學生要開始學中醫課”一事, 9月13日,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 中醫課為地方課程, 不屬於媒體報導的“必修課”, 也不會進行考試或考核, 主要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育廳負責對教材進行審核。

事件本學期浙江五年級學生開中醫課

據錢江晚報報導, 從2017年下學期開始, 浙江省五年級小學生, 要開始學中醫課。 60萬冊教材正加急刊印, 出爐的首批10萬冊不久將出現在課堂上。 中國中醫藥報報導稱, 8 月 24 日, 浙江省《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師資培訓班在杭州市舉行, 旨在提高任課老師正確理解、把握課程教材的能力。

課程採用講故事的形式, 每課時一個故事, 通過36個有趣的小故事,

傳遞豐富的中醫藥知識, 展示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內涵。 同時, 圍繞每個小故事, 配有詳細的知識解讀和相關的知識拓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課本包括《藥補不如食補》、《飲食有節》、《恐懼傷腎》等內容, 在《藥補不如食補》中, 文中稱“食物不僅能提供營養, 還能療疾祛病”, 並介紹了《孫思邈善用食物治病》的故事。

聲音小學開設中醫課 , 首先面臨師資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郅庭瑾認為, 小學開設中醫課程不是特別合適, 小學生即使到了五年級, 但其認知和理解能力還不夠高, 中醫是以醫古文的閱讀和理解為基礎的, 至少需要初中以後再接觸相關知識, 目前小學生還不太具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

小學開設中醫課程, 可以作為選學課程, 但沒有必要所有學生都上。 此外還面臨師資問題, 因為不是所有中醫都適合做教師, 很多老師的專業也不適合教授中醫。

背景多省份推進中醫藥進校園工作

2016年2月, 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 要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 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 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

2015年10月,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意見》中提到, 教育部門將相關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

2016年11月, 《河北省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 提出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

據媒體報導, 北京2012年全面啟動“中醫文化進校園”工作。 目前, 北京市有近9萬中小學生選修中醫藥文化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