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高通車聯網夢想:一場29年的因緣際會?

王如晨/文

兩年來, 高通幾乎每半年都會推出車聯網重磅平臺。

幾乎每個巨頭的發展史裡, 都有些因緣際會。 草創期, 那些臨時的生存手段,

像是靈光一閃, 可能成為此後發展的關鍵。 有的延續多年, 甚至還能變身明線, 打開全新世界。

譬如美國高通。 你知道它是通信業標準、專利巨頭, 也是移動晶片最核心玩家。 你也知道它正在重塑新的產業鏈, 滲透萬物互聯, 從各種行業應用到智慧終端機等等, 其中車聯網可以說是它未來極為關鍵的應用場景。 它正為此在底層推進建設多個維度的平臺方案, 甚至將動用巨額資本, 完成一場並購, 確立的新的王者地位。

但你可能不知道, 早年, 這家公司的一次旁逸斜出, 不但為公司生存帶來轉機, 延續至今, 更是為眼下拓展物聯網汽車等新版圖埋下基因與籌碼。

那是1988年初, 距離高通成立不到3年。 它正努力推動CDMA商業化。

限於標準缺乏、頻譜未定, 加上研發資源匱乏, 舉步維艱。 本來它接了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單子, 提供衛星通訊解決方案, 但休斯因遲遲等不到頻譜, 最後停止了研究。

於是, 高通創始人艾文。 雅各只好將項目改頭換面, 成了OmniTRACS, 說是利用衛星幫長途卡車實現通訊及定位, 便於管理物流運輸。

這偶然舉動, 成就了什麼?我來直接說吧。

一、為高通的生存與發展創造了緩衝;

二、推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行業應用市場;

三、為高通今日拓展關鍵業務——物聯網汽車業埋下了伏筆。

這麼神?你繼續聽。

“1988年10月份, 我們拿到了一個較大的合同, 使得我們能有足夠的現金流和精力去投入到CDMA的開發之中。 ”8月16日, 美國高通總部, 84歲的艾文.雅各對誇克點評及一幫媒體說。

他說的就是OmniTRACS的商機。 所謂“大合同”來自施耐德貨運。

高通官方人士說, 創立期, CDMA遭遇許多質疑, 公司生存成問題。 艱難時發不出錢, 雅各甚至跟員工說, 若留下, 可“管飯”。 OmniTRACS帶來的合同, 讓公司有了現金流研發CDMA, 創造了緩衝。

後來, OmniTRACS成了全球運輸業最大的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應用早已超越卡車物流領域。 今年4月, 它還領投了加州自動駕駛貨運新創車企Peloton。 OmniTRACS屬輕資產公司, 自身規模不大, 卻對應著龐大市場。

如此, 我們能感受到, 在高通與ICT支撐網路時代的車輛應用之間, 有著長達30年的歷史。

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第三點。 OmniTRACS雖然稱不上物聯網汽車概念, 更多是M2M的先聲, 不過它依然是高通通信技術的關鍵應用, 它對全球汽車業的滲透, 為今日高通打開全新的一頁, 全面滲透物聯網汽車沉澱下深厚的行業應用經驗。

當然, 你會說, 物聯網汽車遠不同於OmniTRACS的源流, 過去利用通信技術管理運輸物流, 還是要高通是否能夠適應新的時代。

是的, 我也這麼認為。 OmniTRACS雖然給高通灌注了歷史的基因,

尤其是M2M的服務, 可以說是初級的商業模式。 借此, 高通已間接滲透進一個非常廣泛的應用網路, 有些通路、解決方案可以融合。 但是, 畢竟新的時代, 考驗要更大。

就讓我們考察高通物聯網汽車的動向。

開始之前, 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基本面。 物聯網汽車, 其實也是物聯網時代的關鍵應用場景之一。 也就是說, 它首先離不開物聯網的構成要素、基礎服務模式。

