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點│讀懂這1個詞,看穿亞馬遜20多年管理的核心思想

在1998年亞馬遜致股東信裡出現了“反熵”一詞。 它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因為這句話並不顯眼, 貝佐斯只是在第二頁中間的某一段中提了一下, 他說:我們要反抗熵。 英文原文是:We want to fight entropy, 這裡的“entropy”就是我們所說的“熵”。

回顧亞馬遜的發展歷程, “反熵”這個理念, 正是貫穿其二十多年管理的核心思想。

“熵”的定義

這個詞最早來源於物理學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在物理學中, “熵”指的是一個系統混亂的程度, 或者說是無序程度的度量——越無序, 熵的值就越大;越有序, 熵的值就越小。

而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 事物總是從有序趨向於無序, 所以熵的值一定是增加的。 這就是“熵增定律”。

我們來舉個例子。

想像有一片沙灘, 沙灘上還吹著風。 你可以把“沙灘+風”看成是一個封閉系統。 假設你突然看到, 在沙灘上有一個沙子堆的小城堡, 你肯定知道, 這一定是某個人主動堆出來的一個形狀,

而不可能是風將沙子吹起來, 然後精確地吹出了一個城堡的樣子。

因為從沙子變成沙子做的城堡, 就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在封閉系統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那想要發生該怎麼辦?這個封閉系統一定要和外界有能量的交換, 比如來了一個人, 堆了這個城堡, 其實就是他對這個本來封閉的系統輸入了一些能量, 這個城堡才有可能存在。

反過來說, 從有序到無序則可以非常簡單。

比如這個“沙灘+風”的封閉系統, 本來有一個沙子做的城堡, 它肯定會因為風的作用, 最終消散, 變成沙灘的一部分, 也就是從有序變到了無序。 這個過程, 就是大自然中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所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推論就是,

假設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之外什麼都沒有, 也就是如果沒人向這個宇宙輸入能量的話, 那麼我們宇宙的最終結局就是走向徹底的無序, 也就是走向死亡。

一個公司就很像這樣的系統。

因此, 熵的增加對於一個企業來說, 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 在企業管理中, 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反熵”。

公司管理中的“反熵”

第一次把“熵”這個概念引入企業管理領域的, 是管理學的大師彼得·德魯克。 他說: 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 就是如何對抗熵增。 在這個過程中, 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 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後來, 哈佛商學院的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 “波特五力”模型的發明者——說:在生物有機體中, 生命能量的消耗是為了維護一種精巧的秩序。 一個企業這樣的組織, 是由人這樣的網路構成的, 它具有絕對的、可能陷入更大混亂狀態的傾向。

所以, 如果你不對這個組織採取任何措施, 它就必然會慢慢走向混亂狀態。 而為了避免混亂, 採取措施的過程, 就是管理的過程。

圖解:熵和你的臥室。

左邊有序的臥室即熵值越小, 右邊雜亂的臥室即熵值越大。 雜亂無序變成有序需要能量輸入。

回到實踐中來看, 其實一個企業熵增的過程, 也就是逐漸進入複雜、混亂的過程, 需要管理這樣一個必然的狀態, 是符合我們對一家公司成長歷程的認知的。

具體來說:

創業階段, 所有人齊心協力, 從混沌和混亂中殺出一條生路, 這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成長階段, 公司不斷成熟和發展, 抓住更多機遇做強、做大。 這是一個從初步有序到更加有序的過程;

成熟階段的時候, 一些問題就會出現。 比如部門之間開始各自為戰, 爭奪利益;企業變大之後開始官僚主義, 企業效率低下;整個組織結構也越來越臃腫, 創新能力下降等等。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從有序回到無序的過程。

之前有很多成功的大公司,不論是蘋果、英特爾、迪士尼,還是耐克,都曾經歷過一段很長的低谷期,甚至離滅亡只差一步。但在關鍵時刻,它們都力挽狂瀾,改變了企業的命運。

這也告訴我們,某種程度上來說,熵增像一種詛咒、一種宿命,可能是無法逃脫的。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自己的生存機會,但是下一次還會有約伯斯或邁克爾·埃斯納來拯救全域麼?可能誰也不知道。

那亞馬遜是如何做的呢?

