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州版少年派,他乘著皮划艇漂流閩江,用無人機航拍全貌丨100個攝影師眼中的福州

一座城市經過了漫長的歲月與四季, 伴隨著花開花謝春去秋來的日子, 承載著過往的許多歲月。 而我們則與歲月一起, 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日漸興旺與繁榮。

城市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館, 承載著歷史, 記錄著人生, 滲透著風情。 正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有一些人, 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著城市。

阮任藝是福建畫報社的攝影記者, 80後, 業餘喜歡戶外冒險、旅行、攝影、人文, 探索古驛道。

三四年間, 阮任藝從閩西到閩北, 走過江浦、崇安、黃土關、站嶺八條省級古驛道以及眾多小路。

路過的風景

2005年獨自一人開始走上福建古驛道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 這個說走就走的決定滿足了他所有的愛好。

朋友們都覺得他挺拗, 說走就走, 碰到節假日就一個人出發, 還一走就走了三四年。

長樂三溪村龍舟夜渡

古道邊淳樸的民風也是吸引阮任藝的一個原因。

有一次他走得精疲力盡之際, 經過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子, 瞅見一戶人家正在殺鴨子, 就湊過去問路。

其實哪有什麼必要問路啊, 總共就只有一條路……結果人家果然留他下來共用鴨肉, 真是幸福和美好的回憶啊。

長樂鄉間“做半旦”的大師傅

讓他沒想到的是, 就這麼玩兒著, 竟然也出了一本記錄他古道之旅的《閩古道》。

提起阮任藝, 也許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閩江奇幻漂流之旅。

密集的水電站

黃昏下的閩江泛著迷人的金色

人類和水的關係, 只有貼近河面才如此清晰, 他說:“雖然能記錄的傷痛不如她遭受的千萬分之一。 ”

但燒錄的意義不在於此時, 他相信20年後的閩江應該不是今天的閩江, 100年以後它可能清澈如昨。

將手機橫屏以便獲得最佳體驗

由煙臺山上空由南往北望,閩江如飄帶般流過福州

當100年後的人們打開這些影像,可能會驚詫當初的閩江之殤,這樣的驚詫,或許能夠給人們帶來醒覺或者力量。

這就是我們唯一能為母親河做的,阮任藝如是說。

當然作為影像記錄者,他的鏡頭裡還有我們不曾見過的人生和故事。

有些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歷史,僅能從留下的影像中窺視一二;有些雖然是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場景,卻能觸動你的某個神經。

上下杭裡的一個逗鳥男子

雕刻軟木畫的老匠人

老評話劇場“玉葉書場”

延平溪口村崇蛙信 俗巡境時,三尊神像的肩上都一動不動趴著一隻青蛙

古帆船專家許路和他的仿古木帆船“南台二號”,在閩侯南通由幾位老匠人依古法打造

泛船浦天主教堂裡禱告的信徒

閩江邊,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疍民

閩江上最後的疍民

福建省交響樂團合影

福州某夜場張宇演唱會

於山堂著名的毛主席像依舊高舉著大手,指引著前進的革命道路,可現實中的人們卻忙著懸掛相親紙片,趕緊找到另一半才是正事!

除了記錄遇到的人和他們的故事,對於這座城市,他也一直抱著巨大的熱忱去記錄這裡的點滴改變。

他的鏡頭裡有這城市的歷史、傷痛,也有繁榮和改變。

2015年颱風“尼伯特”給閩清阪東鎮帶來了嚴重損失

閩清老火車站乾淨整潔,沒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更顯幽靜

外福鐵路橫穿自古以溫泉聞名的閩清湯院村,村民們笑稱自己從小是泡著溫泉聽著火車汽笛聲長大的

閩江邊的湯院村,就坐落在地質斷裂帶的溫泉水脈之上

閩安義塚戍台將士墓群

夏日琅岐島

建甌 站在三清宮高臺上,三溪交匯的美景盡收眼底

平潭白沙天主堂

從閩安北岸炮臺看閩江入海天險,“雙龜鎖江”

鼓嶺俯拍閩江兩江匯合

華僑新村一棟廢棄的別墅裡

從台江高空鳥瞰煙臺山-中洲島

將手機橫屏以便獲得最佳體驗

閩江福州中洲島全景

他鏡頭裡的千般風情都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有溫度,有歷史,有這座城市在熱力發展中依然存留的安靜與平和。