“物聯網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 我們需要滿足不同細分領域高度多樣化的需求。 不同細分領域對於尺寸大小、性能等都有不同需要, 比如智慧電錶、智慧手錶和家庭控制器的需求會截然不同。 因此, 我們需要通過廣泛的技術組合來滿足不同產品的技術需求。 ”Qualcomm市場總監Ignacio Contreras說。

廣泛的技術組合,既要體現技術、方案的豐富與多元,也要體現一種超越無數終端的共性需求。這裡先說說後者。它至少要包括這幾大方面:

一、連接能力。除了移動通信技術,還需要有更為豐富的無線接入方式,最終實現從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到達理想中的萬物互聯。而且必須保證穩定、安全;

二、計算能力。萬物互聯,雖然有些終端不需要複雜計算,但相比今日,未來的終端,整體的計算儲備要更為強大、多元,你必須能啟動過去無法計算的世界;

三、安全性;

四、統一的標準體系,高度協同、融合的ICT基礎設施。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萬物互聯不可能真正實現。即便靠著介面有限開放,至少也會失去效率,從而導致這一時代失去意義。當然,技術之外,還必須破除各行各業過度的壁壘、區域市場過於保守的政策要素等。

“物聯網”概念已經喊出多年,無論海外還是中國,並沒有什麼大規模、成熟的應用。中國無錫雖然標榜為“物聯網之都”,實際上許多應用不過停留在示範階段。這裡面,上面多重原因全部存在。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利用多元化的技術組合,構建出適應無數碎片化終端的平臺方案。

若你考察高通,會發現,這家公司似乎就完整對應著上述幾大關鍵要素。

“高通30多年的發展進程,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進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無線通訊技術建立溝通和傳播。在此基礎上,首先實現通暢的語音通信;然後又建立了資料通信。”8月15日,高通市場副總裁 Pete Lancia對誇克點評們表示,從現在開始,高通“要將過去在無線通訊技術中的投入和發明,應用到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中,實現萬物互聯”。

他其實主要講的是連接與計算。說到連接,高通基於CDMA形成的3G、4G以及日益步入成熟的5G技術,當然還有更多如Wi-Fi、藍牙燈技術,多年來,一直支撐著全球通信業的發展。這是帶有基礎設施與公共屬性的連接力,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完整的方案與平臺。

可以說,全球只要有網路的地方,都難以真正繞過高通的連接。有些公司,比如華為、愛立信、英特爾、中興、思科等,也有自己獨立的連接技術,有的甚至還挺完整,但若著眼底層的技術連接力,都無法與高通匹敵。是啊,脫離CDMA的基礎,人類的生活一定會遭受重大影響。

說到計算,公眾對高通的印象就是如此。人們知道它有強大的移動處理器。其實,高通還有基帶、射頻、GPU、藍牙、音訊等幾乎所有關鍵模組。截至目前,它已形成適應許多行業、應用場景的平臺型方案,最為拉風的當然是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驍龍835平臺,它是迄今為止移動互聯網領域最強悍的平臺。不但支撐著全球手機業,還正在朝更多終端領域滲透,從而形成適應物聯網時代的計算能力。

我們說的多元技術組合,更多體現在高通連接與計算的融合上。全球像它這樣在兩大領域同時具有強悍競爭力的,屈指可數。

至於統一的標準體系與基礎設施部分,這個當然也繞不過高通。5G是未來統一標準的象徵。截至目前,高通主導的標準演進最快,也是全球測試範圍最廣、參與標準組織、聯盟體系最多的路徑。面向萬物互聯時代,高通能比同行更有能力大批各種行業壁壘,驅動政策變革,從而更能真正推進新時代的來臨。

當然,這些都是物聯網基本技術,但要說到物聯網汽車,它屬於特定的應用場景,需要更加個性化的需求。高通過去主要側重網路通信與手機業,它的技術、方案以及商業模式,能否適應新領域?

