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齊紮沿線 齊齊哈爾大學生助力村屯旅遊建設

中國青年網齊齊哈爾9月14日電(通訊員 李雷 曹洋 高倩雯)“不要讓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掉了隊。 ”8月14日至18日, 齊齊哈爾大學“我以我行鑄國夢”研究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分赴“齊紮”沿線, 以該沿線周邊紮龍村、哈拉烏蘇村、邊屯村、盧屯村、宛屯村為實踐地點, 通過走訪當地村民, 探尋沉睡文化、參觀優勢企業、親近農家大棚、品嘗綠色水果等活動形式, 就新形勢下怎樣合理地對“齊紮”沿線村屯旅遊規劃進行了實地調研。

挖掘沉睡文化資源

8月14日, 在鐵鋒團區委書記梁曉磊的帶領下,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的研究生們來到齊齊哈爾市紮龍鎮開展“村屯歷史文化元素探索”主題社會調研。

在調研中, 紮龍滿族村的蘆葦工藝與鶴文化深深吸引了他們。

在指導員的帶領下, 同學們參觀了被村民形容為“草苫房、有西窗、高大煙囪不靠牆”的滿族老房子。

隨後, 同學們來到被譽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的故居, 在指導員的帶領下, 觀看了徐秀娟養鶴的視頻, 瞭解了徐秀娟對丹頂鶴、白枕鶴等不同品種的鶴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過程, 對鶴文化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草苫房的屋頂原來都是用當地的蘆葦杆做成的, 養鶴原來有這麼多步驟要牢記於心, 這些沒有親身體驗真的想像不到。 ”

同學們在徐秀娟烈士滿族故居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倩雯 攝

參觀地方知名企業

8月15日,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來到“齊紮”沿線的哈拉烏蘇村對該地飛鶴生態養殖觀光牧場進行參觀。

在講解人員的引領下, 同學們先後參觀了公司展廳、奶牛養殖基地, 觀看了奶牛飼養設備、機器人榨奶設備、並列式榨奶設備、乳製品研發加工等設備。

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 同學們參觀了牛奶生產的全過程:奶牛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順序地進入指定位置;工作人員在擠奶前對牛進行消毒;安裝擠奶設備;在擠奶結束後工作人員對擠奶設備進行消毒;最後, 牛奶通過管道低溫安全地運送到奶粉廠進行加工。

通過此次參觀, 同學們對飛鶴生態養殖觀光牧場這一集觀光、生產、銷售、服務、配送於一體的現代化乳品企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體驗純粹綠色大棚

8月17日至18日,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再一次踏查“齊紮”沿線, 首先來到了齊紮公路旁的盧屯綠馨源。 菜園種植品種高低搭配, 既有香瓜、草莓, 蔬菜等普通品種,

也配套旮旯番茄、水果蔬菜等高端品種, 可以滿足不同遊客需要。

隨後,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來到80後創業青年康巨集小倆口規模種植的香瓜和玉米基地, 紮龍鎮長溝村村民、官地香香瓜合作社理事長康宏對自己的香瓜信心很足:“我們的香瓜用的是雞糞、豆餅、牛奶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上培育而成的, 瓜的味道與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樣, 在網上可以賣到26元一斤”。

紮龍鎮長溝村村民、官地香香瓜技術員武國濤則認為香瓜在銷售和宣傳中還存在一定困難:“我們的土質特別有利於香瓜的生長, 在種植這一塊我們是比較專業的, 瓜種的絕對好。 但是宣傳這一塊我們做的還不夠, 希望你們能從更專業的角度, 更專業的視野幫助我們做宣傳這一塊,

這就是幫我們最大的忙了。 ”

通過與工作人員和村民的交流,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的研究生們瞭解到了村民們在綠色瓜果出售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並紛紛結合自己專業提出了解決辦法, 得到了工作人員的認同。

同學們走進綠馨源大棚與農民交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倩雯 攝

感受傳統制陶工藝

8月18日下午,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來到“齊紮”沿線的高嶺土陶瓷吧進行考察。

據陶瓷吧銷售經理江華盛介紹,該陶瓷吧主要以陶藝手工體驗為主,針對成人、兒童及家庭開發不同的體驗產品,並通過陶泥DIY製作簡單陶瓷產品、以半教辦學的方式為前來陶吧的遊客提供服務。

在實踐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參觀了陶瓷製作的全過程:從練泥到拉坯、印坯、利坯、曬坯、刻花、施釉、燒窯,最後進行彩繪。在彩繪的過程中,圖案素材主要來源於齊齊哈爾蘆葦文化元素和齊齊哈爾鶴文化元素。

多年來,高嶺土陶瓷吧對本土地區優秀文化進行的充分利用,既是對中國傳統的陶瓷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齊齊哈爾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滿族民俗風情元素、沿線的休閒農業、豐富的蘆葦資源、特色鄉村旅遊、英雄故居,都可以成為23公里‘齊紮’沿線講述紮龍美麗故事的素材。”活動負責人李雷表示,帶著問題上路,集思廣益解決,讓這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把自身專業所學與服務社會相結合,是此次社會實踐中最大的收穫。“下一步,我們將把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到實踐中來,多學習,多思考,用經濟‘搭台’,讓文化‘唱戲’,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將歷史文化名城故事,講明、講好。”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倩雯 攝

感受傳統制陶工藝

8月18日下午,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來到“齊紮”沿線的高嶺土陶瓷吧進行考察。

據陶瓷吧銷售經理江華盛介紹,該陶瓷吧主要以陶藝手工體驗為主,針對成人、兒童及家庭開發不同的體驗產品,並通過陶泥DIY製作簡單陶瓷產品、以半教辦學的方式為前來陶吧的遊客提供服務。

在實踐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團的同學們參觀了陶瓷製作的全過程:從練泥到拉坯、印坯、利坯、曬坯、刻花、施釉、燒窯,最後進行彩繪。在彩繪的過程中,圖案素材主要來源於齊齊哈爾蘆葦文化元素和齊齊哈爾鶴文化元素。

多年來,高嶺土陶瓷吧對本土地區優秀文化進行的充分利用,既是對中國傳統的陶瓷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齊齊哈爾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滿族民俗風情元素、沿線的休閒農業、豐富的蘆葦資源、特色鄉村旅遊、英雄故居,都可以成為23公里‘齊紮’沿線講述紮龍美麗故事的素材。”活動負責人李雷表示,帶著問題上路,集思廣益解決,讓這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把自身專業所學與服務社會相結合,是此次社會實踐中最大的收穫。“下一步,我們將把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到實踐中來,多學習,多思考,用經濟‘搭台’,讓文化‘唱戲’,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將歷史文化名城故事,講明、講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