腳踏實地的丈量世界——阮任藝

阮任藝,《福建畫報》社攝影師。做過自由攝影師,北漂過,任職過《戶外探險》編輯。熱衷戶外,摩托騎行,曾經遍訪福建古道,出過一本叫《閩古道》的書。

2015年,他所在的福建畫報社推出《閩江大型文化影像工程》的專案,他腦洞大開地想到了漂流固定攝像記錄的方式。漂流閩江,記錄母親河的點滴。用心記錄下這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是他一直在堅持的事。

嘿,這是福州知了的《影像》的第十期。我們依然在徵集福州100個攝影師,徵集平凡生活中的“城市故事”,捕捉這座城裡未被書寫的傳奇。

如果你有關於福州的故事和不錯的30張照片,配上簡短的文字,分享給我們吧!

來稿請投郵箱:121973371@qq.com,備註【影像】.

文 / 路可

圖 / 阮任藝

由煙臺山上空由南往北望,閩江如飄帶般流過福州

當100年後的人們打開這些影像,可能會驚詫當初的閩江之殤,這樣的驚詫,或許能夠給人們帶來醒覺或者力量。

這就是我們唯一能為母親河做的,阮任藝如是說。

當然作為影像記錄者,他的鏡頭裡還有我們不曾見過的人生和故事。

有些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歷史,僅能從留下的影像中窺視一二;有些雖然是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場景,卻能觸動你的某個神經。

上下杭裡的一個逗鳥男子

雕刻軟木畫的老匠人

老評話劇場“玉葉書場”

延平溪口村崇蛙信 俗巡境時,三尊神像的肩上都一動不動趴著一隻青蛙

古帆船專家許路和他的仿古木帆船“南台二號”,在閩侯南通由幾位老匠人依古法打造

泛船浦天主教堂裡禱告的信徒

閩江邊,一位信仰天主教的疍民

閩江上最後的疍民

福建省交響樂團合影

福州某夜場張宇演唱會

於山堂著名的毛主席像依舊高舉著大手,指引著前進的革命道路,可現實中的人們卻忙著懸掛相親紙片,趕緊找到另一半才是正事!

除了記錄遇到的人和他們的故事,對於這座城市,他也一直抱著巨大的熱忱去記錄這裡的點滴改變。

他的鏡頭裡有這城市的歷史、傷痛,也有繁榮和改變。

2015年颱風“尼伯特”給閩清阪東鎮帶來了嚴重損失

閩清老火車站乾淨整潔,沒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更顯幽靜

外福鐵路橫穿自古以溫泉聞名的閩清湯院村,村民們笑稱自己從小是泡著溫泉聽著火車汽笛聲長大的

閩江邊的湯院村,就坐落在地質斷裂帶的溫泉水脈之上

閩安義塚戍台將士墓群

夏日琅岐島

建甌 站在三清宮高臺上,三溪交匯的美景盡收眼底

平潭白沙天主堂

從閩安北岸炮臺看閩江入海天險,“雙龜鎖江”

鼓嶺俯拍閩江兩江匯合

華僑新村一棟廢棄的別墅裡

從台江高空鳥瞰煙臺山-中洲島

將手機橫屏以便獲得最佳體驗

閩江福州中洲島全景

他鏡頭裡的千般風情都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有溫度,有歷史,有這座城市在熱力發展中依然存留的安靜與平和。

腳踏實地的丈量世界——阮任藝

阮任藝,《福建畫報》社攝影師。做過自由攝影師,北漂過,任職過《戶外探險》編輯。熱衷戶外,摩托騎行,曾經遍訪福建古道,出過一本叫《閩古道》的書。

2015年,他所在的福建畫報社推出《閩江大型文化影像工程》的專案,他腦洞大開地想到了漂流固定攝像記錄的方式。漂流閩江,記錄母親河的點滴。用心記錄下這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是他一直在堅持的事。

嘿,這是福州知了的《影像》的第十期。我們依然在徵集福州100個攝影師,徵集平凡生活中的“城市故事”,捕捉這座城裡未被書寫的傳奇。

如果你有關於福州的故事和不錯的30張照片,配上簡短的文字,分享給我們吧!

來稿請投郵箱:121973371@qq.com,備註【影像】.

文 / 路可

圖 / 阮任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