這就需要看看高通圍繞這個領域所做的前沿佈局了。

文章開頭提到,1988年,高通已借助OmniTRACS的衛星移動通信滲透全球汽車物流運輸行業。截至目前,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案,除了運輸業,還滲透了公共安全、公用設施、固定場合的資料監測甚至軍事領域等。

高通與汽車業確實早就密不可分。在大規模佈局物聯網汽車前,它的技術與產品早被客戶用於汽車業。只是說,那不屬於高通專門定義的專門方案而已。

最近兩年多,高通開始加速滲透全球物聯網汽車業。不同于過去多年許多方案商只側重局部模組,或者娛樂、終端、照明、傳感等領域,形成太多非標準化、割裂的解決方案。而高通一出手就聚焦在底層基礎平臺與生態體系的打造上。

你來看看,它的動作多麼密集。可以說,幾乎每半年都有重大的解決方案發佈。而且,它的佈局脈絡同樣依託自身四大優勢,即連接、計算、安全、端到端服務體系。

去年拉斯維加斯CES大會上,高通推出專門針對汽車業驍龍820A平臺,不但迎合了娛樂訴求,更是直接邁入神經網路,提供AI開發支撐。之後它還支援車載嵌入式軟體平臺QNX,以及蘋果CarPlay和谷歌安卓汽車。

驍龍820A堪稱高通面向車聯網時代的第一款成熟平臺。它側重娛樂與駕駛體驗,體現了高通面向消費市場累積的平臺技術儲備,尤其是計算力、智慧技術。

去年6月,高通又推出一個針對智慧互聯汽車的參照平臺,側重通信聯網技術。今年CES,高通再度推出新一代聯網汽車參考平臺,集成了現階段最成熟的無線與網路技術,支援1 Gbps峰值下載,連接更高速、優質、可靠。這一模組參考設計,有三大優點:千兆級LTE雲連接、車載網路與衛星導航、OEM廠商與協力廠商應用支持,如此,可説明汽車供應商加速開發並縮短商用時間。

此外,今年CES上,它還發佈了基於驍龍汽車處理器的駕駛資料平臺(Drive Data Platform),從而構建起完整的平臺體系。

在這之前,整個行業一直沒有真正的成熟的平臺。高通的佈局體現出了豐富而多元的連接與計算技術儲備,它比其他所有同行的方案更完整、更能適應未來挑戰,遷移速度也更快。

不要以為高通只圍繞眼前的成熟技術搭建平臺。其實,它早已開始佈局5G時代的車聯網。今年以來,高通不斷強化毫米波、6GHz以下及頻譜共用技術的5G原型系統,從晶片端、射頻前端等方面支持新空口。而它重點描繪的應用場景,就是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我們能感受到巨頭的強烈用心。

半年多來,在多次重大場合,也包括前不久誇克點評參加的美國總部採訪時,高通官方都明確地對外闡釋過5G時代的三個業務基本點:

一、增強型移動寬頻,主要針對速率提升;

二、支撐關鍵性業務服務;

三、海量物聯網支持。

其中,“關鍵性業務”,就包括高通對全球汽車業定義的部分,尤其是未來的無人駕駛等。

不過,在它看來,這三點對於車聯網都至關重要。因為,這一領域對於上述方面依賴要高於普通的生活場景或其他行業場景。尤其是自動駕駛,對於安全、時延的要求非常高。而從海量物聯網角度看,它必須是易守難攻汽車安全與城市安全、城市管理融合一體的進程。

就在一周前的9月5日,高通推出了全球第一款5G車聯網晶片組9150C-V2X(V2X代表Vehicle-to-X),可以順暢地與周圍基礎設施連接。高通官方表示,此類晶片不僅將大大提升公路安全,還將通過打造汽車與交通網絡的全面連接,推動無人駕駛的開發進程。

看得出,巨頭已經佔據了行業的制高點。而且,我們還觀察,除了技術與平臺佈局,高通還正跟通信、終端以及汽車企業共同打造5G汽車聯盟(5GAA),這種動作,非常類似當初它在通信、手機領域構建的聯盟與生態體系。

當然,5G距離真正商用至少還有3年。5G時代的車聯網方案還需要進一步落地實踐。只是高通沒有也不敢等待。這於它來說,帶有兩重意義:

一、這是一次壓力之下的場景轉換之旅。

高通過去主要集中在手機業,這一領域未來會朝物聯網邁進,其中,汽車業正是最大的應用場景,它不會也不敢錯過這一重大產業機遇;

二、這也是高通化解股價壓力的策略。

過去一段,高通因受蘋果拒付專利費影響,加上營收增幅放緩,股價承壓較大。而車聯網概念可以豐富它的商業空間。

當然,高通涉入車聯網領域,也並非沒有短板。截至目前,全球車聯網(V2X)技術發展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DSRC,二是5G。

高通在5G上當然有優勢,並且還有計算平臺、AI平臺以及端到端的服務體系,但DSRC的路徑,核心技術在恩智浦手中,它在低延時、行車安全測試積累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過去多年,恩智浦經過多輪並購,自身本就是全球第一大汽車電子方案商。

這恐怕也是高通鉅資收購恩智浦的緣由之一。如果成功,它將不但可以獲得技術、管道、客戶,還能直接增益營收,化解增長放緩的的壓力。只是,目前,這一收購案,還沒有通過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審核。前幾天我們寫過,高通總部高管密集拜訪中國,除了業務佈局,更多還是遊說本地政府或相關部門儘管通過審核。

此外,由於車聯網愈來愈融入AI潮流,它對資料的訴求越來越高。而資料更多與區域國家具體的行業、具體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意味著,高通這種公司必須改變過去的打法,不能再衙門朝南開地等待生意,必須彎下腰來,走向區域市場的深處,依託當地夥伴,強化研發與創新,建立更大範圍的生態。當然還得與政府搞好關係,尊重當地政策,否則,高通不可能真正玩轉車聯網。

不過,從過去30年的歷史看,尤其是其中類似OmniTRACS偶然旁逸斜出的動作,高通這家公司身上,確實仍有著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前不久的採訪行程裡,我也感受到了高通高管對於中國市場傾注的熱心與經歷。這家公司確實也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它的姿態越來越溫和。我認為,無論產業變化如何劇烈,哪怕並購案短期無法獲得通過,高通在車聯網乃至未來萬物互聯時代,仍有它非常豐富的成長空間。

”Qualcomm市場總監Ignacio Contreras說。

廣泛的技術組合,既要體現技術、方案的豐富與多元,也要體現一種超越無數終端的共性需求。這裡先說說後者。它至少要包括這幾大方面:

一、連接能力。除了移動通信技術,還需要有更為豐富的無線接入方式,最終實現從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到達理想中的萬物互聯。而且必須保證穩定、安全;

二、計算能力。萬物互聯,雖然有些終端不需要複雜計算,但相比今日,未來的終端,整體的計算儲備要更為強大、多元,你必須能啟動過去無法計算的世界;

三、安全性;

四、統一的標準體系,高度協同、融合的ICT基礎設施。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萬物互聯不可能真正實現。即便靠著介面有限開放,至少也會失去效率,從而導致這一時代失去意義。當然,技術之外,還必須破除各行各業過度的壁壘、區域市場過於保守的政策要素等。

“物聯網”概念已經喊出多年,無論海外還是中國,並沒有什麼大規模、成熟的應用。中國無錫雖然標榜為“物聯網之都”,實際上許多應用不過停留在示範階段。這裡面,上面多重原因全部存在。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利用多元化的技術組合,構建出適應無數碎片化終端的平臺方案。

若你考察高通,會發現,這家公司似乎就完整對應著上述幾大關鍵要素。

“高通30多年的發展進程,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進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無線通訊技術建立溝通和傳播。在此基礎上,首先實現通暢的語音通信;然後又建立了資料通信。”8月15日,高通市場副總裁 Pete Lancia對誇克點評們表示,從現在開始,高通“要將過去在無線通訊技術中的投入和發明,應用到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中,實現萬物互聯”。

他其實主要講的是連接與計算。說到連接,高通基於CDMA形成的3G、4G以及日益步入成熟的5G技術,當然還有更多如Wi-Fi、藍牙燈技術,多年來,一直支撐著全球通信業的發展。這是帶有基礎設施與公共屬性的連接力,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完整的方案與平臺。