亞馬遜有兩個非常看重的理念,一個是“自由現金流”,一個是“可選擇權”。你會發現,這兩個理念對應的概念都是“流動”。而 “流動”幾乎就是反抗熵增的關鍵。

自由現金流

從利潤裡刨去維持利潤要投入的額外的錢,剩下的才是自由現金流,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錢。這些錢可以用來做廣告,提升品牌價值;也可以投資在新科技上,防止被小公司顛覆了;可以給員工更好的培訓和福利,留住人才;也可以去投資其他企業……

可選擇權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在其幾本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反脆弱》)中一直貫穿的思想,Optionality,中文翻譯為“可選擇權”。這個概念建立在三個認知之上:一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是難以預測的;二是一件事情的結果和產生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三是面對無法預測的非線性世界,我們應該製造“可選擇權”,它可能面臨的損失是可以承受並且有下限的,但是萬一好的“黑天鵝”產生,它帶來回報的上限可以非常非常高,甚至是不封頂的。

對於“熵”,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所以,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

這個開放系統的學名叫“耗散結構”,是一位元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進一步解釋就是,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避免“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因此,在抵消的過程中,系統就能從原來轉向無序狀態的趨勢轉變為有序狀態。

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曾經對耗散結構有過很經典的一個比喻:一個人每天去跑步鍛煉身體,就是一個耗散結構。

因為你身體的能量如果儲存多了,就要把它耗散掉。在耗散的過程中,這些能量就變成了肌肉,變成了更堅強的血液迴圈。

當能量消耗掉了之後,糖尿病就不會有了,肥胖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變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

在這裡面,有兩個最關鍵的條件:這個系統必須不斷地遠離平衡,不能靜止,不能沉寂;這個系統必須是個開放系統。

孤立、封閉的系統,是無法產生熵減的。最終,我把它概括成兩個關鍵字: 流動和開放。

亞馬遜對抗“熵增”的戰略

這樣,再回來看亞馬遜對抗企業“熵增”的兩大戰略:重視“自由現金流”和“可選擇權”,讀者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不在意囤積公司利潤,更在意“自由現金流”,就是要不斷地讓錢流動起來;而“可選擇權”,即是貝佐斯不斷進軍新的領域,甚至是看起來和公司主營業務相競爭的領域。比如,最終成為AWS雲服務、FBA物流體系這樣的明星服務,一開始都是看似與主營業務相悖的。

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流動”的過程。

因為如果亞馬遜只是停留在自己看似非常強的自營電商業務裡,可能它在一段時間裡能夠獲得不錯的利潤,達到一種穩固的平衡態。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企業一定會越來越缺乏活力,缺乏創新,最終走向死亡。

貝佐斯非常清楚“熵”對一個企業的危害,所以他不斷遠離平衡感,不斷把錢、把資源投入到新的領域,不斷讓企業進入到新的不穩定狀態,最終讓亞馬遜創造出了重量級的明星業務。這就是“流動”的力量。

貝佐斯的一個思路是,當把公司內部的業務打造成一個商業化的對外服務時,它就要面對市場競爭,並不斷打磨自己的服務,最終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這不正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斷地和外界交換能量的過程麼?

所以,亞馬遜現在的樣子,像是一個個既獨立又彼此連結著的精密機器,每個模組和介面都可以面對整個世界,獨立生長與發展,與外界交換能量;同時它們之間又相互圍繞在一起,互相促進,飛快旋轉。

這一切,都是因為貝佐斯打造了一個抵抗熵增的開放系統。

編輯來源於網路

創新能力下降等等。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從有序回到無序的過程。

之前有很多成功的大公司,不論是蘋果、英特爾、迪士尼,還是耐克,都曾經歷過一段很長的低谷期,甚至離滅亡只差一步。但在關鍵時刻,它們都力挽狂瀾,改變了企業的命運。

這也告訴我們,某種程度上來說,熵增像一種詛咒、一種宿命,可能是無法逃脫的。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自己的生存機會,但是下一次還會有約伯斯或邁克爾·埃斯納來拯救全域麼?可能誰也不知道。

那亞馬遜是如何做的呢?