可以說,全球只要有網路的地方,都難以真正繞過高通的連接。有些公司,比如華為、愛立信、英特爾、中興、思科等,也有自己獨立的連接技術,有的甚至還挺完整,但若著眼底層的技術連接力,都無法與高通匹敵。是啊,脫離CDMA的基礎,人類的生活一定會遭受重大影響。

說到計算,公眾對高通的印象就是如此。人們知道它有強大的移動處理器。其實,高通還有基帶、射頻、GPU、藍牙、音訊等幾乎所有關鍵模組。截至目前,它已形成適應許多行業、應用場景的平臺型方案,最為拉風的當然是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驍龍835平臺,它是迄今為止移動互聯網領域最強悍的平臺。不但支撐著全球手機業,還正在朝更多終端領域滲透,從而形成適應物聯網時代的計算能力。

我們說的多元技術組合,更多體現在高通連接與計算的融合上。全球像它這樣在兩大領域同時具有強悍競爭力的,屈指可數。

至於統一的標準體系與基礎設施部分,這個當然也繞不過高通。5G是未來統一標準的象徵。截至目前,高通主導的標準演進最快,也是全球測試範圍最廣、參與標準組織、聯盟體系最多的路徑。面向萬物互聯時代,高通能比同行更有能力大批各種行業壁壘,驅動政策變革,從而更能真正推進新時代的來臨。

當然,這些都是物聯網基本技術,但要說到物聯網汽車,它屬於特定的應用場景,需要更加個性化的需求。高通過去主要側重網路通信與手機業,它的技術、方案以及商業模式,能否適應新領域?

這就需要看看高通圍繞這個領域所做的前沿佈局了。

文章開頭提到,1988年,高通已借助OmniTRACS的衛星移動通信滲透全球汽車物流運輸行業。截至目前,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案,除了運輸業,還滲透了公共安全、公用設施、固定場合的資料監測甚至軍事領域等。

高通與汽車業確實早就密不可分。在大規模佈局物聯網汽車前,它的技術與產品早被客戶用於汽車業。只是說,那不屬於高通專門定義的專門方案而已。

最近兩年多,高通開始加速滲透全球物聯網汽車業。不同于過去多年許多方案商只側重局部模組,或者娛樂、終端、照明、傳感等領域,形成太多非標準化、割裂的解決方案。而高通一出手就聚焦在底層基礎平臺與生態體系的打造上。

你來看看,它的動作多麼密集。可以說,幾乎每半年都有重大的解決方案發佈。而且,它的佈局脈絡同樣依託自身四大優勢,即連接、計算、安全、端到端服務體系。

去年拉斯維加斯CES大會上,高通推出專門針對汽車業驍龍820A平臺,不但迎合了娛樂訴求,更是直接邁入神經網路,提供AI開發支撐。之後它還支援車載嵌入式軟體平臺QNX,以及蘋果CarPlay和谷歌安卓汽車。

驍龍820A堪稱高通面向車聯網時代的第一款成熟平臺。它側重娛樂與駕駛體驗,體現了高通面向消費市場累積的平臺技術儲備,尤其是計算力、智慧技術。

去年6月,高通又推出一個針對智慧互聯汽車的參照平臺,側重通信聯網技術。今年CES,高通再度推出新一代聯網汽車參考平臺,集成了現階段最成熟的無線與網路技術,支援1 Gbps峰值下載,連接更高速、優質、可靠。這一模組參考設計,有三大優點:千兆級LTE雲連接、車載網路與衛星導航、OEM廠商與協力廠商應用支持,如此,可説明汽車供應商加速開發並縮短商用時間。

此外,今年CES上,它還發佈了基於驍龍汽車處理器的駕駛資料平臺(Drive Data Platform),從而構建起完整的平臺體系。

在這之前,整個行業一直沒有真正的成熟的平臺。高通的佈局體現出了豐富而多元的連接與計算技術儲備,它比其他所有同行的方案更完整、更能適應未來挑戰,遷移速度也更快。

不要以為高通只圍繞眼前的成熟技術搭建平臺。其實,它早已開始佈局5G時代的車聯網。今年以來,高通不斷強化毫米波、6GHz以下及頻譜共用技術的5G原型系統,從晶片端、射頻前端等方面支持新空口。而它重點描繪的應用場景,就是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我們能感受到巨頭的強烈用心。

半年多來,在多次重大場合,也包括前不久誇克點評參加的美國總部採訪時,高通官方都明確地對外闡釋過5G時代的三個業務基本點:

一、增強型移動寬頻,主要針對速率提升;

二、支撐關鍵性業務服務;

三、海量物聯網支持。

其中,“關鍵性業務”,就包括高通對全球汽車業定義的部分,尤其是未來的無人駕駛等。

不過,在它看來,這三點對於車聯網都至關重要。因為,這一領域對於上述方面依賴要高於普通的生活場景或其他行業場景。尤其是自動駕駛,對於安全、時延的要求非常高。而從海量物聯網角度看,它必須是易守難攻汽車安全與城市安全、城市管理融合一體的進程。

就在一周前的9月5日,高通推出了全球第一款5G車聯網晶片組9150C-V2X(V2X代表Vehicle-to-X),可以順暢地與周圍基礎設施連接。高通官方表示,此類晶片不僅將大大提升公路安全,還將通過打造汽車與交通網絡的全面連接,推動無人駕駛的開發進程。

看得出,巨頭已經佔據了行業的制高點。而且,我們還觀察,除了技術與平臺佈局,高通還正跟通信、終端以及汽車企業共同打造5G汽車聯盟(5GAA),這種動作,非常類似當初它在通信、手機領域構建的聯盟與生態體系。

當然,5G距離真正商用至少還有3年。5G時代的車聯網方案還需要進一步落地實踐。只是高通沒有也不敢等待。這於它來說,帶有兩重意義:

一、這是一次壓力之下的場景轉換之旅。

高通過去主要集中在手機業,這一領域未來會朝物聯網邁進,其中,汽車業正是最大的應用場景,它不會也不敢錯過這一重大產業機遇;

二、這也是高通化解股價壓力的策略。

過去一段,高通因受蘋果拒付專利費影響,加上營收增幅放緩,股價承壓較大。而車聯網概念可以豐富它的商業空間。

當然,高通涉入車聯網領域,也並非沒有短板。截至目前,全球車聯網(V2X)技術發展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DSRC,二是5G。

高通在5G上當然有優勢,並且還有計算平臺、AI平臺以及端到端的服務體系,但DSRC的路徑,核心技術在恩智浦手中,它在低延時、行車安全測試積累上,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且,過去多年,恩智浦經過多輪並購,自身本就是全球第一大汽車電子方案商。

這恐怕也是高通鉅資收購恩智浦的緣由之一。如果成功,它將不但可以獲得技術、管道、客戶,還能直接增益營收,化解增長放緩的的壓力。只是,目前,這一收購案,還沒有通過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審核。前幾天我們寫過,高通總部高管密集拜訪中國,除了業務佈局,更多還是遊說本地政府或相關部門儘管通過審核。

此外,由於車聯網愈來愈融入AI潮流,它對資料的訴求越來越高。而資料更多與區域國家具體的行業、具體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意味著,高通這種公司必須改變過去的打法,不能再衙門朝南開地等待生意,必須彎下腰來,走向區域市場的深處,依託當地夥伴,強化研發與創新,建立更大範圍的生態。當然還得與政府搞好關係,尊重當地政策,否則,高通不可能真正玩轉車聯網。

不過,從過去30年的歷史看,尤其是其中類似OmniTRACS偶然旁逸斜出的動作,高通這家公司身上,確實仍有著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前不久的採訪行程裡,我也感受到了高通高管對於中國市場傾注的熱心與經歷。這家公司確實也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它的姿態越來越溫和。我認為,無論產業變化如何劇烈,哪怕並購案短期無法獲得通過,高通在車聯網乃至未來萬物互聯時代,仍有它非常豐富的成長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