亞馬遜有兩個非常看重的理念,一個是“自由現金流”,一個是“可選擇權”。你會發現,這兩個理念對應的概念都是“流動”。而 “流動”幾乎就是反抗熵增的關鍵。

自由現金流

從利潤裡刨去維持利潤要投入的額外的錢,剩下的才是自由現金流,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錢。這些錢可以用來做廣告,提升品牌價值;也可以投資在新科技上,防止被小公司顛覆了;可以給員工更好的培訓和福利,留住人才;也可以去投資其他企業……

可選擇權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在其幾本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反脆弱》)中一直貫穿的思想,Optionality,中文翻譯為“可選擇權”。這個概念建立在三個認知之上:一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是難以預測的;二是一件事情的結果和產生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三是面對無法預測的非線性世界,我們應該製造“可選擇權”,它可能面臨的損失是可以承受並且有下限的,但是萬一好的“黑天鵝”產生,它帶來回報的上限可以非常非常高,甚至是不封頂的。

對於“熵”,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所以,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

這個開放系統的學名叫“耗散結構”,是一位元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進一步解釋就是,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避免“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因此,在抵消的過程中,系統就能從原來轉向無序狀態的趨勢轉變為有序狀態。

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曾經對耗散結構有過很經典的一個比喻:一個人每天去跑步鍛煉身體,就是一個耗散結構。

因為你身體的能量如果儲存多了,就要把它耗散掉。在耗散的過程中,這些能量就變成了肌肉,變成了更堅強的血液迴圈。

當能量消耗掉了之後,糖尿病就不會有了,肥胖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變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

在這裡面,有兩個最關鍵的條件:這個系統必須不斷地遠離平衡,不能靜止,不能沉寂;這個系統必須是個開放系統。

孤立、封閉的系統,是無法產生熵減的。最終,我把它概括成兩個關鍵字: 流動和開放。

亞馬遜對抗“熵增”的戰略

這樣,再回來看亞馬遜對抗企業“熵增”的兩大戰略:重視“自由現金流”和“可選擇權”,讀者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不在意囤積公司利潤,更在意“自由現金流”,就是要不斷地讓錢流動起來;而“可選擇權”,即是貝佐斯不斷進軍新的領域,甚至是看起來和公司主營業務相競爭的領域。比如,最終成為AWS雲服務、FBA物流體系這樣的明星服務,一開始都是看似與主營業務相悖的。

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流動”的過程。

因為如果亞馬遜只是停留在自己看似非常強的自營電商業務裡,可能它在一段時間裡能夠獲得不錯的利潤,達到一種穩固的平衡態。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企業一定會越來越缺乏活力,缺乏創新,最終走向死亡。

貝佐斯非常清楚“熵”對一個企業的危害,所以他不斷遠離平衡感,不斷把錢、把資源投入到新的領域,不斷讓企業進入到新的不穩定狀態,最終讓亞馬遜創造出了重量級的明星業務。這就是“流動”的力量。

貝佐斯的一個思路是,當把公司內部的業務打造成一個商業化的對外服務時,它就要面對市場競爭,並不斷打磨自己的服務,最終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這不正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斷地和外界交換能量的過程麼?

所以,亞馬遜現在的樣子,像是一個個既獨立又彼此連結著的精密機器,每個模組和介面都可以面對整個世界,獨立生長與發展,與外界交換能量;同時它們之間又相互圍繞在一起,互相促進,飛快旋轉。

這一切,都是因為貝佐斯打造了一個抵抗熵增的開放系統。

編輯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